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對外經貿大學招聘宣講會,提問環節,一個學生說到聽張雪峰的課,對他的指導幫助,以及今天的招聘,和對張雪峰觀點的驗證。
我說,能不能談的具體一點,你聽張雪峰的課對你的具體指導幫助是什麼?或者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他說張雪峰讓他了解了各類專業都是做什麼的,給了他學習和就業非常明確的指導。
我問他學的什麼專業?他說金融。
我說按照張雪峰的指導,家裡沒人幹金融,你就不要報考金融,你現在學的是金融,是不是家裡有人幹金融?
他說直系親屬沒有,但是很近的親屬是。
我很想問:你這個很近的親屬是你報考金融專業的動力嗎?你有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你學了金融,有沒有愛上金融?收穫最大的是什麼?你有很近的親屬在幹金融,所以你是不是覺得你在金融就業不是問題?
但我忍住了。
我說我們今天來招聘,並不會去了解你背後是不是有親屬在幹金融,甚至你的親屬幹金融對你能否被錄取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看重的是你個人的努力,你的悟性、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張雪峰的課程,講的可能是一種個別現象,但我認為不是普遍規律,至少我認為在金融行業,近親繁殖不是普遍現象,你可以舉出很多個例子,來說明有這個現象,但肯定不是普遍現象。其實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醫生的孩子醫生多,教師的孩子教師多,警察的孩子警察多,軍人的孩子軍人多,並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現象,而是父母或者家人從事這個行業,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對這個行業瞭解多,知道多,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便利性和基礎性決定了這種現象。
張雪峰的指導對大家瞭解各個行業可能有很多幫助,但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指導去學習和工作,整個社會階級固化會更加嚴重,因為他鞏固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的觀念,加劇了階級固化的思想基礎,使很多沒有背景的同學不敢目標高遠,追求卓越,認為自己沒有資源,放棄了很多機會,放棄了努力,甚至成為躺平姿勢。
可是,躺平也是要有條件的,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家裡經濟條件的好壞決定了躺的角度有多少吧?
不要覺得躺平是一種時尚,它的背後其實也很殘酷,有人經濟條件好可以躺的小橋流水與世無爭,經濟條件差的往往會躺的家庭破裂一地雞毛。
所以,只要站起來,幹起來,你就比躺平多了一些機會,多了機率美好。當然你有條件支援躺平,也是另外一種美好,但你想一想,這是不是我們上大學的初衷?我們學習是不是就為了要這種“美好”?
有人說這是一種非暴力不合作,但你可以和社會不合作,但你要不要和自己合作?和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合作?
你對專業,你對行業不瞭解,你花錢透過張雪峰去了解,我不能說這是偷懶投機,但至少你可以透過更多的途徑去了解,去學習。20年前我們這一代缺乏條件,資訊資源有限,但是你們這一代完全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研究來擺脫視野和知識的侷限,因為網際網路,人工智慧,AI技術為你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援,比如百度,比如谷歌,無數個搜尋引擎,以及各種AI智慧技術,會為你提供資料彙總,大資料分析,關鍵是你要去學習,去開發使用。
大學是美好的年華,我們學習,我們戀愛,我們經歷春天的鶯歌燕舞,也經歷秋天的繽紛落葉,我們承受夏天的驕陽似火,也承受冬天的大雪紛飛,但每個人對春夏秋冬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用別人的感受來代替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怕冷,但不怕熱,但很多人怕熱不怕冷。所以我不能用我的感受來替代別人的感受,同樣你們也是如此,你們不能用張雪峰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和認知替代你們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我們出去看世界,我們不僅要看到世界的繁雜凌亂,還要看到世界的燦爛美好,不能因為有冬天的寒冷我們就躲在房間裡不去享受夏天的熱情。
說真的,我很羨慕你們生活在這個AI為你們提供了無限可能的時代,只要你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究,你會發現張雪峰的格局小了。
世界很大,我們不妨換一個視角去看看,你的家庭可能決定了你的高度,可如果你站著,你就一定比躺著的看的高,或者至少能縮短這種差距。
至少在我們公司,我不會關注你的家庭,你的背景,而是更關注你的努力,你的悟性,你的能力,你的性格。當然我們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們可能也有各種各樣的關係要照顧,但畢竟是極其個別的例子,對大部分人不會有影響,對能力強的人更不會有任何影響。
社會有各種需要,企業也有很多需要,但對大部分企業來說,要盈利要生存,僅僅看關係不看能力,怎麼可能長久?所以,自信一點,你就是那個陽光的人,那個我們需要的人,能給我們帶來價值的人。
一通話說完,我不知道得到他們的理解和認同。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你會感覺這些孩子似乎很清醒,很冷靜,不表達,有一種看透了的感覺,但分明,又能感覺到他們的侷限。
在北大宣講的時候,一個女生說她是學財務的,問能不能進入銀行?我當時告訴她,我也是學財務的,銀行需要各類人才。
但其實,我們的宣講材料裡,很明確的說明我們招聘金融,財務,法律,計算機,資料分析等專業。他們似乎被傳導了一個誤區,覺得只有學金融的才能進金融機構,就像經貿大學的那個同學真的認為只有家裡人幹金融才能報金融一樣。
我不知道,參加應聘的學生中,碩士生較多,本科生很少,是不是這個現象的一部分。
我一直認為,物質的富足,科技的進步,會讓我們的學習有一個更高的起點,更寬的視野,更有格局的情懷,但似乎,並非如我所想。
也許,只是因為我的浪漫。但我,真的不認同張雪峰的現實,這種現實,讓大多人尤其是草根階層,失去了向上的動力。
而沒有動力的社會,是沉寂的無法進步的社會。

關鍵詞
張雪峰
孩子
專業
社會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