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集體做VC

科技成果轉化。
作者 I 嶽笑笑
報道 I 投資界-解碼LP
高校VC正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投資界-解碼LP獲悉,近日多所大學闖入VC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參與設立的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武漢大學碳中和基金,以及粵科金融集團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合作的5支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簽約設立,規模合計超過數十億。
當科技成果轉化大潮席捲,越來越多高校聯手VC圈,共同探索中國耐心資本實踐之路。
上週,高校基金一波爆發
先將目光投向香港科技大學——
上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第二屆INNOTECH創科嘉年華開幕,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基金與港科大(廣州)正式簽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合作協議;同時,由市科技局牽頭,廣州產投負責的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正式宣佈設立。
該基金的規模高達10億元。據悉,廣州市科技局直投基金與港科大(廣州)雙方將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圍繞《南沙方案》及南沙區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依託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直投資金,促進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具體來看,基金將重點投向港科大(廣州)的科技成果轉化專案和校友創新創業專案,涵蓋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智慧裝備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領域的子基金。未來,雙方將共同遴選子基金GP。
此次活動現場,港科大(廣州)同時與粵科風投、哇牛投資、中企聯創、道格資本、琢石投資五家投資機構簽約設立直投基金,實現專案孵化投早投小。至此,為支援港科大(廣州)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領域的發展,學校累計簽約規模達到24億元。
幾乎同一時間,高校創新投資聯盟成立大會暨優質光電專案對接專場活動在粵科金融大廈成功舉辦。現場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23所海內外知名高校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成立高校創新投資聯盟,進軍創投圈。
當天,粵科金融集團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合作的5支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分別完成合作意向書簽約,基金總規模超10億元。接下來,基金將聚焦光電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先進科技成果篩選評估及撮合投資,提升科技投融資對接及轉化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還有武漢大學,在 “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暨珞珈講壇”上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簽約設立了一支2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據悉,該基金由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給予學術及科研指導,由凱博資本、中創新航、科力遠及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相關政府平臺及基金共同設立。
短短一週,數支高校VC迅速成立起來,堪稱高校闖入創投圈的一縷寫照。
熱鬧一幕
高校密集闖入創投圈
如你所見,高校入局VC蔚然成風。
猶記得上個月,港科大宣佈投放5億港元成立「紅鳥創新創業基金」,並將吸納市場投資夥伴,與港科大共同創立價值達20億港元的風險投資基金,專門服務於港科大師生科技成果轉化,鞏固港科大作為創新企業搖籃的定位。梳理下來,港科大已孵化超過1747家初創企業,創造逾40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
今年初,浙大科創集團、浙江浙大啟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國資力量,共同出資設立約1億元的啟真浙創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投向中早期科技創新型專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專案,構建浙大校友和產業發展共同體。此前,浙大系平臺曾作為LP聯合發起硬科技科創基金,併發起30億元科創基金。
這只是冰山一角。
回想去年,上海交大-大零號灣科技創新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南開大學新開湖基金等紛紛成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西湖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這支高校VC隊伍越來越長。就連香港大學也首次做起LP,出資港科大李澤湘教授所成立的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時至今日,高校做VC已經不稀奇了。”一位北京投資人表示。縱觀下來,所有高校基金都指向一個詞:科研成果轉化。
眼下源頭創新備受關注,手握大量原創性、顛覆性科研成果亟待轉化的高校實驗室、科研院所,則成為VC/PE挖掘專案的重要渠道,一支支高校創業軍團被圍獵。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與其讓科研成果束之高閣,不如藉助近水樓臺的優勢主動出擊,投身科創大潮。
這一幕仍在熱鬧地上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