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大熱,張雪峰恐“被”失業?不提供情緒價值,AI永遠贏不了我!

作者:鳶尾花花兒
轉載:精英說
【寫在開頭】
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大家別忘了給視角學社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
正文
這個春天,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它讓對面矽谷精英恐慌的同時,也讓國內打工人心中隱隱不安。
有人說它對兩類人影響最大,一個是張雪峰,一個是程式設計師。其中,在前者深耕的高考志願諮詢領域,有網友嘗試向DeepSeek提問:
結果大模型在收集全網相關資料,進行精準的自動化分析後,給出絕對優先專業壁壘、次優考慮地域溢價、風險對沖保底三檔志願組合,其響應速度之快,決策邏輯之清晰,和張雪峰不遑多讓。
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很快有專業人士出來指證 DeepSeek 生成建議中的幾處硬傷:
1、地方專項計劃對考生個人情況審查嚴格:DeepSeek 在不知考生性別、政治面貌、是否應屆的情況下貿然推薦,一點也不專業。
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早已改名佛山大學,DeepSeek 沒有更新,可見資訊來源不及時。
3、“廣東海洋大學”是一個540來分的大學,作為一本線532分左右考生的穩妥方案,一點也不穩妥……
爭議發酵了幾天後,張雪峰本尊也出來回應,說他那個行當,很多時候傳遞的是一些情緒價值,AI給不了;再就是他能得到一些不公開資訊,AI只能搜到網路上的公開資訊。潛臺詞是至少在現階段,他完全不用擔心。
聽起來一針見血,但我們也知道大模型在快速迭代,尤其開源後,海量的使用者餵給它海量的資訊,假以時日,張雪峰們還能高枕無憂嗎?
01
資訊壁壘並非堅不可摧
相對於真人諮詢師,DeepSeek顯而易見的優勢是,它能快速處理海量資料,不受個人情緒和經驗侷限,分析過程高效,分析結果方便獲得,最最關鍵的一點,獲得成本近乎為0。
關於上文DeepSeek在高校資訊採集層面上的張冠李戴,業內人士坦言,大模型是拿2023年的資料訓練的,只要給它接入最新鮮的資料,錯誤很快就能得到糾正。
至於DeepSeek在志願決策輸出層面上的漏洞百出,是因為其還沒有學會人類諮詢師的思考邏輯,小紅書上有開發者將張雪峰老師選專業的方法論結構化提取出來,再餵給DeepSeek後,其分析出來的東西就靠譜多了。
以上,技術層面的瑕疵透過進一步垂直開發,其實都能得到妥善解決,但是張雪峰老師說的“不公開資訊”,它是什麼?為什麼DeepSeek難以獲得?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說姐特意找到了張雪峰老師2024年的部分直播回放,由於深耕行業多年,張雪峰對各大學官網政策和錄取名單都瞭如指掌。除此之外,某些大學的特殊培養方案、調劑專業的隱性規則、專業組劃分,某些體制內崗位報考明面上的專業及學歷要求,暗地裡的生源地偏好等等資訊都能精準匹配、娓娓道來。
於是說姐按圖索驥,以自己的專業為例,試著讓DeepSeek像個資深諮詢師那樣,為我調取我們專業一本線以上不同院校培養方向、保研率、學長就業狀況、校招內幕、行業明星企業校招偏好等等資訊,結果竟然連某個業內知名公司喜歡去哪些學校校招、哪個學校畢業生體制內崗位報考,面試官基本是校友這種在行業流傳的小道訊息都能呈現出來,並且這些資訊和我在行業深耕十幾年瞭解到的是差不多的,這個結果確實令人驚豔。
所以你看,所謂的不公開資訊並非我們以為的,都是靠觥籌交錯間建立起來的私人關係、靠重金買來的行業會議交流獲得的,更多更大的可能,是一個人在教育諮詢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持續關注高考招生、高校發展、大學生就業等領域動態,經過長時間對各類招生資訊的收集、分析和整理,逐漸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內容以及一些隱藏在公開資訊背後的 “門道”。
所以當DeepSeek被真正瞭解這個行業的人進一步垂直開發、訓練,再被使用者以更聰明、巧妙的方式提問後,所謂的不公開資訊其實並非多麼的難以獲得。
02
情緒價值難以給足
當然,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資訊從來都不是不夠,而是太多。
以學醫為例,大家在網上搜索相關資訊時,往往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人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認為學醫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對於普通家庭的學霸來說,學醫是唯一能夠實現全家族階級躍遷的機會。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資訊,普通家庭往往會焦慮、糾結、甚至家庭成員間充滿矛盾,如何引導他們內心安頓下來,理智的給這些資訊定權重、跟自身匹配,最後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大概就是張雪峰老師口中人類諮詢師的情緒價值所在。
相比於早前其他大模型,DeepSeek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不用很複雜的提示詞,跟它說人話就能得到比較有人味的回應,但這是否意味著它能為人類提供情緒價值呢?筆者嘗試將自己扮演成糾結的高三家長向DeepSeek提問——
結果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
回答讀起來總體實用有餘,人性關懷不足,但有網友說DeepSeek是一個語境響應的高手,你越“瘋批”地問它,它就會越“瘋批”地回應你,說姐於是一次次放飛自我,最後將尋找解決方案的提問徹底轉變成尋求心理安慰的傾訴:
結果DeepSeek的回應總算有一點點能開解人的苗頭了:
而平行世界,人類諮詢師是怎樣響應使用者情緒的呢?
對思想單純、喜歡在學習上偷懶的孩子,張雪峰老師用形象生動、對比強烈的語言勸誡,“學習的苦是坐著吃的,生活的苦是跪著吃的”。
對思想偏激、過於自信的理科學霸,張雪峰老師用理性、智慧的語言勸其多花點心思在弱科英語上,“人這一輩子我們無法決定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喜歡的,但如果能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幹好,那它會讓你在更高的起點上幹自己喜歡的事情”。
單就語言表達方式層面,人類諮詢師能根據不同溝通物件靈活調整,大模型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隨意翻看張雪峰老師的直播回放,還有更多基於人類真實生活的情感共振,讓人無比動容:
一位新疆罕見病孩子的媽媽在電話那端泣不成聲,電話這頭老師很得體的回應“我想想怎麼能幫到你”,連線結束時媽媽對自己百年後孩子的命運憂心忡忡,老師用非常堅定的語言為其打氣,“這個社會永遠方法比困難多,下個月我去新疆我們儘可能見一面”。
一位高中生因曾經歷校園霸凌,性格自卑懦弱,無法安心學習,老師透過自爆早年落魄經歷的方式與孩子拉近距離後,向其提出殷切期望,“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解釋權應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拱手讓與他人,好好學習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對霸凌過自己的混子最好的報復”。
以上,DeepSeek自己也承認,“我的設計目標之一就是努力理解人類語言中的情感和需求,並透過合適的回應提供情緒支援。但我的‘共情’本質是演算法對語言模式的響應,無法提供真實人際關係的情感聯結,複雜情感問題建議結合人類專業支援”。
03
AI時代,
孩子最該修煉的核心能力
分析至此,我們不難發現,AI在資訊整合和決策分析上的能力正以驚人的速度逼近人類專家,當資訊壁壘或早或晚不再是AI的絕對短板時,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在AI全面滲透的未來,人類真正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裡?
答案或許就藏在人與AI的本質差異中——AI是工具,而人是目的。工具越強大,人類越需要具備“駕馭工具”的能力,而非與工具競爭。具體到教育領域,孩子最需要培養的幾大能力已清晰浮現。
1、高階思維能力:從“知道答案”到“提出新問題”
上海一群初中生曾用AI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他們被要求“用AI工具解決一個真實問題”,結果大多數孩子只會讓AI寫作文、畫插圖,唯獨一個小組跑到菜市場蹲點三天,發現攤販總因算錯賬和顧客吵架,於是訓練AI開發了一款“語音算賬神器”——攤主報菜價,AI自動累加並語音播報總價。
這個案例暴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當所有孩子都會使用AI解答問題時,真正稀缺的是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
AI能瞬間生成高考志願方案,但它不會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活著?你真正熱愛的是什麼?”北京某重點中學的生物老師,曾讓學生用AI分析“人類為什麼需要睡眠”,結果80%的學生直接複製AI的生理學解釋,只有幾個孩子追問:“如果未來AI不需要睡覺,人類不睡覺會失去什麼獨特價值?”這種追問背後,藏著人類最珍貴的能力——在已知答案的邊界外,點燃新的火種。

2. 人機協作能力:成為AI的“導演”

在廣東佛山,一個六年級程式設計社團正在顛覆傳統教育。孩子們用AI工具開發“校園流浪貓管理系統”,過程中出現戲劇性分工:擅長溝通的去採訪保潔阿姨,心思細膩的整理貓咪檔案,邏輯強的設計投餵演算法。最讓人驚豔的是,他們給AI下指令時像極了片場導演:“請模擬貓咪視角寫篇日記,要體現被學生投餵的溫暖,但別太煽情。”
蘇州某職校的汽修專業,老師不再教學生背零件手冊,而是讓他們用AR眼鏡掃描故障車,指揮AI生成維修方案。有個學生髮現AI總是漏檢老款車的離合片,他結合修車廠老師傅的口述經驗,硬是教會AI識別出27種異常磨損模式。

如果我們的孩子註定是追隨者,成為不了那個能發現問題的領頭羊,那麼會把抽象、模糊的工作需求轉化成具體、清晰的AI指令,會高效的使用AI,相信依然能找到用武之地。

3. 情感智慧:把“共情力”變成生存技能

杭州有位媽媽發現,上小學的兒子和AI聊天的時間比和同學還多,她偷偷檢視對話記錄,發現兒子總在問:“怎麼讓爸媽不吵架?”、“爺爺化療掉頭髮怎麼辦?”這些連大人都難以啟齒的困惑,孩子卻願意向AI傾訴,由此可見,當AI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承擔起“情緒樹洞”的功能時,情感聯結是人類不論發展到什麼階段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
然而深圳某國際學校做過一場實驗:讓AI和人類教師分別安慰考試失利的學生,AI會精準分析錯題原因,給出複習計劃;而人類老師卻掏出一張皺巴巴的試卷說,“這是我當年考砸的物理卷,你看這道題,我直到當老師後才真正弄懂。”
這種“不完美”的共鳴,大概是AI永遠無法複製的溫度吧。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假使讓孩子以使用者的身份,選擇AI或人類諮詢師來指導填報高考志願,我希望他們懂得的是:
人生最關鍵的選項從來不在填報系統裡,而在用好奇心探索世界的熱望裡,在用共情力溫暖他人的本能裡,在演算法算盡的時代依然相信“我值得不可計算的人生”裡。
美本早申資料大揭秘
翠鹿升學榜2025早申資料報告如何領取?
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視角學社”公眾號,
後臺對話方塊傳送“資料報告”(不是評論區哦~
獲得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張雪峰說“文科生就是舔”,文科生招誰惹誰了?

留學博主集體“張雪峰化”背後:“洋高考焦慮”吸金圈粉更兇猛


作者:鳶尾花花兒,轉載:精英說,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