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被高敏感親生兒子氣死,我觀察研究了十年……

哈佛發展心理學的實驗室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來探究嬰兒是否具有天生氣質,答案是肯定的。
實驗人員給一批四個月大的嬰兒一些新鮮的感官刺激,譬如聽一些新的聲音,聞一點新的味道,看一些從沒見過的新玩具。前18個寶寶對這些小刺激都顯得平靜放鬆,甚至會顯示出興趣。可只有第19個寶寶不太一樣,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會令他焦躁不安和大哭不止。
當時設計這個實驗的發展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將這個特殊的19號寶寶這種與眾不同的天生氣質,命名為高反應型high-reactive)。
根據四百多名這類嬰兒的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來看,高反應型的寶寶,長大一些之後會成為那種很難帶的幼兒,他們通常難以接受新環境新事物,很容易畏懼退縮,遇事的情緒反應也很大。當他們長大成年,也有很大機率成為那種經常壓力激素水平很高,特別容易焦慮的人。
導致嬰兒高反應的生理基礎,就是“高敏感”,這種嬰兒的大腦中用於“預警危險”的杏仁核,以及控制壓力激素皮質醇合成的神經軸,都特別容易被喚醒,導致他們的感覺特別敏銳,所以很小的刺激都會讓他們難以承受,反應很大。
很顯然,我家的毛頭,出生就是經典的高敏感高反應寶寶攤上了這樣一個孩子,等於選擇了養育遊戲中的hard大師級模式。他的嬰兒和幼兒時期確實堪稱災難,芝麻綠豆大的事情也要鬧到天翻地覆,脾氣極其古怪,行事喜怒無常,經常把我搞得崩潰不止。
好在他逐漸適應習慣作為一個小朋友的日常之後,就變得穩定很多。我還曾經在他7歲那年寫文章感嘆,這孩子總算不像小時候那麼難帶了,而且他很敏感的個性特點帶來的優勢開始逐漸顯現,譬如他更愛守規矩,更有想象力,情感豐富細膩善於關心人,等等(《那個難養難搞的高需求熊孩子,後來怎麼樣了?》)。讓老母親很是欣慰。
但是,他高敏感的初始設定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一旦他遭遇到更新鮮的刺激,超過了他之前鍛煉出來的閾值,他就又會故態復萌,無法自控的緊張焦慮,壓力爆表,乃至情緒崩潰。
高反應氣質的孩子在人群中的比例並不低,佔20%左右,也就是說大概五分之一的孩子都會讓父母有不可理喻乃至懷疑人生的感覺,他們經常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把孩子教錯了,慣壞了?

可這並非是誰的錯,而是

高敏感孩子天生氣質如此,並沒有任何辦法能讓他們變得“正常”一點,我們只有接納他們的這份特殊,他們才可能帶著這一份特殊漸漸的成長起來。

觀察高敏感親生兒子十年,橙子總結出以下高敏感孩子的行為邏輯如果你也有一個高敏感的孩子,就好好讀完吧,一方面多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主要防止自己不被親生孩子氣死。
一,這個世界太刺激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很平常的刺激,對於高敏感孩子來說可能就是難受至極,無法承受的。
直射在臉上的陽光,吸塵器的聲音,水潑到身上的感覺,沐浴乳的香味,陌生環境帶來的不安……
這些看似很無所謂的事情,對高敏感孩子來說都可能是人生挑戰,他們需要慢慢的接觸,漸漸的習慣,可能需要很多次,身體感官才能熟悉並適應這種刺激。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快速適應,他們就會整個崩潰掉。
所以高敏感的孩子會喜歡舊的熟悉的事物,喜歡一些特定的秩序,討厭陌生的新鮮的任何人事物,但他們並非不能迎接挑戰,只不過在嘗試新事物新環境的時候要非常的“慢熱”,需要很多時間,分很多步驟,並且頻繁的嘗試,才能成功適應。
這並非是他們故意矯情,實在是因為神經太細承受不來啊!

毛頭7歲的時候去牙醫診所年度檢查,還會因為別人碰他嘴巴而哇哇大叫,因為醫生手套的味道不停的作嘔,後來因為要矯正牙齒,一個月就要去一次牙醫診所被各種扒嘴巴,哭了幾次之後也是能夠完全脫敏,任憑牙醫擺佈了。

二,人類對我不友好
高敏感的孩子感受能力特別強,所以他也會非常輕易的感知到身邊人的情緒,一些普通人很難覺察到的微表情小動作,他都會很重視。甚至不用你說出來,他就知道你的態度想法,你是認真還是敷衍,是心情好還是不耐煩,是真耐心還是壓著火兒,他們比你自己還清楚。
所以高敏感的孩子好像特別容易被惹翻掉,你不用打不用罵,只要心裡冒出一絲一毫的不滿,就足夠他們感受到,並且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當中難以自拔。
因此對於高敏感孩子來說,人越多,他就越不舒服。因為他能感受到的情緒和想法太多了,然後他就忍不住不停的解讀別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審視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在內心上演各種小劇場,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
高敏感的孩子也因此特別受不了批評,因為他總能強烈感受到你批評他時所附帶的否定態度,這導致他很難理性看待批評。所以他不太會就事論事,一旦遭到批評就滿腦子都是瓊瑤式的抓馬劇場:我是不是很糟糕很差勁兒?媽媽是不是在針對我?她是不是早就嫌棄我討厭我了?天啊我以後要怎麼辦……就這樣越想越崩潰。
總而言之,高敏感孩子雖然渴望社交和親近人類,但是因為太容易受到情緒感染和態度上的傷害,所以他很多時候寧願獨處,或只跟自己信任的人發生交流。
三,糟糕的事情會發生
高敏感的孩子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

,因為他們聯想能力特別強,又總是處於緊張警戒和防禦的狀態,於是就會無法抑制的將所有事情往最壞的結果想。接下來就要趕緊做出行動準備,預防這種可能的發生,從而減緩自己的焦慮感。這樣的行為邏輯會讓高敏感孩子總是顯得非常古怪和偏執。

當一點水淋到臉上,他會聯想到自己會被淹水窒息,然後就會拼命掙扎;皮膚破了一點,他會覺得自己整個身體都壞掉了,一定要鬧著現在馬上“治好”。

當然,孩子長大一些,生活經驗多了,倒也不會一直這麼幼稚,但是他們依然會被很多的異想天開的悲觀想法所困擾。

譬如說毛頭開家長會,需要我們給他寫“父母評定”,這個東西下週二開學交給老師就好了,但是他在週四就催著我和他爸爸寫出來,我說還有好幾天呢不著急,他就十分崩潰不停的嚷嚷,完全沉浸在自己交不上父母評定尷尬場面的可怕想象中不可自拔。追著屁股催著我們把評定寫完,他才算放了心。
也因為高敏感孩子的悲觀,他們會格外的難以承受“挫敗感”,犯了點小錯就特別容易崩潰,倒也不是多怕失敗,只是因為失敗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僅僅是失敗本身,而是失敗可能帶來的一大堆糟糕悲慘的結果。
鋼琴彈錯了一個音,他會一下子聯想到以後會在臺上出醜;
一道題算不出來,他會認為自己也許是個白痴智障會被嘲笑;
考試分數不夠好,他會覺得以後可能要到街上討飯了;
……

總而言之,

由於他們腦洞太大,本來就脆弱的安全感完全hold不住,總是忍不住想太多,給自己營造出一種要大禍臨頭的幻覺,當然也就格外容易嘰嘰歪歪婆婆媽媽惶惶不可終日了。

綜上,對於高敏感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太難了。他們總會看見華麗錦袍下面藏著的蝨子,因為二十層鴨絨被下面的一顆豌豆而感到不舒服,被蝴蝶拍打翅膀帶來的微風所驚擾。
緊張、擔憂、不安以及焦慮是他們性格的底色,所以高敏感的孩子經常動不動就頂著一張很臭的臉,因為很莫名其妙的小事而哼哼唧唧抱怨連天,給父母以非常糟糕的養育體驗。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我,那這樣的孩子可怎麼辦?
什麼才能讓他變得皮實一點,抗挫一點,不那麼大驚小怪,不那麼小題大做?
說實話,這件事並不能做到,就算你的孩子看起來變成那樣了,他也只不過是把那些焦慮隱藏起來,然後在餘生中不斷的否定和討厭自己罷了。
雖然顯得非常矯情麻煩,可高敏感的特質並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阻礙,反而是一種難得的天賦
這種孩子因為感受力很強,所以通常更富有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藝術氣質。他們會難以剋制的不停自我反省和改進,看上去顯得勤奮又自制,其實都是因為過於有危機感,自己嚇唬自己的結果。
他們還有著近乎於讀心術般的同理心,別人的想法他總能瞬間秒懂。這些都是相對於普通大多數更鈍感一些的人來說,超能力一般的存在。
只不過這個超能力需要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是高敏感孩子總是會對自己不滿意,心思太重,不太容易感受到幸福和滿足,經常活得很累。
那麼,就讓我們當父母的,多給高敏感的孩子一些幸福和滿足吧!經常抱抱他們,不停的告訴他們不要緊的,沒關係的,你做得非常好,我很愛你,他們會倍感安慰治癒,也會從中獲得抵抗自己焦慮的力量。
願每個像毛頭一樣高敏感的小孩,都能被溫柔以待。他並非喜歡找麻煩,只是需要更多耐心、鼓勵和關愛,就算他的幼年時代經常會作天作地讓人絕望,依然會成長為一枚個性獨立,自律自省,體貼溫柔的好孩子。
姐妹們都知道橙子在溫哥華,和大家有時間差,所以給大家推薦下我的專職話事人“大管家,大家快來掃碼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複加啦
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姐妹們有文章、育兒、商品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她,包轉達,包解決,包滿意
跟隨橙子一起“雲養娃”的姐妹,參照下圖給【說說咱家娃】加個“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新文章啦

熱文推薦 點選題目即可跳轉
——| 教育 · 科普 |——
——| 育兒心經 |——
——| 家庭 · 生活 |——
原創不易
因為有你的分享、點贊、在看
我足足的精氣神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