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和有機發光顯示行業彙總-2024年11月

歡迎點選上方材料科訊 關注我們—
本文為2024年11月鈣鈦礦和有機發光顯示行業資訊部分彙總:
1. 袁明鑑教授、姜源植研究員AM:管理底維鈣鈦礦中的邊緣態,實現高效深藍光發光二極體
【摘要】
低維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具有大激子結合能和自組裝多量子阱結構的特點,是高效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理想候選材料。除了陰離子替代之外,量子阱厚度的調整也為調節發射波長和避免鹵化物偏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機會。此外, 這種策略還避免了與強約束膠體量子點中絕緣配體有關的載流子傳輸問題。
要實現深藍色發射(460 奈米至 470 奈米),以符合Rec. 2100標準,需要低n 值(即 n = 2 或 3;其中 “n ”為“1”)的大帶隙降維鈣鈦礦。然而, 不同n 值相之間相似的形成能量往往會導致不均勻的相分佈,從而影響發射的可調諧性和效率。儘管做出了大量努力,例如透過改變陽離子種類來限制低導電率n= 1 相的形成,或透過合金化間隔陽離子來縮小相分佈,但所帶來的效能改善並不明顯。使用純溴化低維鈣鈦礦的深藍色 PeLED 的外部量子效率(EQE)仍然低於 5%,遠遠低於基於陰離子置換或量子點策略的器件。
它們的超薄無機框架加上相鄰的有機配位層,使它們特別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響,從而產生明顯的[PbX6]4-八面體振動。這些振動會引起嚴重的激子-聲子(EP)耦合,從而顯著降低光學效能-這是一種有據可查的現象。此外, 對單晶進行的大多數研究都表明,由於無機框架的剛性增強,EP 耦合在n= 1 相中更為明顯,而在較高n 值的物種中則會減弱。因此,當擴充套件到低維多晶薄膜時,一般認為消除n=1 相將會減輕 EP 耦合並抑制相關的非輻射重組,而這兩者都被認為是實現高效能 PeLED 的關鍵。
南開大學袁明鑑、姜源植等人報告了一種透過引入三(4-氟苯基)膦(TFP)配體來管理邊緣態晶格的方法。由於三(4-氟苯基)膦配體具有較大的立體阻礙以及與邊緣八面體的強結合親和力,邊緣八面體傾斜重構能有效抑制晶格振動並抑制 EP 耦合。這種策略可產生深藍色發光薄膜,其光譜線寬為 21 nm,在低激發密度下的光量子產率為 85%。由此產生的 PeLED 在 469 奈米波長處實現深藍色發射,最大亮度為 2428 cd m-2,最大外部量子效率為 10.4%,是目前報道的效率最高的深藍色 PeLED 之一。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2041
2. 維信諾全新螢幕顯示發光材料體系Foremost 重磅釋出
【摘要】
11月14日,“非凡中國屏”維信諾螢幕技術釋出會順利召開,此次釋出會上,維信諾重磅釋出全新發光材料體系Foremost,簡稱F1。F1在發光效率、器件壽命、視角色偏和低藍光上,實現AMOLED發光材料跨越式突破。其具體表現為,較原有發光材料體系,發光效率提升10%、器件壽命提升22%、視角色偏改善50%、低藍光改善10%。從螢幕畫質對比來看,使用F1發光材料的螢幕品質更佳,實現低亮更細膩、高亮更均一。目前,維信諾全新發光材料F1先期已在部分旗艦產品上搭載使用,並將在頭部旗艦產品上全面應用。

【原文連結】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1-15/doc-incwcefn9661975.shtml
3. TCL華星印刷OLED邁入量產階段,聚焦中尺寸領域
【摘要】TCL華星首席技術官閆曉林11月16日在TCL 華星全球顯示生態大會DTC2024上宣佈,公司的首款印刷OLED產品——印刷OLED 4K 專業顯示屏(21.6”)已實現正式量產。據瞭解,該產線系國內首條實現量產的印刷OLED產線。該技術順應了目前OLED在中尺寸應用中滲透率增加的機會,眼下印刷OLED產線會聚焦醫療顯示、NB等中尺寸領域。
【原文連結】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1163241607588.html
4.清越科技矽基OLED專案延期至2025年12月
【摘要】
11月29日清越科技釋出關於部分募投專案延期的公告。公司決定將“矽基OLED顯示器生產線技改專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2024年12月延期至2025年12月。此次延期僅涉及專案進度的變化,未改變實施主體、投資總額和資金用途,預計不會對募投專案的實施產生實質性影響。
【原文連結】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1293255170362.html
感謝分享本文到您的朋友圈
推薦 Material (Mater) News 材料科訊
分享、點贊、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推送時間:不定期)
掃描以下小編微信二維碼可進材料科訊群,與眾多海內外博士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