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又到一年高考出分的大日子。
今年參加高考的1342萬個孩子,這幾天終於等來自己十年寒窗的答案。

但接下來擺在孩子們面前的,又是另一個大關。
填志願。
都說高考只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好多家長很早就開始張羅這事,奔走打聽。
“填志願,一分都不能浪費”。
於是這幾天,有一群人幾乎住進了熱搜。
“3小時進賬上億”“兩個月賺到一年的錢”……
但有人,眼紅了。
01
這群人叫高考志願填報規劃師,或者說叫高報師,是這兩年才成型的一個新行業。
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張雪峰。
月初時候,高考還沒開考,張雪峰直播間上架了志願填報服務。
售價真不低,夢想卡11999元,圓夢卡17999元。
抵得上普通公辦高校兩三年的學費了。
但,還是要靠搶。
許多家長說自己蹲點拼網速拼手速才好不容易買到,興奮得發朋友圈,恨不得告訴全世界。
比搶到周杰倫演唱會門票還激動。

就連預售的連結都被搶空了。
2年後的2026屆志願填報諮詢套餐,售價8999元。
但所有省份名額,竟然全售罄。

雖然這些夢想卡、圓夢卡都明確提示了,不一定都是張雪峰老師本人指導的。
但2萬個名額,還是一搶而空。
什麼概念?
粗算一下,3小時內,張雪峰公司入賬2億。
但這還只是一小塊蛋糕,才2萬個名額。
有工作人員算了筆賬:
今年高考1342萬人報考,按50%的上線率算,就有600多萬人要參加志願填報。
哪怕這600多萬人裡只有1/10需要志願填報諮詢服務,那就是60萬人。
但實際上,有資料統計,88.1%的高考生願意花錢買高考志願填報服務。
前年,這個市場規模是8.8億,去年,是9.5億,今年,只會更多。
所以你能看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好多高報老師在直播間解讀起報考規則,好多志願填報機構冒了出來。
他們有些是帶過許多屆學生的高中老師,有些是專門研究報考資訊的規劃師。
他們將批次概念、劃線率、錄取率、位次、等效位次、等效分、同分人數、本科線的劃定,招生計劃……一切資訊,爛熟於心。
諮詢一次,幾百,幾千。

這事,賺是真賺。
所以好多人也質疑,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割韭菜。
怎麼說呢,我不存在給誰打廣告,只是想分享點心裡話:
如果十幾年前我高考時有這種服務,我寧願省吃儉用,也希望有人幫我指一條路。
02
我是農村娃,上了高中,就已經是家裡學歷最高的了。
身邊沒有誰能給我傳授經驗,我一直以為,好好學好好考,就有大學上。
但其實,哪怕分數不低,志願沒填好,就有可能滑檔,沒學上,或者填了個不喜歡的專業抱憾終身。
那時候網路也不發達,想搜個學校資訊,只能用電腦看看他們官網,瞭解個大概。
況且我家也沒電腦,沒人能幫我。
只能自己抱著那本厚厚的報考指南,在家啃,唯一能諮詢的人就是班主任。

但我的志願還是填失敗了。
我害怕滑檔,於是填得非常保守。
最後入了學,進了班級,看到那些比我分數低不少的同學才知道,其實按我的成績,大可以填報更好的學校。
一次無人支援的畏首畏尾,夠我遺憾好多年。

當時好多同學比我也好不到哪去。
有人一聽工商管理,以為是管人管錢的,就報了。
有人以為上了醫科大學就能當醫生,結果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去了以後才知道根本跟醫生不挨著。
每年高考季,都有好多網友欲哭無淚地給弟弟妹妹們避雷。
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靠網路上獲取的零碎資訊去選擇未來。
但這些資訊很可能是片面的、滯後的、錯誤的。


這些年報考規則還越來越複雜了。
今年好多省份還是高考改革第一年。
而且政策每年也在變,比如有些地方,去年選了物理一科,就能報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
但今年就變成必須選了物理、化學兩科才能報。
這一下就影響了好多人。
不少孩子先前選科時沒想明白,到了報考時又報不了理工專業,就只能去文理兼收或文科類專業裡挑。
太懂這種尷尬和遺憾了。
我們都是過來人,都明白:
填志願,遠比“選大學選專業”這6個字,複雜太多太多。
03
有高報師說過一個故事。
她接觸過一個哈爾濱的媽媽,孩子高中想從鄉下到市區上學。
這個媽媽到處找人,最後沒辦法,打12345求助。
12345告訴她有城市戶口就能辦。
她最後託人找到一個好心的遠房親戚願意讓她孩子落戶,孩子的學終於上成了。
很好笑吧?城裡人誰不知道戶口影響學區。
可對於一個農村普通家庭來說,這就是不熟悉的資訊,這就是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內幕”。
就像當年沒人脈、沒資源的我,直到上了大學才知道,原來還有高考移民這一說,原來有條件的孩子可以在發達地區上學,再去欠發達地區考試。
為什麼那麼多人需要張雪峰們?
因為普通家庭孩子看到的世界,真的是有壁的。
有個做了4年數學老師的高報師,幾年前幫過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他媽媽戴著助聽器,在縣城醫院做零工,換洗被套床單,一個月3千塊錢。
孩子呢,成績一般,300多分,但特別想盡早畢業工作,減輕媽媽的壓力。
按他的分數只能去民辦,但學費壓力太大了。
老師就建議他去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聽都沒聽過的學校和專業。
但老師清楚,這學校有行業特色,也有技術壁壘,學費也不高。
孩子最終報考成功,畢業校招,又順利進了南京的鐵路局。
真好,底層資訊不通暢的人,知道了如何選專業,怎樣報大學。
而資訊,有時候改變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啊。

就像張雪峰,經常會告訴你要選擇有專業壁壘的專業。
比如法律,人家沒學就不懂,你學了才懂,才能去律所、考公檢法體系,這就叫壁壘。
比如漢語言,考公考編階段招錄這專業的崗位最多,這就是優勢。
他會告訴你,可以去學獸醫。
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你都能找到寵物醫院的工作,甚至自己開個寵物診所。
縱使難大富大貴,但在生育率降低、養寵率飆升的今天,肯定不愁吃喝。
他還會告訴你,口腔很值得學。
它對學歷要求沒有那麼嚴苛,本科就能進私立醫院,還不一定比公立口腔醫院的研究生掙得少。
還記得當時他此言一齣,好多人痛罵,說填報口腔專業的人數暴增,他們給自家孩子選擇的小眾賽道就這樣被大家都知道了。
你看,什麼叫打破資訊差,這就是。
04
前些天,張雪峰在直播間連麥一個農村女孩。
女孩想學中醫,但只能考500分左右。
不想去民辦,又不想去老家省份以外的地方。
家裡也沒有人在醫院工作,父母都是農民。
張雪峰沉默了一會兒。
女孩的分數確實不上不下。
即便考上了,她也沒什麼競爭力,未來的路會很難走。
這話說出來太打擊人,但張雪峰還是直言:
“姑娘,你只能放棄了。
但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考慮一下你們那邊鄉村的農業管理定向生。
或者你的分再高一點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你們那邊的鄉村醫生計劃。”

看到一些網友的解釋,我才知道這兩個方向是能幫助女孩今後獲得一個穩定的編制的。
張雪峰真誠地說:
“你爸媽說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你這一代,透過你的努力學習,變成你們鄉鎮衛生院的醫生,能夠變成你們當地農村農業發展的管理者。
我個人覺得,你已經比你爸媽這一代進步太多了。”
這話,我太懂了。
窮人家的孩子,苦怕了,特別想一步成為人上人。
什麼都想抓住,可能力又不夠,太容易什麼都抓不住。
這時候太需要有過來人跟我們講講大實話了。
有農村父母想讓孩子學醫,張雪峰總會提醒:
臨床太看重學歷,要進大醫院,不讀到碩博怎麼敢想。
前期投入太大太久,家裡條件一般,指望孩子早點工作掙錢的話,趁早別走這條路了。

學金融,家裡沒資源、沒人脈的,他也會讓大家想好,不一定能混好這個圈子。
專業成績第一又怎樣,到了單位,領導會看你學習好不好嗎?
只會看你能拉到多少存款。

有個高報老師也說,有家長想讓孩子學人工智慧。
因為看網上宣傳,人工智慧好像已經巨強大,馬上要佔領我們生活各個角落。
但老師告訴他,實際上在從業者角度來說,這還有很長的路。
當一個技術不能大規模商用或民用時,它產生的中等或一線崗位就會比較少。
要是孩子只是普通本科,又沒有特別的競爭力,進這行就太難了。
是啊,我們普通孩子報專業都是看哪個名字高大上,想象著以後能怎麼怎麼牛掰。
為什麼那麼多人需要張雪峰們?
因為他們說的實話,叫人少走彎路,少當炮灰。
不能苦了父母,苦了孩子,最後學出來連吃飯都成問題。

05
每一次張雪峰上熱搜,每一次高報師這個職業被報道,都有人覺得荒誕:
中國孩子從讀書到擇校,每一步都要這麼精打細算。
說起來這確實很心酸,但也很現實。
實話實說,家庭條件一般的父母,給不了孩子多遠的眼界和多長久的規劃。
一不小心,一步錯,步步錯,越走越吃力。
但窮人家的孩子,哪有那麼多的試錯機會?
我從來都明白,要活下去、活得好,對普通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事。
張雪峰們能掙錢,我一點也不眼紅。
相反,我希望打破資訊差、說實話的人賺得多、活得好。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張雪峰出現。
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才會有可以信賴的指路人。
當然,也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規範,千萬不要讓渾水摸魚的牟利之徒亂搞,害人。
願所有孩子,都能一切順利。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往期好文
點選藍字即可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