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豹鄉田投入61萬元,建起6人執行團隊,12人村民管家團隊;
租用土地82.45畝,種植作物超過23種,並在冬天保留了22.5畝農田的農作物覆蓋;
開發出2款加工農產品,2款初級農產品,獲得超過1400位認養人的支援;
記錄到超過10種獸類,超過100種鳥類,兩爬7種,蝴蝶46種;
清運存量垃圾200餘袋,投入2.75萬元為37戶老鄉進行過冬煤炭補充,減少了2000-4000棵林木消耗;
舉辦全村豐收宴一次,為超過20戶老鄉送去青菜,全年老鄉收入增加超過12萬元。


穀雨時節,豹鄉田管家正在修剪灌叢(近處)、清理地頭垃圾(遠處) ©王爍

春耕鑼響,貓盟成員和豹鄉田管家們又一次開始了勞動 ©王爍
恰似大自然裡獨屬於春天的忙碌——
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裡,每棵植物也是拼了命地爆出嫩芽,繃緊手掌一般的綠葉,光合作用的能量在每個細胞裡衝刺般傳遞,從樹冠到樹根,揚向天空也扎進土壤。看得見的世界,每隻鳥都在銜枝築巢,鳴唱求偶……
2025,我們也像自然裡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爭春一般地努力,期待著共建出更好的豹鄉田。

2025年的豹鄉田共建計劃已上架,且聽我們細細道來

2025,為什麼而共建?
植物動物們拼盡全力,源自生命的本能。我們是為了什麼?
豹鄉田的三個目標一直寫在地標旁邊,每個同事都能說幾句。但是在昨天的春耕啟動上,新管家們說出的話卻讓我聽到了目標的迴響。

2025年的豹鄉田農田管家們全體一起參與了春耕啟動儀式,圖為管家李乃科發言時的直播截圖,可在影片號看完整直播
75歲的李乃科說:“你們來到這裡,我發自內心感到高興。你們租了我們的地,還請我們用工,讓我們可以‘蹲擔(幹活)’,掙兩份錢;夏天給我們送菜,冬天補煤,記掛著我們,讓我們過上暖冬;有了煤,我們就不用砍樹,我也想一起保護林子裡的野生動物……”
後來聽說,他為了今天的活動夜不能寐,準備了好長的腹稿,一段段說給君姐聽。這些話,連同他們被聽到被看見的機會,都是我們希望繼續創造出來的。
和傑哥君姐一起去陝西學習種地的永軍和躍軍,說得很樸實,“別人種的地真是好,那個土黑黑的很溼潤,我們也能試起(來)”。
影片號上,我們也分享過這趟保護性耕作學習之旅
秀萍沒說這些,她有點靦腆地說,屋旁掛的巢箱,真的有小鳥進去了,她希望裡面能長出小小鳥。
這些學習和交流,連同他們相信日子依然可以有活力、生活還能更幸福的信心,是我們希望共建豹鄉田可以帶給他們的盼頭。
畢竟,豹鄉田的願景,就是創造華北豹友好的保護新村,新時代和美的人豹關係。願景之下,是我們關於“保護可以帶動真正可持續的發展”的信念。
2024年踏踏實實地耕作、生產、運營和相處,讓我們和管家們站在2025年的地標前時,心裡都多了很多堅定——改變切切實實地發生著,像溫泉,汩汩湧著小氣泡兒。

春天到來,薄冰下,生機湧現 ©大貓

2025,如何一起共建呢?
而能讓我們和老鄉能開心地開啟2025年的,是去年1400餘名豹鄉田認養人給予的信任和底氣。
很多人在公眾號和直播裡問我們,“2025年的認養什麼時候開始?我都準備好了”。但是經歷了年初的數輪覆盤,我們卻決定改掉去年好記的“一天一元錢陪伴支援,365元的共建計劃”,我們希望打破多數人對於共建=獲取農產品的單一認識,也希望建立更多人關於豹鄉田的生命和生活具體而長期的關切。
於是,我們放棄了365元的產品模式,選擇以“小事”作為紐帶,在2025年豹鄉田的目標中選擇了12件最需要被記住、最可能與大家一同實現的,作為2.0版共建計劃的主體。
大時代、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累積的,同時回應保護、發展甚至幸福需求的豹鄉田也是。這些具體的小事背後都有我們具體的老鄉日復一日的關切和辛勞,也有我們與老鄉和野生鄰居之間長期的相處和相伴。

初春的豹鄉田,我們在老鄉的房前屋後安裝人工巢箱,希望鳥兒成為老鄉的“房客” ©言熙
當然,這很有可能不是價效比最高的產品方案,甚至可能吃力不討好,但是,哪怕不是所有小事都能得到大家同等的支援,我們也喜歡著為每一件小事竭盡全力,讓TA們被看見的努力。
以下,是我們第一次完整地推介這12件希望被看見的小事。

12件希望被看見的小事
這12件小事分別被劃分入直接對應豹鄉田核心目標的三大板塊:生物多樣性提升、可持續農業和社群賦能,每部分都有4件實實在在的小事。
生物多樣性提升板塊


作為社群保護專案,社群能有力回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問題、開展保護行動是核心。
而在豹鄉田,一個華北工業化程度很低的農業社群,保護問題來自於生產生活方式和氣候變化。
最直觀的是,200頭肉牛的放養啃食,剃禿了從農田到林緣的過渡地帶植被,近似於板寸的裸露地表就像一個超過100米的紅綠燈路口,少了昆蟲、鳥類的棲息覓食地,獸類也像我們,不喜歡過這麼寬的馬路。

2023年秋日的豹鄉田,美則美矣,但留意農田與山林的對比,你會發現農田、林緣都缺乏遮蔽 ©大貓
相對應的,繼去年種下67棵樹木灌叢後,我們在2025年的清明到穀雨之間又種下了150棵樹木和灌叢(還想再多種點),有模仿周圍林分的榆樹、油松、遼東櫟、山杏、山桃、沙棘、黃刺玫、暴馬丁香等,也有花椒、核桃、刺槐、杏、李、桑葚這些蜜源、食源樹種,併為它們匹配了果樹管家,照顧它們好好成活。

鳥類和昆蟲已經可以利用這片不再光禿禿的田埂,但我們更期待這些樹苗長大,不再需要防牛圍欄的一天 ©王爍
難以為人所見的是,海拔1400米的山區氣候會拉長這裡的冬天,林區中生活的老鄉們,需要燒爐取暖的時間從10月一直到來年5月,暖炕的日子更是尋常。缺乏取暖補貼,也沒有集中供暖的便利,大多數老鄉只能撿拾枯枝、砍伐林木用作燃料,現實讓他們陷入了生活和保護的兩難。
2024年,我們在豹鄉田的收入中撥出近3萬元為老鄉按1:1比例買煤過冬,減少了超過2000棵樹的預計損耗(想了解我們的補煤行動,請看《當你老得連柴都砍不動,如何熬過和順的冬天?》);2025年,我們希望和老鄉探索出更環保的取暖方式,也以“送暖”作為和老鄉一起“護林”的抓手,暖和過冬,也照護山林。

老鄉們大多要依賴砍樹來獲取取暖的柴薪 ©大貓
最令人痛心的是,30年一遇的大旱,從去年起耗盡了很多小河小溪。田那溪的斷流、鴛鴦池塘的乾裂,讓半數以上的魚隨河流乾涸而死,本該烏泱泱繁殖的太行林蛙也缺了繁殖育兒之地。

乾旱讓水生動物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無法撐到春天到來 ©王君
我們計劃重新深挖出鴛鴦池塘的泉眼,清出淤泥,讓堵塞的泉眼重新流淌;蓄起更多珍貴的水源,並且讓它一直有水;也在田那溪流域增加更多補水點,讓更多生命度過氣候乾旱的危年。
在植樹補灌、送暖護林、保塘護蛙這3件小事之外,我們也希望透過田邊一塊塊手繪的告示牌,把原因、效果和更多過程的細節記錄下來,感謝老鄉,也科普外來參訪的朋友們。

現有的豹鄉田科普牌,當然還不夠 ©王爍
所以,在生物多樣性提升板塊,我們安排了植樹補灌、送暖護林、保塘護蛙、田邊立牌四件小事。
可持續農業板塊


對於農田來說,我們深信農田也是重要的棲息地,2025一如既往需要照顧到人和野生動物的需求。
於是,我們計劃繼續“種點動物愛吃的”,並將至少10%的農田產出留給動物們。我們排除了2024年動物不愛的貝貝南瓜,繼續油菜花、蕎麥、土豆、胡麻、火麻、苜蓿、大豆、小米、黍的種植,這些都是野生鄰居們的蜜源作物和食源植物。

狍子夜間會來到地裡,取食蕎麥、莜麥、豆類的葉子 ©大貓

我們的農田為昆蟲提供食物的同時,昆蟲也為植物授粉 ©大貓

紅角鴞捕食我們土豆地裡的鰓金龜 ©大貓
為了知道“野生美食家”們的體驗好不好,更好地最佳化“消費”體驗,我們也將開發“智慧農田的1.0版本”,增加農田的視覺化監測評估手段,美食家們什麼時候來,愛吃什麼,圍欄對它們友不友好,包括天氣、溼度、土壤活性等也都計劃記錄在案。
而在這些計劃之上,同時兼顧野生鄰居和人類需求的,是恢復土地的活性。無論是保護性耕作,還是活力農耕手法,我們正在和老鄉邊做邊學邊最佳化,在杜絕農藥化肥可降解地膜的基礎上,施用有機糞肥、種植綠肥、輪耕休耕、免耕少耕多做覆蓋,把被農藥化肥過度消耗的板結地表,重新變得疏鬆而溼潤,富含營養也可持續,一起“種活老旱地”。

種地要保障土壤生態的健康,是生態農業的重要理念,我們已經把對土壤狀態的觀察加入農事記錄裡 ©王傑
至於純純地對人負責,在2024年的豹鄉田甜糯玉米、炒莜麥之後,我們也期待在今年再接再厲,“整點更好吃的”,探索出至少兩款農作物開發方案,讓人類消費者和野生鄰居們一起,吃得放心開心。
希望關於農田的探索能讓豹鄉田建立起屬於太行山的保護性耕作操作流程和標準,生產出具備市場競爭力和品牌識別度的好產品。

關於2024年的豹鄉田農產品研發,你還可以閱讀:這口嘎嘣脆的炒莜麥,我們整了一個月!
總結一下,在可持續農業板塊,也有種點動物愛吃的、智慧農田1.0、種活老旱地、整點更好吃的四件小事。
社群賦能板塊


無論對於生態還是農田,社群中的人都是我們的夥伴和目標。因此還有4件小事回應社群和老鄉的需求。
1、村淨水清:2024年我們已經在樂毅村和老鄉們撿拾了超過200袋存量垃圾,新增垃圾桶,建立了管理流程;2025年還希望和老鄉一起建立垃圾的管理習慣,做好收集和清運,併為垃圾的源頭減量和垃圾處理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撿過垃圾之後河道的對比,田那溪上游的水聲都更歡快響亮了。
2、給老鄉送菜:今年村裡的平均年齡“長“到了67歲,我們還想繼續為牙口有限、勞動力下降的老鄉種蔬菜。今年我們計劃少種他們咬不動的西葫蘆、黃瓜,也少種他們不缺的土豆、茄子、西紅柿;多種他們想要的生菜、白菜,還會試種紅薯、藍莓,幫助他們補充更多樣的維生素。

我們把豹鄉田出產的蔬菜送給老鄉 ©王君
3、老鄉小課堂:我們希望為老鄉整點活兒,活到老學到老,增加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剛需課程有普通話、手機交流和文字輸入;也教會他們認識身邊的花鳥魚蟲,增加生活樂趣;如果有想增加副業的,我們也會開設手工課和研學導覽課,包括提升他們的保護性耕作、垃圾管理技能。
4、給老鄉“丰容”:我們還希望給農閒時的老鄉增加更多公共活動,比如敬老節豐收宴、鄉村生活1平米展覽、老鄉的家花花牛牛評比、跳廣場舞、練功等,哪怕是多組織他們嘮嘮嗑吃吃麵,只要生活裡玩得多了,短影片就看得少,生活也能如他們想要的紅火起來。

我們2024年開辦了豹鄉田第一次豐收宴 ©王爍

小事之外
不知道看到這裡,你還能記得幾個呢?

每件小事都像一捧水,能匯出融融暖暖的小水塘;也都像一些零散的星星,擱在一起就是美麗的星空;對我們來說,也像一個又一個創造中的日子,加起來,就是豹鄉田的一年四季。

褐河烏與溪水,我們相信小流足以匯成江海 ©大貓
今年不需要大家為全年買單,但凡支援其中一件小事,你都會是豹鄉田頂頂光榮的共建人,每支援一件小事,我們都會為大家送上豹鄉田的“豹糧券”,可用於兌換我們的農產品。支援件數、份數越多,獲得的回禮也會越豐厚。
在不確定的大時代裡,希望每件小事都能成為我們彼此相互問候牽掛的小小錨點,也能成為每一縷灑在老鄉們心裡的光。
無論如何,謝謝你看到這裡。
期待未來,你也能一起加入豹鄉田努力的春天。

有你們的支援,這個春天將是充滿希望的 ©大貓
最後的
P
S
:


要做成這些,光靠我們現有的人手是不夠的,本週內我們也會開放豹鄉田“城裡老鄉”的招募計劃,希望有更多城裡的志願者們、藝術家們、建築師們和我們共同建設未來的豹鄉田。



這是我們“城裡老鄉”招募計劃的聯合招募方大魚營造為豹鄉田製作的系列地圖之一,部分插畫由志願者翼落創作。感謝豹鄉田的好朋友們,敬請期待招募計劃的正式公開٩( 'ω' )و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豹鄉田的以往,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