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我仍將獨來獨往,哪兒對我都一樣。
——吉卜林《獨來獨往的貓》
去年,在豹鄉田附近一個點位,貓盟的志願者發現了一件怪事:兩隻母豹HS1902F(F26)和HS2006F多次同框出現,將HS1902F和HS2006F的活動範圍繪製成圖,重疊面積為19.8平方千米,F26的範圍幾乎把HS2006F的範圍給裝了進去。
“除了獅子,貓科都是獨居”這句話越來越沒有含金量了。貓科豹屬五兄弟就沒有絕對的獨行俠。雄虎對於跟它領地重疊的雌虎和幼虎很包容,甚至共享食物。雄美洲豹會兩兩結伴,“友誼”能維持7年。駱曉耘的《雪豹一家:卓瑪王朝》還記錄了不同窩的雪豹姐妹,姐姐主動給妹妹提供食物的案例。
這是由去年9月29日貓盟紅外相機拍攝的兩條影片合成的一條,先後出現的三個豹分別是HS2006F、HS1902F、HS2006F的孩子,注意右下角的時間,它們的出現相隔只有幾分鐘
豹呢?豹被視為最典型的貓科,它的社會結構也是十分典型的。成年以後,雄豹向遠處遊蕩,雌豹在生母的家域附近建立新家域,雄豹的領地範圍比雌豹大,並與雌豹的領地重疊。然而汪曾祺說過,“沒有典型,典型是撒謊”,這個“典型”在落到現實中後,總會出現種種的變數。

一山能容二豹?
當豹口密度發生變化,豹的“分家”策略就會隨之改變。這裡有一個例子,是南非的芬達野生動物保護區(Phinda Private Game Reserve),這裡在2005年開始實施可持續捕獵的協議,並採取了多項保護措施,豹的種群密度從7.2±1.1只每百平方千米,上升到11.2±2.1只每百平方千米。
貓盟在和順拍到的兩隻母豹棲息地重疊現象,5月1日,先出現的是個體HS2006F,然後是HS1902F
隨著豹密度增長,雌豹的領地縮小了約三分之一。有母系親緣關係(比如母女)的雌豹領地重疊的程度,要比沒有母系親緣關係的雌豹更高,形成了母系親戚的叢集(matrilineal kin cluster),雌豹甚至還會把領地割讓一部分給自己的女兒。而雄豹不管雌豹的密度如何,都保持著較大(雌豹的兩倍以上)的領地。
有科學家認為,雌豹可能只在種群密度和社會空間組織長期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才會擴散出去,換句話說就是豹滿為患的時候,雌豹才會往外走。此外,待在出生地附近,還可以憑藉自己對環境的熟悉,獲得“地利”。

啃老的模範小孩哥
如果領地變得更加緊張。雄豹也可能放棄“遠走高飛”。印度齋浦爾的賈拉納森林保護區(Jhalana Reserve Forest),因為城市擴張,幾乎把森林包圍在裡面成為“孤島”,導致豹很難擴散出去。
當地兩隻最為強勢的母豹,花花(Flora)和LK,是兩姐妹,有幾個孩子表現得有些“啃老”的傾向。
例如花花的三個女兒,在2019年被觀察到同時出現,這三姐妹中最大的Jalebi是2015年生,另外兩個是2016年生,也就是說,最大的已經接近四歲,作為對比,和順的華北豹一般在一歲時就“分家”了。此後人們又多次看到Jalebi跟花花的幼崽在一起活動。

花花的兩個孩子,2015年出生的Jalebi,2016年出生的Juliet,共同出現在一個人工水源邊,注意下面的時間是2019年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LK2020年生的兒子Shubbu,在2021年7至9月間,和自己不到半歲的弟弟妹妹待在一起,還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弟妹的工作。人們觀察到它5次把捕獵的野兔和狗帶給弟妹,兩次陪著弟妹離開巢穴,兩次在敵人(一次是陌生的母豹,一次是條紋鬣狗Hyaena hyaena)面前保護弟妹和媽媽,堪稱模範小孩哥。它還會陪著幼崽去飲水,當地沒有足夠的天然水源,這些豹主要依靠人工水源補給,記住水源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找水不僅是生存需求,客觀上也有教學的作用。

LK的孩子Shubbu和它當年出生的弟弟or妹妹一起喝水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最有趣的是,花花、LK、Shubbu、LK的另一個女兒Chandani,還有一隻雄豹巴希拉(Bagheera,來自吉卜林的小說《叢林之書》裡面的豹子),曾經一起進食一頭牛。巴希拉跟花花和LK交配過,所以可能是LK兩個孩子的爸爸。這個場景不像豹子,倒更像獅子了。
科學家推測,年輕的豹子留在媽媽身邊,是因為孤島化的森林阻礙了擴散,很難走出去另立門戶;加之與條紋鬣狗的資源競爭,而母豹出去覓食時要擔心幼崽被鬣狗侵害,有個年紀大的兄姊留在身邊就安心得多了。年長的小豹也可以在照顧弟妹的過程中,練習生存技巧、熟悉環境,所以形成了一種媽媽和兄弟姐妹一家親的局面。然而,公豹難以擴散出去,也就帶來了近親繁殖的隱患。

這張圖展示了賈拉納森林保護區,以及三隻豹花花、花花的女兒Jalebi、LK的活動範圍,可見森林被城市包圍的情況很嚴重,以及Jalebi和老媽的活動範圍重合度很大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養乾兒子是好事嗎?
而更出奇的一個故事,發生在斯里蘭卡的雅拉國家公園(Yala national park):豹子會收養別人的娃。
故事的主角是兩隻小豹YM67和YM68,它們的母親YF2(F代表雌性,M代表雄性)在2021年7月就沒有被觀測到,可能是遭遇了不測。之後兩隻小豹跟著另一隻雌豹YF46一起生活,YF46跟YF2是一母所生的妹妹,也就是小豹子的小姨。YF46允許小豹子吃自己的獵物,但它們之間會有點衝突,YF46護食,等它吃完了,兩個孩子才能吃。

左圖:YM67和YM68兄弟倆,和它們的媽媽YF2在一起。右圖:YM67、Y68和小姨YM46在一起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2021年10月之後,人們再也沒有觀察到YM67和YM68跟YF46在一起了,YM68失蹤,但YM68被另一隻沒有親緣關係的雌豹YF15收養。YF15同時還帶著兩個幼崽,YF15、親生兒女和乾兒子YF67一起進食、做氣味標記、玩耍、捕獵、休息,好像一家豹一樣。

YM67和沒有親緣關係的乾媽YF15,以及YF15年幼的小豹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豹收養別人家的孩子是一件奇事,因為利他行為在進化生物學上一直都是個難題。在物競天擇的環境下,“老實人”難免會吃虧,所以利他行為的基因很難傳承下來。對利他行為的一種解釋是親選擇,因為親戚往往有同樣的基因,互相幫助,利他的基因就會轉劣勢為優勢。最典型的例子是真社會性的昆蟲如蜜蜂,甚至發展到可以為了親戚(母親和姐妹)犧牲繁殖能力和生命。

母獅與姐妹以及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利他基因可以透過幫助親族而得利 圖片來源:Skjold Søndergaard / inaturalist
YF2和YF46是同母姐妹,YF46照顧YM67和YM68,是符合親選擇理論的。但出奇的是,YM67跟YF15並沒有親緣關係,它為什麼要照顧一個不相識的孩子呢?最簡單的解釋就是,YF15在母性本能的驅使下,錯把YM67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雞會代孵鴨蛋一樣。
但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YM67可能給YF15提供了一些好處。人們觀察到三次乾媽和乾兒子合作捕獵:YM67在鹿群的一邊引發騷亂,YF15在另一邊埋伏偷襲(這種兩面包抄的技巧很像獅子)。另外,YM67陪在YF15的幼崽身邊,豹多聲勢壯,也有利於它們三個的安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YM67對YF15是“有用”的。

雄獅的結盟物件可以是沒有親緣關係的陌生獅,面臨高壓的同類競爭,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 圖片來源:Louis Imbeau / inaturalist
有些動物確實可以從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中獲得很大利益。比如紅臉地犀鳥Bucorvus leadbeateri,小鳥羽翼豐滿之後,會留在父母身邊照料弟弟妹妹。甚至還有一對犀鳥嫌幫手不夠多,到別的犀鳥家裡去搶一個的事件發生。犀鳥的繁殖耗時極長且非常困難,幫手多多益善,但幾乎所有母豹都是自己帶娃,沒有犀鳥那麼強烈的需求。

紅臉地犀鳥的一家除了父母,一般至少有兩個年長的孩子,擔任“保姆”職務 圖片來源:Ronyyz / wikimedia
YF15帶一個乾兒子的好處是否可以與犀鳥相比,從而成為一種進化的正向力量呢?我覺得很難講。只能說,每一個豹的家族都是特別的,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典型”的豹,而這種種的變數,就是進化的原材料。
The future is wild。
參考文獻
[1] Fattebert J, Balme G A, Robinson H S, et al. Population recovery highlights spatial organization dynamics in adult leopards[J]. Journal of Zoology, 2016, 299(3): 153-162.
[2] Kumbhojkar S, Gurjar B, Yosef R. Alloparenting and family behaviours in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 fusca)[J]. acta ethologica, 2024, 27(3): 215-223.
[3] Balme G, Hunter L, Britz N W. A case of offspring adoption in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24-month delayed open access, 2012, 42(1): 63-66.
[4] Kemp L V, Ezzey P F. Report of suspected kidnapping in cooperative breeding Southern Ground-Hornbill in South Africa with consequences for conservation reintroductions[J]. Ostrich, 2020, 91(1): 91-93.




雖遲但到!貓盟2025年計劃要來咯~
CEO黃巧雯女士攜豹鄉田專案主管hannah女士
坐鎮直播間,現身說法!
– 大尺度的生態修復,尺度到底有多大?

– 我們要蓋“兔猻新村”?第一批居民入住了麼?

– 聽說還有雲豹政策倡導,啥政策?倡導誰?

– 豹鄉田要做成幾十件小事?第二季共建開始了?
– 繼續貓科造像……綻放吧!本土貓科!

……以上,也是道聽途說,神秘CEO說直播當日(4月17日,下下週四)才會重磅揭曉!
大家點個預約~敬請期待!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貓的社會結構,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