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園林之父、貝聿銘眼中的“一代宗師”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知曉圈內事

1983年2月14日,《紐約客》雜誌刊登了題為《是貝聿銘改變中國建築還是中國建築改變貝聿銘》的文章,配圖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和中國園林大師陳從周大笑的合影。照片左側就是將中國園林推向世界的一代園林宗師陳從周。

梁思成贊他“園林研究獨步天下”。
貝聿銘稱他為“一代園林藝術宗師”。
葉聖陶在關於《說園》(即《談園錄》)的一封書信中說:“熔哲文美術於一爐,以論造園,臻此高境,欽悅無量。”俞平伯曾評價他的作品:“其間山川奇偉,人物彬雅,樓閣參差,園林清宴,恍若臥遊,如聞謦欬”。
這位讓中國園林走向世界的泰斗陳從周先生,將畢生感悟凝成陳從周“園林七書”,為每一個疲憊的現代人,開啟一扇通往詩意棲居的軒窗。現在,這套設計精美的“紙上桃花源”,帶著宋畫刷邊、作者鈐印、系列藏書票與我們見面了。

陳從周園林七書:我們身邊的桃花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領讀文化

布鞋配長衫,毛筆寫書稿
他讓這方春色,獨屬於中國人
“曲徑通幽”“畫中有畫”“別有洞天”都是蘇州園林所創造的一些經典的概念……蘇州園林的最高妙之處,不是玲瓏剔透,極盡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沒有窮盡。每條曲徑與迴廊都不會走到頭。有時你以為走到了頭,但那裡準有一扇小門或小窗。推開望去,又一番風景。(馮驥才《懷念老陸》)
蘇州的網師園、上海的豫園、如皋的水繪園、昆明的楠園……無論是留下的老園還是再造的新園,仍在為今天的人提供一個古代士人觀察春色的視角。
要不是有一個人在其中起承轉合、修復保護,這樣的景緻或許只能更多停留於二維的詩畫中——正是陳從周,第一時間注意到了中國古典園林這一集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於一體的藝術形式,總結了園林,保護了園林,也輸出了園林。(文匯報)
陳從周,被日本學界尊為"中國園林碩學泰斗"的大師,他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綻放"明軒",讓豫園東園重獲新生,更用一支筆寫下園林的千古風流。

他是“園林界的詩人”:他用“崑曲的韻律”比喻園林佈局,把專業術語翻譯成每一個普通人都能讀懂的“山水詩”。
他是“修復古建的俠客”:他記園、護園、說園、造園,拆了一輩子園,救了一輩子園。他為文化古蹟的保護四處奔走,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跡。許多老報紙上還留著他為救園林古建發出的批評、呼籲,曾為保護古樹怒斥開發商。

他是“文化跨界狂魔”:園林×崑曲、園林×書畫、園林×文學……他讓崑曲名角梁谷音在豫園唱戲尋找靈感,用中國畫“皴法”教人假山造法。他教人領會中國園林的精神實質,認為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拾畫”不僅是戲曲,而且是園林文學。
他是“毒舌文青”:70年代亂拆古建的荒唐行為,他吐槽“有些領導還沒書帶草懂審美”;景區大修廁所,他調侃 “我為漏窗頻叫屈,而今花樣上茅房”;罵水泥假山是“美人臉上貼膏藥”……
他是“最後的名士”:他是徐志摩的表弟,是張大千的弟子,是貝聿銘的顧問,是梁思成的知己。他一襲長衫配布鞋,用毛筆寫書稿。

這套收錄陳從周畢生精華的“園林七書”,不僅有享譽世界的《談園錄》(《說園》),陳從周散文五部曲《書帶集》《春苔集》《簾青集》《隨宜集》《世緣集》,更有他用毛筆寫就的“文化碎碎念筆記本”《梓室餘墨》,堪稱中國園林文化的"清明上河圖"。
一代園林宗師畢生心血
陳從周“園林七書”
園林大師、古建築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散文家,這些名頭陳從周先生都當之無愧。在自己的專業之外,他還寫了大量雜文,關注民瘼,為民立言。
他的學生回憶:“他的課是說園,但大部分都不是在講園林,而是書畫,文化、戲曲、花鳥,詩文,一開始很不理解,最後才醒悟到他將文化糅在了一起。只有懂了他講的東西,才懂什麼是園林。”
陳從周園林七書,從園林說起,涵蓋造園遊園、山林野趣、生活雅集、文化考據、崑曲品鑑、山水遊記、歷史掌故……內容涉及園林、書畫、花鳥、崑曲、風景遊記,也寫下許多回憶故交舊友的文章,徐志摩、林徽因、豐子愷、葉公綽、張大千、葉淺予……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他的筆下,又一次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訴說著逝去的華章與往昔的舊夢。

《談園錄》(《說園》)
陳從周先生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園林美學聖經”,享譽世界。沒有無枯燥的說理,詞句清麗如晚明小品。用大白話講透中國園林的奧妙,讓普通人也能秒懂園林設計的門道,學會用“詩情畫意”的眼光看園林;書中穿插宋元明清名畫、彩漆牙雕插屏等稀見插圖,還附有《中國園林名畫例選》,讀起來像逛園林一樣享受。

《書帶集》
書帶草是江南園林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草。陳從周說:此草甘做園中配角,不畏寒暑,長青不變,常來修正假山缺陷和花徑平直,好比脫齒老人蓄上鬍鬚,有“補白”之美意。因而他把自己第一本書命名為《書帶集》,低調謙和中自有一種文人傲骨。

《春苔集》
陳從周的“遊山遊園”手冊。這是一本美而實用的“旅遊指南”,讓我們抽身於繁雜的事務,在山林野園中獲得“獨自尋遊”的樂趣。

攝影:小紅書-劉仁佐
《簾青集》
陳從周的“生活趣味集錦”。在書中,園林大師陳從周帶你聽崑曲、逛園子、賞蕉葉、畫蘭花、吃茶食;生活什物的豐富妙趣,躍然紙上。

攝影:小紅書-比天空還遠
《隨宜集》
陳從周“感時、念舊、敘緣”的含情之作。書中談景、敘事、懷人,可見園林大師的率真灑脫與豁達堅韌。

攝影:小紅書-比天空還遠
《世緣集》
陳從周“寫盡世緣”的散文經典。從中可見陳從週一生與人之緣、往事之緣、風物之緣;從二十歲的青蔥歲月,經半個世紀之久,一代名士晚年的回望與紀念。

《梓室餘墨》(三冊)
陳從周先生最後一部散文集,用毛筆小楷書寫就。自20世紀70年代落筆,寫至21世紀,記錄了陳從周半輩子的奇聞軼事。文字更隨性,甚至有點“吐槽大會”的犀利。不僅能瞭解園林修復的幕後故事(比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庭院怎麼來的),還能看到特殊年代知識分子的堅守。

攝影:小紅書-healer
讀陳從周先生的文字就像聽一位淵博風趣的老先生講故事,從造園技藝到文人雅集,從崑曲品鑑到歷史掌故,處處藏著傳統文化與人生智慧。

陳從周之女陳馨
書出版後,陳從周之女陳馨特別發來祝賀,稱這套作品“首次在北方開啟窗扉,讓更多的讀者瞭解父親的造園理論,他的博識遠見,人未及之高境,捍衛中國傳統文化之誠舉,還可欣賞他清麗深味的晚明文字,無疑是出版了一部鉅著。”

攝影:小紅書-劉仁佐
精美裝幀 × 主題周邊
可以隨身攜帶的“紙上園林”
“陳從周園林七書”封面設計由知名設計師操刀,外封選取當代攝影與傳統元素做拼貼,內封採用傳統園林常見的瓦礫灰色特種紙,讓讀者一目瞭然地觀看園林的構成,觸控園林的肌理,感受園林“讓我們更好的生活”的人文情懷。
書籍32精緻小開本,成品尺寸接近黃金分割比,一掌可握;裸脊鎖線裝訂,盡享180度平攤無壓力閱讀。

攝影:小紅書-healer

隨手翻開,皆是詩畫相融的東方意境。
這些文字是通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窗——推開它,不僅能看見園林山水,更能遇見一個民族的詩意靈魂。

函套採用3.0厚度荷蘭板,包裹中國傳統墨綠色高階麗綺特種紙,充滿東方韻味與美感。函套主視覺“怪石”臨幕自明代太湖石經典版畫,採用燙白工藝
整套書宋畫三色刷邊:天頭取自宋畫《秋蘭綻蕊圖》,地腳取自蘇軾《雨竹圖》,書口是手握書卷的陳從周像。
隨書附贈七枚藏書票,取自明代仇英《獨樂園圖》,一品士人於園中的“獨樂”之趣。更有難得一見的是兩方陳從周親制印章:"陳從周印""梓翁",雙章加持,更具典藏價值。

首發贈春意盎然的清新周邊:園林主題帆布包,揹著“園林”去踏青。處處精心設計,盡顯園林風采,本本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紙上園林”,身邊的“桃花源”。

陳從周園林七書:我們身邊的桃花源
精美函套 × 裸背鎖線 × 三口刷邊
2枚鈐印×7枚藏書票×主題帆布包
梁思成×貝聿銘×葉聖陶×俞平伯 盛讚
園林是文人用石頭寫的詩
一套書讀懂中國園林的精魂
在鋼筋森林中重拾詩意棲居

發文編輯|二宏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 Sherry 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