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3小時狂賺2億”,意味著太老實的父母都要被淘汰了嗎?

段時間,“張雪峰3小時狂賺2億”的訊息刷屏了。高考前兩天,張雪峰在直播間開售的諮詢服務套餐分為11999元和17999元。一場直播下來,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套餐被瘋狂的家長們一搶而空。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真的是實名羨慕。
據說,他賺這2億還是太保守了,因為有很多家長壓根兒都沒搶到名額。如果他的公司規模再大一點兒,賺的錢就遠不止這個數了。
我身邊有個孩子今年高考的朋友,一提起張雪峰就連連嘆氣,說沒能搶到張雪峰公司的名額,覺得特對不起孩子,都說“高考同分不同命”,害怕耽誤孩子的命運前程。
我一聽就樂了,大家這是把張雪峰當成孩子逆天改命的神器了啊!
張雪峰在志願填報的領域深耕多年,收集和整合了各類招生資訊,的確非常不易,也給不少家長和考生切實的幫助。我能理解他工作的價值含金量,但對於我自己的粉絲,準備以後要送錢的各位家長,我還是想說一句:大家花錢買他的服務沒問題,他很專業,但是也不要抱過高的預期,張雪峰不是神仙,也沒有點石成金的本事。
他賺的是什麼錢?
其實就是我一直在說的:資訊差
  • 有多少升學渠道?
  • 哪所大學開辦什麼專業?
  • 這個專業有什麼就業前景?
  • 這個學校的背景和實力如何?
  • ……
張雪峰就是把這些資訊整合打包後賣出了一個好價格,但得到張雪峰的助力,孩子就能一飛沖天嗎?!
顯然不是。
在我看來,張雪峰的角色更像是“臨時抱佛腳”裡的“佛腳”。
孩子如果本身學得不好,張雪峰的出現就相當於是讓孩子能從瘸子裡挑一個將軍。
孩子如果本身學得很好,張雪峰的出現就相當於讓孩子多了一雙慧眼,少栽一些坑,同時也不至於浪費分數。
這一切的前提,本該都是基於孩子本身的學業水平和發展狀況
張雪峰沒法化腐朽為神奇,他充其量是“錦上添花”,而孩子自身的能力才是雪中送炭,對不對?!
所以,與其搶名額砸錢把張雪峰當成自己孩子命運的救世主,我反倒覺得家長們更應該認真學習他報考志願的最大優勢:
規劃
大家之所以這麼喜歡張雪峰的建議,就是因為他的大學志願報考建議絕不是隻限於上大學這一件事,而往往關乎孩子的生涯規劃。
比如,某一個專業,張雪峰會從行業現狀經濟發展趨勢工作環境社會地位薪資水平穩定程度等多個角度考慮,再結合當事人的家庭背景性格愛好等方面綜合考慮。
他讓家長和孩子在報考志願這件事上,將眼光瞄準十幾二十幾年以後,想象那時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以便幫助孩子做出抉擇。
用未來的規劃來指導當下的行動,這才是張雪峰在志願輔導上最大的特點。
而規劃這個事,其實不應該等到高考再來做,而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規劃這個事兒,在我們小時候是沒有的。因為那時候升學基本上就一條路——考。
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一路考上來的,像是保送、競賽什麼的,就算有,也和大部分人沒有太大關係,我們只管低頭拉車就行。
而現在呢?可不能只管拉車了,時不時還要抬頭看路。連上大學都有16種路子,你說不提前瞭解一下,看看哪條更適合自己家娃行嗎?
因為各種路子多了,對家長的要求也高了。家長需有收集資訊的能力,有規劃路線的能力,還要有及時應變的能力。公立私立、國內國外,哪一種方式適合自家孩子?哪個競賽對升學最有利?先抓語文還是數學還是英語?這麼多的排列組合,想要確定最優解殊為不易。
小小常馬上就要上五年級了,我就很明顯地感覺到了班上同學們家長的不同。
(《小捨得》劇照)
  • 有的家長對小升初的機制完全不熟悉,覺得只要孩子按部就班地上學,“船到橋頭自然直”;
  • 有的家長則熟稔於心,對各種規則和門道順手拈來,但往往三緘其口不想分享;
  • 有的家長則完全不在乎,其中不乏有人有給孩子託底的實力,早就做好了讓孩子走國際路線或者藝術、體育路線的準備。
至於我呢?畢竟我還有一個公司的大事小情要管,所以精力經常不夠。雖然對一路的求學機制有點兒瞭解,還提前做了一些準備,比如讓小小常提前學程式設計、機器人、圍棋,還特意考了證書,但對其中不少細節操作就沒那麼精通了,最近我聽說了不少運作手法,直接驚掉了我的下巴。
這世界的參差,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
有一句話是,“有規劃的人生是藍圖,沒規劃的人生是拼圖”。小升初還有兩年,但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規劃”的重要性。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要說了,人生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規劃並沒有什麼意義。
確實,作為一箇中年人,經歷了種種意外後,我也很難說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按照計劃走。但是,在人生的大方向上,規劃依舊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孩子的學業,規劃簡直可以說是實現成功的必要渠道。

沒有規劃的人生

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兩年前,一個大學教授的短片火遍全網。
課堂上,教授從包裡拿出一個空的瓶子,對學生們說:
我們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如果我們善用時間的話。”
隨後,他把幾個高爾夫球放進了瓶子裡,然後問:這罐子滿了嗎?”
學生說:“滿了。”
但教授從包裡拿出一罐大點的石頭,嘩啦啦全倒了進去,接著又問:
罐子滿了嗎?”
學生又說:“滿了。”
教授轉身又拿出一罐細點兒的沙子,倒進了罐子裡,再次問了那個問題:
滿了嗎?”
學生說:“是的!”
緊接著,教授又拿出兩罐瓶酒,往罐子裡倒了不少啤酒。
這時教授說:“把罐子想象成你的人生。高爾夫代表最重要的東西,比如家人、朋友、健康等。小石頭代表瑣碎的事情,比如工作、房子、汽車等。沙子,就代表其他的一些小事。”
如果把沙子、石子先放進罐子裡,那麼高爾夫球就放不進去了。”
人生也一樣,如果把所有時間和經歷都耗在小事上,你就不會有時間去在意真正重要的事情。”
教授強調的重點是,做事情要分清楚優先順序。但我卻在這段話裡看到了人生規劃的重要性。
因為沒有規劃的人生,就像是漫無目的的流浪,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自己人生的主線任務、什麼是支線任務,自然也就抓不住重點,反而很容易被小事影響導致偏航。
而且,越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越容易迷失。他們沒有父母的引導,沒有優質資源託底,很容易將熱情耗費在沒有意義的細枝末節上;還有些家長不懂得規劃,因為一些很小的原因錯過了將孩子送入好學校的機會。
這些不用常爸舉例,相信大家也都能意識到。
明確的人生目標有激勵作用,能夠從本質上解決人“漂泊感”的問題。同時,當一個人發現某件事對自己、對世界都有意義時,就能感覺到一種使命感和召喚感。
設定目標,就像是給自己的人生畫了一張地圖,讓人有跡可循且熱情滿滿。
人生都是單程票,沒有後悔藥。孩子的人生沒有規劃,那麼留下的遺憾也終究無法彌補。張雪峰充其量只能算是父母后知後覺抓住的“救命稻草”,壓根就起不到逆天改命的作用。
但對於我們孩子還小的父母來說,“3小時狂賺2個億”的怪現象,難道不是提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真正能幫助孩子實現人生逆轉的是良好的規劃,放大孩子的優勢,規避孩子的弱勢,給孩子定製一條真正適合自己、又能激發自主性和價值感的人生道路,才是真正的逆襲。
與其在高考後再花一大筆錢在張雪峰身上,不如早早學習有效的規劃上,這件事永遠不能指望假手於人,因為最瞭解孩子的,最能陪伴孩子的,只有我們父母自己。
作為一枚五年級小學生的爸爸,我一直都在不斷收集各種教育資訊,但想要在海量資訊中有效篩選也並不容易。剛好我有個哈佛校友在教育規劃領域幹了很多年,於是我特地找了個機會去拜訪他,交流下來感覺大受啟發。所以,今晚我就邀請他到直播間來聊一聊,如何給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教育規劃?
直播嘉賓
何亮
  • 北大哈佛雙碩士
  • 全齡段教育規劃博主
  • 前上市教育公司CEO&創始人
家長早規劃,孩子好未來”。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想要了解關於孩子規劃的內容,歡迎來直播間看看!
👇立即預約👇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