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納食
養樂多,打響了2025年漲價“第一槍”。
近日,養樂多本社宣佈,將在日本市場上調含乳飲料“ミルージュ”等37種飲料的價格。自4月1日起,製造商建議零售價將上漲3%至18%。至於漲價原因,養樂多歸結為原材料、物流等成本的上漲。
曾幾何時,憑藉“活的乳酸菌”、“養樂多,活力守護每一天”等廣告語,養樂多吸引了消費者目光,在中國市場風光20多年,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等,曾經風光無限的乳酸菌巨頭養樂多正在走下神壇。
01
一直在漲價路上
實際上,這幾年養樂多一直在漲價路上狂飆。

2023年:養樂多本社自1月起提高了在中國全境銷售的乳酸菌飲料“養樂多”和“養樂多低糖”2款商品的售價,漲價幅度定為8.7%-14.3%。
2022年:養樂多在日本市場進行了一輪漲價,上調了48種軟飲料的價格,漲價幅度為5%-10%。此次漲價的原因是由於糖和燃料等原材料成本上升、物流成本的上漲。
2018年:在中國市場,養樂多漲價22%。
2012年:在中國市場,養樂多漲價11%。
……
對於養樂多價格調整,一位業內人士向納食分析或許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原材料成本攀升,養樂多的核心成分包括脫脂奶粉、糖以及活性乳酸菌,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國際糖價、乳製品、包裝材料等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成本攀升;其次,為保持行業優勢,養樂多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需要分攤至單瓶成本。
然而,一路漲價並未改變養樂多業績持續下滑的殘酷現實。2024年上半年的日銷售業績僅為22萬瓶,與巔峰時期的750萬瓶相比,銷量縮水了近97%。
02
養樂多為何賣不動了?
曾經何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養樂多在乳酸菌飲料市場的霸主地位都無可撼動,到了2018年甚至創造了日銷752.6萬瓶的“神話”,甚至可以看到幾乎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拿著小紅瓶,但時至今日,養樂多為何賣不動了?納食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另一方面,益生菌對腸道有效的真實性也不斷被質疑。比如有多位權威專家曾證實益生菌與腸道健康並無關聯,如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在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表示,透過對人體腸道內部進行實驗發現,益生菌高度依賴於個體,並不是人人都能受益。無獨有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表示,在全國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不是假藥,其認為,目前並沒有研究證明益生菌對人體有益,且一些研究結果出現相悖、模糊不清的情況,難以定論益生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諸多權威人士和科研報告的質疑聲,讓養樂多目標客群流失嚴重。
靠“一款單品、 一個包裝、一類市場”打天下,曾經的養樂多有極強的品類心智、品牌辨識度,這也是養樂多的自信來源。但也反映了養樂多過度依賴大單品,未能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做出有效創新。
比如,此前在Facebook上,曾有68000位菲律賓消費者聯名要求養樂多推出1L裝的產品,甚至當地電視臺也應聲支援,但養樂多依舊不為所動。對此,養樂多官方解釋稱,100ml小瓶包裝是為了確保消費者能夠一次性喝完,避免因喝不完滋生細菌或二次汙染,同時保證活性乳酸菌的數量。而蒙牛則在益生菌飲品尚未有大瓶解決方案之際,就順勢推出了340ml優益C,搶先佈局大瓶益生菌市場。雖然前期養樂多對產品理念的極致追求,讓它贏得了市場和口碑,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它與時俱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養樂多在渠道建設、品牌營銷層面也也相對滯後,錯失了與年輕消費者建立聯絡的機會。
03
共性問題:乳酸菌如何實現真正健康?
養樂多的問題,亦是行業問題。
基於馬上贏品牌CT中的資料,從2022年至今以季度為單位,乳酸菌飲料佔飲料類目的百分比在2022年第二季度達到最高峰,為6.91%;在今年第一季度達到最低點,為4.65%;整體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乳酸菌飲料每百毫升均價也出現了下滑,特別是在2022年和2023年Q1-Q3期間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整體而言,2022年至今,乳酸菌飲料佔飲料類目的市佔率和每百毫升均價雙雙下滑。

在整個品類基本盤下滑的情況下,其他品牌也無法獨善其身。
在2023年乳酸菌飲料市場前十的品牌中,如份額排名第一的養樂多、排名第二的蒙牛及排名第四的娃哈哈均出現市場份額下滑的情況。

對於當下的品類困境,乳酸菌飲料如何破局?在業內專家看來,乳酸菌飲料行業的參與者不僅要靈活適應市場變化,整個品類也需要進行創新和升級。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隨著年輕消費群體不斷壯大,企業必須更加重視品牌形象和營銷策略的年輕化,以吸引這一新興群體。企業需要透過增強與年輕消費者的互動,深入瞭解其需求和偏好。同時,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宣傳上必須遵守相關規定,避免誇大產品功效。
此外,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也表示,乳酸菌飲料如果想走健康路線,首先要做到低糖,其次就是含有的乳酸菌要有活性。“當前,添加了活菌的產品口感非常酸,為了改善口感就得加糖,也就是說要追求功能性就要放棄口感,要追求口感就要放棄健康和功能性,這也是乳酸菌飲料相對尷尬的發展現狀。”宋亮認為,未來乳酸菌飲料可以透過技術創新保留菌種活性,再解決口感問題,產品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
由此不難看出,整個乳酸菌飲料市場破局,還需要從多個維度改進和升級,到那時市場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