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幫老人翻身,還會煮雞蛋、摺疊衣物……“機器人護理員”要來了?

2025.03.11
本文字數:2287,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童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並特別強調“人工智慧+”戰略。這一政策導向為養老產業的科技化、智慧化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
養老資源短缺是我國養老產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尤其是在護理人力資源方面,而隨著人工智慧和人形機器人等新科技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引發了對隱私與資料安全的討論,如何在技術創新與風險管控之間找到平衡成為科技賦能養老產業的關鍵。
推動養老科技落地家庭社群
全國人大代表羅衛紅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到,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在養老領域的應用;鼓勵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在新老年人消費領域的研發應用;加強陪伴式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資源釋放,提升情緒價值供給,以科技創新賦能新消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也在兩會期間建議,將發展養老機器人納入新的國家戰略規劃,重點推動社群和家庭養老機器人發展行動計劃。
張雲泉認為,養老問題是重大民生問題。我國是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這也對養老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發展養老機器人具有現實要求。
“養老服務須堅持科技支撐,特別是養老機器人的研發應用。我國已具備發展養老機器人的條件和基礎。”張雲泉說道。
養老機器人產業發展起源於科研實驗室,關鍵技術積累始於上世紀90年代。此後近三十年間,經歷了產品探索、功能完善、AI賦能等多個發展階段,養老機器人逐步走向成熟。
據張雲泉觀察,助潔、助行、助餐為老年人當前最迫切需求的服務。“當前,發展養老機器人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張雲泉表示,“一是康復類養老機器人發展迅速,但在家庭和社群的落地尚待推進;二是養老機器人涉及的多項核心關鍵技術需進一步突破。”
他認為,一方面,養老對服務精細化和個性化、產品安全性和便捷性要求高,導致機器人研發投入較高,機器人的銷售價格也相對較高,一些家庭難以購買其服務,反過來導致技術研發難以深入;另一方面,養老機器人是複雜技術綜合體,其自身實現“感知-決策-執行-反饋”的自閉環還需要技術突破,尤其是需要廣覆蓋的資料、充足的算力,以及AI+人工協作的智慧演算法。
目前養老機器人一般分為護理型、康復型和陪伴型三大類。其中,護理型一般針對失能老人,康復型主要針對半失能老人,陪伴型主要針對有情感交流需求的老人。
在我國,養老呈現“9073”的格局,即約90%老年人在居家養老,7%依託社群支援養老,3%入住機構養老。“發展家庭養老機器人應該是政策重中之重,同時大力發展社群養老。”張雲泉表示。
他建議,定期對社群和家庭養老機器人產業重點領域和空間佈局進行動態評估和調整;面向社群和家庭養老機器人出臺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招商引資模式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養老機器人技術攻關佈局方面,張雲泉特別提到了針對老年群體的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基於AI心理學的情感識別技術開發,以及在發展技術的同時確保倫理和隱私安全。
“機器人護理員”何時上崗?
事實上,不僅僅在中國,在整個亞洲,老齡化的挑戰都非常嚴峻。新加坡官方預測資料顯示,到2030年,新加坡65歲或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四分之一,而在2010年,這一佔比僅為十分之一。
新加坡也在尋求透過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管理老年人口的健康,例如將檢測跌倒的聲音收集裝置接入養老院的看護系統;新加坡住房和發展局甚至還向家庭提供跌倒檢測技術,該系統還能向居民的近親傳送警報,或連線到社群呼叫中心尋求幫助。
透過聲音收集來識別老年人病症是目前AI技術公司正在嘗試開發的技術。據介紹,已經有企業開發出可為護理人員提供100多種不同病症見解的聲音檢測裝置,這些聲音異常的識別可提示包括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跡象,以及跌倒或認知能力下降的跡象。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Chuan De Foo上個月在科學期刊《前沿》上撰文稱,人工智慧將在新加坡的老年人護理中發揮巨大作用。不過他也警告稱,過度依賴人工智慧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必須正確設計人工智慧產品,以確保倫理和安全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衛生政策學院研究員Han Ei Chew認為,老年人護理的方法需要將人與機器相結合,使用高科技,但仍要保持人類的“高接觸”。“人工智慧可能最好被用作額外的眼睛和耳朵,機器人是額外的手,但不能取代高接觸的人類護理。”Chew表示。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出生率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在日本,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也正在開發用於老年人的護理,以解決日本老齡人口面臨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但“機器護理員”的初期投入成本高昂,並帶來關於老年人安全問題的辯論。
近期,一款名為AIREC的人形機器人為老人翻身的影片引發關注。這個重達150公斤的機器人俯身靠近一名仰臥的男子,輕輕地將一隻手放在他的膝蓋上,另一隻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並將他翻到一邊——這是一種用於更換尿布或預防老年人褥瘡的常規操作。
此外,AIREC機器人還能幫助人起身或穿襪子,並完成煮雞蛋、摺疊衣物等家務。
據介紹,這款機器人由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Shigeki Sugano團隊開發,並獲得了政府的資助。“鑑於我們高度發達的老齡化社會和出生率下降,我們將需要機器人在醫療和老年護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支援。”Sugano表示。
他認為,儘管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等人形機器人更受關注,但它們很少能與人類直接接觸,只能做家務或在工廠車間做搬運等工作;要開發出能夠安全地與人類進行身體互動的機器人,需要更高級別的精度和智慧程度。
Sugano預計,AIREC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在護理和醫療機構中使用,而且最初的價格不低於1000萬日元(約合67000美元)。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官宣!又一個千萬人口大市誕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