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學堂》·第528篇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中信出版社書籍
《人生財富靠康波:濤動週期論》 周金濤 著
責編 | 永安王排版 | 蕭瑟
第8822篇深度好文:4998字 | 14分鐘閱讀
經濟週期理論主體雖然叫經濟週期理論,實際上它是一套社會發展理論,還包括社會制度、政治方面的問題,也包括我們在經濟週期的運動中如何進行人生規劃的問題。
重要的經濟週期理論的開創者有兩個,第一個是康德拉季耶夫,他提出的週期被稱為“康波週期”,實際上它是全球經濟運動的決定力量,也是我們人生財富規劃的根本理論。
為什麼這麼說?
我有一句名言叫“人生髮財靠康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定不要以為個人的財富積累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階段給你帶來的機會。
最簡單的例子是什麼?比如過去的10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以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大宗商品的牛市就會給“煤老闆”人生髮財的機會。
但我們可不可以成為“煤老闆”?今生應該不會有了,這就是這個理論描述的。
在你的一生中,你能獲得的機會理論上只有三次,如果每次機會你都沒有抓住,你一生的財富肯定就沒有了。
如果抓住其中一次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成為中產階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的一個迴圈是60年,大家知道,一個人自然壽命的主要階段大約是60年。
中國人講六十年一甲子,迴圈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目前我們經歷的是從衰退到蕭條的轉換,未來10年註定在蕭條中度過,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變的規律。
2008年之前是世界經濟在本次康波的黃金階段,從2004年到2015年,應該是本次康波的衰退期。
衰退期能看到的就是,雖然經濟增長不怎麼樣,但我們還是能夠從資產價格中獲得很大的收益,大家應該能感受到。
比如我們的股市、債市,2009年以來,從大的角度來看都是上升的,都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康波中的衰退階段。
到了2015年,我有一個判斷,2015年是全球經濟及資產價格的重要拐點,過去6年的投資看一個指標,那就是央行政策,如果美國、中國央行不斷放水,你就有錢賺。過去6年投資的唯一標的就是寬鬆。
大家發現今年放水不管用了,這就是資產價格的轉換點。我看2015年大家討論資產荒,資產荒就是我錢多,但是沒有收益率,這是很危險的訊號,這是一個轉折點。
轉折點意味著未來四五年總體的資產收益率不僅讓我們賺不到錢,甚至可能會虧損。
2015年之後應該會進入全球康波的蕭條階段,在康波的蕭條階段來臨之前,哪些現象會發生?這些現象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我們覺得自己手中有很多流動性,這個流動性過去6年還讓大家透過炒股票賺了錢。2015年開始大家不賺錢,怎麼辦?
我們需要為手中的錢保值,所以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
第二個辦法是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新三板。
我從心底裡認為,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層財富的方法。
而大家追逐的新興產業網際網路+,其實是是本次康波的技術創新、資訊科技的最後成熟階段。大家知道,資訊科技爆發期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美國為主導國展開。
一個技術在追趕國的滲透程度達到無孔不入的時候,它一定到達了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這個技術後面就是一個成熟並衰落的趨勢。
所以我在前期和朋友說2016年和2017年是新三板的兌現階段,能不能兌現就看你的命運了。大家看到這兩種現象時,就意味著康波要進入蕭條期了。
2016年到2017年是一次滯脹,一旦滯脹,你就會發現你手中持有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沒人要了。這個階段之後是貨幣消滅機制,就是這些資產的價格將下跌。
康波理論告訴我們,每一次的康波蕭條都是一次滯脹的展開,滯脹之後就是消滅通脹的階段。
所以,大家在未來可能會突然覺得自己手中的流動性資產不夠或者沒有了。這也是我讓大家趕緊發債的原因,你可以有現金流用,甚至以現在較低的價格買進資產。直到2025年,可能都是第五次康波的蕭條階段。
我們作為個人該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規劃自己的人生財富呢?
以我的長期研究來看,你的人生機會基本上是由康波的運動給予的。
10年前你是否在中信建投證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但10年前你中信建投證券(北京朝陽門)旁邊買一套房子,現在房價漲了10倍,大家掙10年也掙不到。
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對資產價格的投資。
對資產價格的投資有什麼時間規律嗎?一定是低點買進才有意義。
一個人在60年人生的主要階段中,有30年會參與經濟生活,這30年裡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現在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會很成功。
2008年之前的人生機會是1999年,能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2008年是第一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左右,如果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層,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
我們在做人生財富規劃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執行的,社會大系統給你時間機會你就有時間機會,沒給你機會,你在這方面再努力也沒有用。
作為個人,你的人生財富有哪些?
理論上只能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大宗商品,大家不要小看它,在60年的迴圈中,大宗商品是最暴利的資產。
就像剛才講的,中國人覺得最暴富的是“煤老闆”,原因就在於此。
大宗商品的牛市幾十年出現一次,這次大宗商品的牛市是2000年到2002年,處於康波的衰退階段。第四次康波的衰退階段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也是大宗商品的牛市,所以我們說,大宗商品是最暴利的資產。
我們所經歷的第五次康波,大宗商品的牛市已經結束,所以以後我們不可能依靠大宗商品取得暴利。
至少2011年到2030年,大宗商品的走勢都是熊市,所以我們不可能在這方面取得大的收益。那我們能不能做空,不行!2015年之前大宗商品可以做空,2016年之後不能再做空,即使未來大宗商品是熊市。
所以,人生最主要的資產,不管是否曾經擁有,後面都不可能再有大宗商品了。
第二類資產是房地產,就是經濟週期理論中庫茲涅茨週期。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一個人一生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週期。
為什麼?一個人的一生作為群體來講會兩次買房,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是二次置業,為改善性需求,在42歲左右。
一個人的消費高峰,最高峰出現在46歲的時候,46歲之後消費就會往下走,逐漸由房子變成醫療養老。
那麼房子在人的一生中大致會被消費兩次,大概20年一次。房地產週期也是20年輪迴一次。
中國本輪房地產週期於1999年開啟,按照房地產週期規律分為三波,第一波是2000—2007年,2009年之後又漲一波,2013—2014年一波,就全國範圍來講,房地產週期的高點基本判斷2014年是中國房地產週期的高點,後面價格會下降。
但2015年大家突然發現,房子又好賣了,2016年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房地產暴漲,但這不是房地產週期的重新開始,而是B浪。
所有城市的房子都漲才是牛市,垃圾股不漲,一小部分股票漲不是牛市,這是房地產週期的B浪反彈。
一個房地產週期的迴圈就是這樣,20年的迴圈,15年上升,5年下降,美國也是一樣。人的一生中,房子是最核心的資產,大宗商品不一定能綁住,房子一輩子至少要買兩次,這是第二類資產。
第三類資產是股票,股票不是長週期問題,隨時波動,我們在週期中沒法明確定義。
第四類資產是藝術品市場,比如古玩、翡翠,過去一些年漲得很快的,我國開展反腐之後下降得厲害,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你的人生資產也處在漲漲跌跌之中。
作為人生財富規劃,你要明確現在這個時點應該做什麼。我的看法是,未來5年是資產的下降期,這個時候儘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差的資產。
在未來的投資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賺錢不重要,第一目標是保值,第二目標是流動性。這兩個目標是未來5年大家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注意的核心問題。
這就是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論進行人生規劃——60年波動會套著3個20年波動一次的房地產週期。一個房地產週期套著兩個固定資產投資週期,10年波動一次。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週期套著3個庫存週期。
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3次房地產週期,6次固定資產投資週期和18次庫存週期,人的一生大致就是這樣的過程。
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地講一下未來4年我們將是什麼樣的情況。以下是我對未來4年的一些基本判斷。
第一個觀點,從全球經濟來看,未來4年是我剛才講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長波從衰退向蕭條的轉化階段,就我們的資產配置來講,這個過程就是我剛才講的降低資產收益率的階段,保持流動性,這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一個判斷。
第二個觀點是,2015年世界經濟的最核心矛盾實際上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
大家知道,世界上實際有三類經濟體,一類是主導國經濟體,比如美國;一類是追趕國經濟體,比如中國;一類是資源國經濟體,比如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等,這些經濟體實際上是靠資源生存的。
可以看出,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實際上使資源國陷入了明顯的衰退和惡劣環境。俄羅斯要打仗,原因就在於此。我認為,2016年主導國和追趕國(美國和中國)要給俄羅斯一個喘息的機會,不然一定會爆發大戰。
要麼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要麼繼續打仗。世界政治就是經濟的反映。當時我提出2016年最核心的機會就在於大宗商品價格要反彈,包括期貨和我們看到的股票中的資源股,這是我當時提出的對2016年經濟大勢的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要從宏觀經濟角度講,2016年將出現第三庫存週期反彈。在一箇中週期10年的波動中,每隔3年出現一次庫存週期迴圈。2015年,我用庫存週期理論推斷,中國的庫存週期低點在2016年第一季度出現,在第三庫存週期反彈,大家果然看到價格觸底反彈,這其實是完全有規律的。
第四個觀點是,2016—2019年這4年,2016年將是最好的年景。
大家對2016年的預期不用太差,雖然它是下降過程中的反彈,但是作為年度來講,總體上2016年應該是一個好轉期。所以,如果大家未來4年想賺錢,2016 年是最好的佈局時間。
2016年最主要的機會在哪裡?剛才已經講了,最核心的機會就在於兩個字:漲價。
所有炒作都源於漲價,除了我剛才說的大宗商品,農產品中的雞鴨漲價了,房子漲價了,最近股票炒得維生素也漲價了。
過去我們賺錢靠什麼?過去3年靠炒股,把估值炒上去,玩虛的。2016年我的總結是脫虛向實,就是大家發現虛的已經到頭兒了。過去幾年炒點兒股票,但是未來,2016年是炒漲價。
作為個人投資來講,還是那句話,不能買流動性差的資產。
商品、資源股可以買,別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就不划算了。根源在於貨幣乘數上升,會出現通脹。
2015年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中週期高點,2015—2019年就是中週期的下行期,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邏輯發生了變化。大家一定不能以過去的思維來判斷我們未來的投資,我們未來的邏輯應該是全面脫虛向實。
但是這個脫虛向實也是短暫的,只適用於2016年。2017年中期之後會進入中週期最後的下降階段,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2018—2019年要謹慎小心,這就是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一個大方向,即未來將處於下降階段。
剛才主持人介紹說我曾任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但是2015年我辭職了,只做首席經濟學家,原因就在於,我覺得未來4年做事情的困難性比過去6年都大。
而且在蕭條即將來臨前,社會必將出現分裂傾向,這是從理論中可以看到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像我一樣任個虛職,心情好出來“忽悠”,心情不好在家裡待著;另外一種選擇,未來一定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你可以成為先德或先烈。
所以我覺得,未來4年社會確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對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來說,你人生的最大機遇即將到來。
這是我對未來的看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