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IEEE研究突破,數學解法助力光子晶體雷射器創新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SUBSCRIBE to US
研究人員推匯出用於評估PCSELs效率的方程式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研究人員推匯出光子晶體表面的二維耦合波方程,推動高效雷射器的開發。
雷射二極體利用半導體材料發光並透過不斷反射(即“光學反饋”)來增強光強度。當光的強度達到所需的增益後,雷射二極體就會釋放出強大的雷射束。光子晶體表面發射雷射器(PCSELs)作為先進的雷射二極體,它的光學增益主要沿著光在光子晶體(PC)結構中的傳播方向分佈。與傳統雷射器不同,PCSELs能夠將增益、反饋和發射功能分開,從而實現更高功率的穩定單模輸出,並帶來更具創新性的設計。
在2024 年 11 月 20 日出版的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卷31,第2期,https://doi.org/10.1109/JSTQE.2024.3502794)中,研究人員以三角形晶格PCSELs(該類雷射器中,PC形成了三角形的晶格結構)為實驗物件,發現可以數值模擬光波在PCSELs中的相互作用,並且,三角形晶格PCSELs中的二維光波相互作用或“耦合”比方形晶格PCSELs中更強。這種增強的耦合提供了更強的光學反饋,有助於雷射器的高效工作。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關注了六個平面光波在晶體中的傳播,以及它們透過布拉格衍射(Bragg diffraction)進行耦合的過程。接著,他們對這些平面光波在三角形晶格PCSELs中的二維耦合進行了數值模擬,並將其與光波在方形晶格PCSELs中的表現進行對比。
此外,研究人員還推匯出了模式頻率和耦合常數的解析方程,這些方程可與實驗測得的能帶結構(band structure)資料結合使用,幫助最佳化橫向磁(TM)模式三角形晶格PCSELs的設計。IEEE高階會員、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 Stephen John Sweeney 教授指出“研究得出的這些方程改善了TM模式三角形晶格PCSELs的平面二維耦合,這一點特別有利於低折射率對比度的裝置”。
另一個研究推匯出的方程,即晶格單元中耦合波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進一步幫助設計效率更高的PCSELs雷射器。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三角形晶格PCSELs的“基本雷射模式”,即能夠產生最有效雷射輸出的電磁場分佈模式。
研究結果顯示,TM模式和TE模式(橫向電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同時強調了TM模式在特定結構中(尤其是低折射率對比度的裝置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這些數學模型和耦合方程,為PC的實驗最佳化提供了理論基礎,使研究人員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裝置效率和效能。
參考文獻:
原文標題:適用於三角形晶格TM偏振PCSELs的二維耦合波理論
期刊名稱:《IEEE量子電子學精選專題期刊》
數字物件識別號(DOI):10.1109/JSTQE.2024.3502794 
微訊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新浪微博|IEEE中國
 ·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