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來源:丹尼爾的旅行手冊 | ID:GO_DANIEL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在歷史長河中,古堡不僅是石砌的遺蹟,是文化與藝術的結晶,更是時間賦予人類的珍貴遺產。它們如同凝固的詩篇,訴說著王權的輝煌、戰爭的硝煙、愛情的傳奇與夢想的實現。
從高山斷崖之上的王權堡壘,到霧海浮影中的修道城壘,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古堡沉默矗立,見證帝國興衰、愛與背叛、信仰與幻想的千年流轉。
雨果曾言:「建築是大理石的歷史,是石頭上的詩。」而這些傳奇古堡,正是這詩中最恢弘的篇章。它們不僅承載了國王的野心與建築的夢想,更激發了無數藝術與旅人的靈魂悸動。
讓我們循著記憶的足跡,探訪歐洲十大傳奇古堡:從德國新天鵝堡的浪漫幻影,到布拉格城堡的權力中軸;從湖水西庸的沉靜詩意,到聖米歇爾山潮起潮落間的神聖孤島。每座城堡,都是關於時間、空間與人心的故事。
讓我們翻開這一部石頭寫就的史書,步入中世紀的迴音中,在塔樓與拱門間,傾聽建築如何回應永恆的渴望。
每處不朽建築,都是偉大的篇章
見證著人類的進步和文明的繁華
▼
NO.01德國 新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German

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的峭壁之上,新天鵝堡懸浮於阿爾卑斯山與雲霧之間,是19世紀浪漫主義建築的巔峰之作,也是一位國王不肯妥協於現實的夢境投影。

新天鵝堡由路德維希二世親自構思,旨在實現對中世紀騎士精神和理想王國的夢幻追求,是建築在幻想之上的理想舞臺。

建築師克里斯蒂安 • 揚克以哥特、拜占庭與羅曼式風格糅合,營造出既莊嚴又奇幻的空間語彙。尖塔飛簷、壁龕與圓頂交織成強烈的垂直節奏,建築彷彿向天而生。

城堡與山體融為一體,外觀潔白如雪,尖塔高聳入雲,宛若天鵝展翅,映襯著周圍的湖泊和森林,形成絕美的自然畫卷。

內部空間佈局極富戲劇性,宏偉大廳與幽深迴廊呼應,內部裝飾奢華,壁畫重現《天鵝騎士》傳奇;而寢宮則用手工雕刻與金箔穹頂織就一個靜止的神話時空。


作為迪士尼「睡美人城堡」原型,新天鵝堡是空間與形式的詩意結合,是人文、自然、歷史與夢想交織的傳奇之所。更是一場關於美、孤獨與想象力的持久迴響。

NO.02法國 盧瓦爾河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

在法國盧瓦爾河谷平緩的森林與溼地之間,晨霧中赫然矗立著香波堡 —— 一座不為居住而建、只為炫耀而生的建築奇蹟。

1519年,年輕的弗朗索瓦一世在征服米蘭後,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啟發,決心打造一座既保留中世紀城堡威嚴又融合和諧比例與裝飾的宏偉狩獵行宮。

城堡佈局呈十字形,中央主塔高聳,四角配有圓形炮塔,龐大如城、卻又細膩如宮殿,結構既沿襲中世紀要塞的十字圍合,又大膽融合義大利文藝復興幾何秩序。

最令人驚豔的是中心那座「雙螺旋樓梯」—— 據傳為達 • 芬奇親自設計,兩人可同時上下而不會相遇,彷彿空間在此悄然分岔,訴說著建築如何在理性中嵌入詩意。

香波堡使用淺灰石灰岩築就,質地細膩,可雕性強,賦予城堡無數精緻塔樓、煙囪、飛拱與雕飾,使屋頂宛若「石頭森林」般錯落有致,令天際線也充滿節奏。

室內巨大的壁爐、雕刻繁複的天花板與縱深感十足的拱廊共同營造出充滿文藝復興藝術氣息的夢幻獵宮。每處細節都彰顯著弗朗索瓦一世對力量與美的極致追求。


儘管香波堡從未真正成為弗朗索瓦一世的長久居所,但它完美表達了君主理想—— 透過建築彰顯力量、審美與文化修養。

香波堡是建築師心中「不可居住的傑作」,是石頭構成的幻想,也是一個時代最雄心勃勃的自我宣言。置身其中,彷彿每步都在述說文明如何以形式追逐永恆。

NO.03葡萄牙 佩納宮Palácio da Pena

辛特拉山脈高處,佩納宮如色彩斑斕的夢境破霧而出,將浪漫的精髓推向極致。
這座葡萄牙的皇冠之頂,建於19世紀中葉,由國王費迪南德二世Ferdinand II傾力打造,既是建築、自然與幻想的狂歡,也是國王以童話之心改寫現實的傳奇。
佩納宮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層層遞進的佈局,與辛特拉山的森林地貌融為一體。登上塔頂,可遠眺大西洋與里斯本之遙,彷彿站在世界盡頭,遙望夢想的邊界。

作為建築風格的盛宴 —— 哥特式的尖拱、摩爾式的窗花、文藝復興的廊柱與曼努埃爾式的雕刻在此交錯碰撞,彷彿匯聚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建築夢想與技藝。

作為浪漫主義的象徵,佩納宮拒絕理性,讚美感覺;不問實用,只求心動。陶瓷釉磚和彩繪灰泥,硃紅、金黃、鈷藍、灰綠…… 一切都在講述著超越現實的故事。


內部則如時間拼貼般,哥特風壁爐、摩爾圓頂、阿拉伯迴廊與維多利亞傢俱同處一室,模糊了年代,卻強化了情感 —— 這不是時代的產物,而是對美的純粹獻禮。


NO.04蘇格蘭 愛丁堡城堡 Edinburgh Castle,Scotland

佇立於天然火山形成的陡峭岩基之上的愛丁堡城堡,從任何角度仰望,都是凌駕眾生的存在,不只是蘇格蘭的歷史心臟,更是權力、抵抗與民族記憶的具象化。

地處戰略高地,城堡也註定成為無數戰爭與王朝更迭的焦點。從布魯斯之戰、蘇格蘭獨立戰爭到瑪麗女王的血與火,這裡不僅見證了歷史,更吸納了時間的重量。

這座經歷無數修繕、重建、擴充套件而成的「石頭史書」。堡壘厚重外牆與聖瑪格麗特禮拜堂的早期諾曼風格共存,宮殿內仍留有密室,形成重疊下的「時間地層」。

城堡自巖頂向四方展開,層層平臺、城牆、炮臺與塔樓如同軍事劇場的佈景;蘇格蘭王室加冕的王座與象徵國魂的命運之石依舊在側,彷彿隨時等待再一次啟示。


作為蘇格蘭民族身份的象徵,城牆上排列整齊的古炮依舊對準福思灣,訴說著昔日的防禦緊張。城堡內珍藏著蘇格蘭王冠和斯昆石,承載著王權榮耀與歷史記憶。

沉默的愛丁堡城堡並不夢幻,它是尖銳的、厚重的、帶著硝煙的現實。但正是這種剛毅與歷史的交疊,使它成為最具象徵性的城堡。—— 不為裝飾,只為銘記。

NO.05奧地利 薩爾斯堡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

高踞於薩爾斯堡老城之上,跨越九百年時光的薩爾斯堡城堡猶如一頂白色王冠,鑲嵌在阿爾卑斯山與薩爾察河之間,彷彿一座訴說著榮耀與信仰的建築紀念碑。

城堡始建於1077年,由大主教蓋布哈德下令修建,既是軍事要塞,也是歷代大主教的官邸、兵營和監獄。隨著中世紀教會的膨脹,城堡逐步擴充套件為權力的堡壘。
薩爾斯堡融合羅曼、哥特與巴洛克的演進軌跡。外部石牆以本地灰巖砌築,其城牆、塔樓、軍械庫與宮室皆不斷擴建。

內部空間防禦與奢華並存——黃金大廳穹頂覆以金箔與木雕,天花板裝飾著神話圖騰;主教寢室則用彩繪壁板與紋章雕刻,強化其宗教與世俗的雙重權威。

作為薩爾斯堡文化與歷史的核心,城堡見證了此地作為天主教總教區的輝煌歷史。其內設博物館和咖啡館,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激發著強烈的歷史與情感共鳴。

薩爾斯堡不僅是奧地利的精神圖騰,也映照著千年文化的縱深脈絡。它沒有童話的輕盈,卻以山巒般的沉穩,與時間同在。

NO.06羅馬尼亞 布朗城堡Bran Castle,Romania

喀爾巴阡山脈的陰影之下,建於1377年的布朗城堡如沉默的幽靈,立於山岩峭壁之上。用於防禦奧斯曼帝國的進攻,並守衛通往特蘭西瓦尼亞的戰略要道。

尖塔高聳、石牆斑駁、走廊蜿蜒,這裡是羅馬尼亞最負盛名的古堡,更是吸血鬼傳說最真實的容器 —— 承載著歷史與傳說的雙重敘事,令人敬畏,也令人著迷。

粗獷的灰色石材外牆賦予城堡極強的垂直感與防禦性,而內部則以木樑、窄窗與石砌壁爐營造出陰暗而封閉的氛圍 —— 每一處細節彷彿都為幽靈故事做了鋪墊。

建築形式並非某一純粹風格,而是多次增修後帶有哥特元素的混合體空間動線複雜,如同迷宮般盤旋上升。天井、隱秘樓梯、秘密通道,氣氛隨空間微妙變化。


布朗城堡因「德古拉」小說而成為吸血鬼文化的象徵,在厚重石牆後隱藏的血腥歷史,在霧氣繚繞中浮現出傳說幽影。


作為歐洲最具魅力的神秘古堡,布朗城堡是少有「以傳說建築現實」的典範,它沒有輝煌的宮廷氣派,卻以神秘、詭譎與野性,成為全球最富戲劇性的古堡之一。
彷彿走進一部中世紀奇幻小說 —— 你無法預知接下來會遇見歷史,還是夢魘。

NO.07法國 聖米歇爾山城堡Mont Saint-Michel,France

在諾曼底海岸外,一座島嶼從海面升起,如夢似幻,彷彿漂浮在時間之外。
那就是聖米歇爾山城堡,它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堡」,卻是防禦堡壘、哥特修道院與中世紀山城的奇妙結合,一座真正意義上「神與人共建」的世間奇蹟。

自公元8世紀起,這座潮汐島便被視為大天使聖米歇爾顯靈之地。此後,逐步演變成歐洲最重要的宗教與精神朝聖地之一。
建築自山體之巔逐層堆疊而上,修道院、騎士廳、修士宿舍與防禦城牆依山而建,層層遞進,最終以那座尖頂鐘塔直指蒼穹,完成視覺、心靈與信仰的雙重高峰。

城堡巧妙順應地形,將宗教、軍事與市井空間融於一體,形成自下而上不斷淨化的建築序列:底部是喧囂市井,中段是防禦工事,高處才是修道士的冥想之所。
聖米歇爾山不僅是宗教聖地,更是法國王權與文化的象徵。13世紀,法王腓力二世大規模擴建城堡,加強防禦工事,使其成為抵禦英法百年戰爭的重要堡壘。

作為精神空間的建築表達——聖米歇爾山城堡以獨特的建築形式、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壯麗的自然環境,深刻的詮釋了中世紀歐洲宗教、軍事、建築與藝術的交織。

NO.08西班牙 塞哥維亞城堡Alcázar de Segovia,Spanish

矗立於埃雷斯馬河與克拉莫雷斯河交匯處的塞哥維亞古堡,不僅是西班牙最獨特的城堡,更因其尖塔飛簷與藍灰瓦頂,被視為迪士尼公主城堡的真實靈感來源。

建於12世紀的塞哥維亞城堡,三面懸崖,易守難攻。曾是阿方索八世與伊莎貝拉一世的王宮、國家軍械庫、皇家學院,也是見證西班牙統一與擴張的重要場所。

城堡分為外部防禦區和內部生活區。外部設有護城河、吊橋和厚重城牆,體現出中世紀冷兵器時代的防禦智慧。粗獷石材與纖細尖塔的對比,極具視覺戲劇性。

塞哥維亞城堡如同風格的交響 —— 早期的摩爾元素與後期的哥特風格並存,覆以藍色釉瓦的圓錐塔樓,賦予整座建築一種幾乎「幻想建築」的輕盈與垂直感。

內部空間延續王權的尊嚴與裝飾的精緻。黃金大廳鑲嵌著鍍金木雕天頂,壁爐與壁畫描繪著源自中世紀的權力神話。

軍械大廳,古老的騎士盔甲與長矛靜默陳列,而胡安二世塔則是城堡至高點,登頂遠望,群山與古城盡收眼底。可俯瞰埃雷斯馬河,空間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塞哥維亞城堡的每塊石磚,都鐫刻著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轉折,也將西班牙建築對形式、地形與想象的掌控發揮到極致。

NO.09
瑞士 西庸城堡Château de Chillon

日內瓦湖畔、西庸岩石之上,西庸城堡宛如一艘靜泊的中世紀戰艦,倒映在碧波之間,是瑞士最具詩意與傳奇色彩的古堡。

西庸城堡不僅憑藉獨特的湖畔地理,成為天然的防禦要塞,更因拜倫勳爵的一首《西庸的囚徒》,讓這座城堡從最初的軍事堡壘,昇華為浪漫主義的象徵之所。

城堡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2世紀,後由薩伏伊家族擴建為湖區樞紐與貴族宅邸。
建築結構緊湊且防禦性極強,設有多個塔樓、暗道、瞭望臺與地牢。不同於山巔城堡的俯視姿態,西庸城堡與湖水緊貼相依,水與石、天與牆構成和諧的畫面。


震撼的地牢曾囚禁反抗教權的弗朗索瓦·博尼瓦,是拜倫筆下的靈魂人物。今日地牢內仍可見詩人所刻下的名字,牆壁斑駁,光線幽微,使歷史與文學在此迴盪。



西庸城堡不是童話的幻境,而是真實歷史與浪漫情感交匯的凝固場所。它既有中世紀的堅硬,也有文人筆下的柔情,彷彿一塊石頭寫成的情詩,漂浮在湖與夢之間。

NO.10捷克 布拉格城堡
Pražský hrad

布拉格城堡是世上面積最大、使用最久的城堡建築,也是用石頭書寫的中歐史詩。
自9世紀始建的布拉格城堡,綿延起伏於伏爾塔瓦河西岸山丘之上,歷經波希米亞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到哈布斯堡王朝,始終是權力、宗教與文化的交匯之地。

城堡建築群由聖維特大教堂、舊皇宮、聖喬治教堂、黃金巷、火藥塔等組成。

城堡融合各種風格:羅曼式拱頂、巴洛克立面、文藝復興花園與奪目的哥特式聖維特大教堂:其尖塔如利劍直指蒼穹,飛扶壁與玫瑰窗構築出神聖的垂直秩序。

教堂內埋葬多位國王和聖人,歷代加冕禮均在此舉行,象徵著王權與宗教的結合。

石灰岩、紅瓦與彩繪玻璃,使城堡建築群在日光中熠熠生輝。穿越城堡的庭院、迴廊與拱門,彷彿穿梭於歷史章節之間,每一步都在攀登精神與權力的高地。


作為捷克政治權力的中心,布拉格城堡是歷代波希米亞國王及現任總統辦公地。它是城市的靈魂,帝國的榮光,在石牆與尖塔之間,訴說著中歐文明的千年溫度。


| 箴言 24:3-4 |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而立穩。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