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這次又闖禍了…. 2025-05-12 11:20 經濟學雜談 導語 二流的父母在拼命卷孩子成績,而一流的父母都在拼命卷自己。 今日免費下載:2024中國縣域教育發展指數報告 來源:拾遺 01 前幾天直播時,有一位家長很糾結給孩子報法學還是金融學? 張雪峰迴答這個問題時,用自己的女兒舉了一個例子,他說: 如果未來他女兒學習不好,就讓她混個本科,然後進銀行。 原因非常簡單,他有兩家公司,長期存款都過億。他女兒去哪個銀行工作,他就把錢存在哪裡。 那些985畢業進銀行的,去拉存款只能一個個跑,累死累活業績還完不成。 但她女兒可以直接跳過這環,把她親爹維護好了就行。 那麼哪怕她不是985畢業,一樣可以乾的不錯。 他的本意是為了證明:有一些專業,不是你學歷高就一定能做,比如金融行業就更看關係財力。 但他的話被斷章取義,一些媒體截出關於女兒的那一段,暗示他公然“走後門關係”。 許多網友質疑他飄了、太狂了。 但單看那段話,雖然不太中聽,可不就是現實嗎?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我們自己是張雪峰,手中有這個資源和財力,難道不會為孩子鋪一些路嗎? 其實,這不是張雪峰為女兒做的唯一規劃。 之前他就曾提起過: 他老婆和女兒的戶口在蘇州,但他的戶口還在黑龍江。 為什麼不遷戶口? 因為他們縣有國家專項計劃,他不遷是為了給女兒留一條後路。 畢竟江蘇高考難,而黑龍江高考相對容易。 當然,他估計女兒最終會直接跳過高考,初中去國際學校,避開中考這道坎,最後直奔香港、新加坡名校。 如果這也考不上,那也沒關係。 他就花點錢把女兒送去英國,隨便水一個學校的碩士,只要有中留服認證,有海外留學經歷,他就能憑藉自己的關係,幫女兒在國際學校裡找個工作。 他的話很是直白,但背後的道理很深刻,對此,張雪峰解釋說: 我不太會去卷女兒成績,我永遠卷的是自己。 前段時間,張雪峰女兒錄綜藝時,他就在節目中提到: 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父母就是你的堅強後盾。 之所以敢說這話,是因為他有底氣。 就像上文說的,他有兩家公司,每家長期存款都是過億。 他早已實現財富自由,也有人脈有資源,所以對女兒他只希望,她能自由快樂成長。 他曾提過:女兒現在打高爾夫球;出行都是飛機頭等艙,住的也是五星級酒店。 他的計劃就是透過自己努力,給女兒準備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未來她想做什麼行業都可以。 她很喜歡畫畫,以後就給她開個美術學校,招不到學生又怎樣?我讓我員工孩子免費去學,學費我來掏。 有人覺得張雪峰這樣,是把女兒“養廢了”,可我覺得張雪峰是真正想透了。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張雪峰,有能力讓孩子快樂長大,輕鬆過上更好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何必還逼孩子沒苦硬吃? 沒日沒夜做作業,考上清華北大又如何,無非也就是多點工資,但錢在父輩已經賺夠了,那一兩萬工資意義不大,還不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沒有考上大學又如何?實在不行,就幫她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只要已經儘自己最大努力,結果差一點那也沒關係。 歸根結底張雪峰不是不卷,而是卷的是自己。 透過他這一代人的努力,給女兒拉高了起點,就能免去了很多現實壓力。 當一個人不用再為謀生努力,很多事情就不是非做不可,很多焦慮就可完全避免了。 02 前段時間王詩齡又上熱搜,15歲的她擁有了一輛賓利,在巴黎時裝週上,用一口流利英文和記者侃侃而談。 其實王詩齡的成長軌跡,就是典型的拼父母。 李湘很早就說過,她對女兒的人生規劃是:“未來的朋友來自世界各地,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化,最終選一個她喜歡的地方生活。” 她不需要她多會賺錢,不需要她學歷有多高,她更關注的是她的見識和眼界,更希望她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而王詩齡也沒被養成那種只會吃喝玩樂的廢物富二代。 她喜歡畫畫,目標是牛津大學藝術系。 有父母託底,她從小卷的方向,就不是去刷題做試卷,而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畫畫上。 她的家庭也給她提供了頂級資源,她爺爺是著名畫家王暉,5歲王詩齡就跟著爺爺學畫畫。 李湘和王嶽倫還帶著王詩齡,去拜訪過頂級畫家曾梵志。 因為目標明確,她也沒留在國內卷高考,而是去了英國博奈頓女子學校。 在那裡王詩齡去年拿下了,67萬元的設計獎學金,今年再次獲得學校的聖誕藝術獎。 你會發現這種不捲成績的孩子,反而可能會走的更遠一點。 因為他們沒有被壓抑天性,還有父母資源的加持,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不斷驅使著努力,最後反而做的比別人更好。 一些專業的調研機構發現,許多捲成績的孩子,在過了高考那關就不再努力了。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很多家長拼命卷孩子,覺得成績好就能逆襲人生。 但他們沒意識到一個問題,孩子就算成績再好,拉開的差距不過是幾十分罷了。 畢了業如果沒人引導,沒有父母指明方向,仍然是牛馬在職場內卷。 真正能讓孩子拉開大差距的,恰恰是父母的努力和格局。 所以,網上有句話,二流的父母在拼命卷孩子成績,而一流的父母都在拼命卷自己。 03 去年我家小區發生過一件事: 高考出成績那天,一位小姑娘發揮失常,她的父母暴跳如雷,指著女兒的鼻子大罵。 “別人的孩子都能考好,你怎麼就這麼沒用?為了供你上學,我們省吃儉用,你卻如此不爭氣,真是讓我們寒心!” 可實際上這對父母,連一份正經工作都沒有,整天泡在牌桌上,回到家不是追劇就是刷手機,他們自己過的渾渾噩噩。 但把所有希望都壓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考上名校賺很多錢,改變他們一家的命運。 當天夜裡,小姑娘離家出走了。後來又是報警又是調監控,最後在一個偏僻的河邊找到了,那時小女孩正準備自殺。 這件事在小區瘋傳,許多父母看到這個快抑鬱的女孩,一下就和自己的孩子和解了。 很多平庸的父母,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平庸,但可以接受自己平庸。 為什麼他們會焦慮、會失控? 因為他們沒有給孩子兜底的能力。他們把希望完全壓在孩子身上,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人生再無可能。 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或許沒一個標準。 但不能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 自己擺爛卻拼命卷孩子,自己懶懶散散,卻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律; 是自己什麼也做不到,卻只會指責孩子沒出息。 如今我身邊很多聰明的家長,都開始把目光拉回自己身上。 相比雞娃,乾脆雞自己。 儘量賺錢,讓孩子少焦慮,讓自己也少煩心。 他們想的很透徹了: 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沒有拿到清華北大的學歷,沒有985、211的光環,那就不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會愛他了嗎? 不會。 相比較成績,父母更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勤勞、勇敢、善良、三觀正的人。 他愛學習,那讓他去學、鼓勵他去學,給他提供一切的支撐。 如果孩子不愛學習,拼盡全力成績還是不好,那就接受現實,幫他們找到興趣點,願意學什麼就學什麼,能夠謀生就行。 有能力有條件的話,多賺點錢,給孩子理點財,生活不愁就行。 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這一生。 《了凡四訓》裡有一句話,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孩子和父母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提供助力,孩子走出自己的節奏,也是好的人生。 推薦閱讀: 1、今年春節,很多人都沒法回家過年 2、這些大佬,紛紛砸錢買地 3、最新的出生人口,有點出乎意料… 4、2025年,工資要全面上漲 5、延遲退房,“卷”死酒店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