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粉絲評論過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很對:普通人最大的投資就是不要投資!】
三個星期沒更新,因為覺得有點累,主要是心累。畢竟要頂著市場上各種新聞各種訊息,去做出自己的判斷,並用手中的錢去驗證,實在分不出精力再來寫東西與大家分享。
蠻佩服那些幾萬十幾萬粉的大博主。我不過幾千粉,有時都很煩後臺一堆傻X發的私信和留言。但我又不想關評論或者搞篩選什麼的,很多朋友也有有趣的視角和觀點,多交流對我寫作的幫助提升也很大。
題外話說完了,今天的主題還是聊股市,歷史等有空了再寫。
還在糾結是不是牛市的朋友,聽句勸,這裡真的不適合你,不要往這裡扔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
這並不是嘲諷,是真心地勸。每個人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搞投資,就像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開車。甚至嚴格來說絕大部分人不適合搞投資,就像絕大部分人成為不了職業運動員一樣。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避開自己不擅長的鄰域,是對自己的保護。
1.講一個投機大師利弗莫爾的小故事,再講一段我自身的經歷。不能遮蔽外界干擾、自己做出判斷並篤信的人,不適合投資市場。
2.牛不牛不看點位看成交量,牛市的條件都滿足,無論怎麼看都是牛市初期。
3.至於怎麼漲、漲多高,要看經濟環境和後續政策的表現。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
19年以後,也就是我進入投資市場第5年以後,除了師父和兩三個知根知底的朋友,我完全不跟任何認識的人聊股票、聊投資,連我父親我也不說。
哪怕是師父,我也聊的非常少,為什麼?遮蔽外界干擾。
投機大師利弗莫爾的自傳《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裡,有個他的經歷,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段時間利弗莫爾跟一個人聊投資特別聊得來,每天有事沒事就在一起聊怎麼做投資,分享自己的標的和操作,結果這段時間利弗莫爾虧得特別慘。
倒也不是對方分享的標的不好,操作不對,而是對方的標的和操作放進利弗莫爾的體系裡,不相容。此後利弗莫爾表示不再和對方聊投資。
為啥我對這件事印象特別深刻呢?因為我也經歷過了。
18年底我就判斷過生豬的週期反轉,我跟師父聊,師父說這些關乎民生的東西,政府肯定會控價的,就算行業反轉,股價也漲不起來。
我那時還挺不自信的,聽師父這麼一說,明明瞭解分析判斷都很好,但就是心裡沒底了,操作起來也畏手畏腳的。

【生豬養殖企業天邦股份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的走勢,漲了接近4倍。此期間幾乎所有生豬養殖企業都是幾倍的漲幅。】
結果就是本應該吃到的大肉變成了追漲,吃了口小肉,然後在不甘心中,所有操作都開始變形。後來指數回撥,吃了大虧(帶著融資槓桿往下跌),心態爆炸。接著又在此影響下,錯過了19年底啟動的鋰礦10倍行情。
【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去雪球看我19年12月19號發的《鋰專題》文章。】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聽不看別人說什麼,只看邏輯和分析判斷等等能不能說服我自己。可以就用錢去驗證,不能就不做,絕對不再因別人說了什麼而改變自己的操作。
本次行情啟動,我除了在判斷完並做好決定並操作完之後,跟師父聊了幾句,就再沒有去看別人的觀點。
前天(週五)收盤,刷了刷雪球,我才發現,對於是不是牛市的爭論,還非常激烈。週四特朗普勝選後大漲,牛聲一片,週五高位調整看跌一方冷嘲熱諷。
目前這種初期階段,最需要的是篤定,最不需要的是與別人爭論。篤定是牛市就用錢去驗證,篤定不是就堅決不參與。

上圖是2012年底到2014年7月,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走勢。
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創業板指數在2012年底已經開始不斷上漲,而同期的上證指數從最高2400多點跌倒1849點,隨後穩定在2000點一線震盪。
等到2014年7月上證指數開始爆發的時候,創業板指數已經漲了兩倍,從500多點漲到了1500多點。
也就是說,在上證指數爆發,大家都確定牛來了的時候,創業板早就走牛一年了。
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朋友應該都會知道一句話:大盤搭臺,小盤唱戲。
創業板代表的小盤股市值小,對資金的需求不大,稍微有點資金流入就能漲起來;而上證指數代表的大盤股,市值巨大,對資金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資金才能上漲。
所以,創業板容易漲,上證指數不容易漲。但只要上證指數穩定,創業板代表的小盤股就會自發活躍起來。

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大家印象裡牛市正式啟動,上證指數從2000點漲到3400點,而同期創業板卻漲不動,在1200-1500點之間震盪。用股市術語來說就是:大小切換了,小盤股唱戲一年了,又輪到大盤股把戲臺子搭的更高了。
【我是14年3月畢業實習才接觸到股票投資的,6月才正式畢業,到15年之前,我應該都算屁都不懂的階段。
我師父說我算不上經歷了一輪完整的牛熊,因為我缺了牛市初期的經歷。我到現在還印象特別深刻的是:14年3月,剛認識的師父(當時還不算師父,就覺得他是一神棍···),天天拉著我,跟我說牛市要來了,我聽不懂也聽煩了···】
對比完12年底到15年初,創業板和上證指數的走勢,應該很容易會發現,當下牛市對應的階段是13到14年初的階段。
當下的爭論也正如14年7月之前爭論是不是牛熊一樣。
我還記得14年11月,上證指數從2000漲到2700多了,我父親一個常年做股票的同事叔叔還是不信牛市來了。師父跟他聊了蠻久,同事叔叔還是不信,把師父氣得不行,說跟他聊就是浪費時間······
用任澤平總結的話來說:牛市啟動的三大條件政策、資金、估值都滿足,現在是政策在驅動的初期行情。
最後一段,我還是想強調:沒有什麼事情是百分之百的!尤其是當下的國際政治軍事環境。
10月初,我說我有七成把握這是牛市,現在我有八九成把握,並且是這一個月用錢去驗證過的了,但我們還是不能簡單的刻舟求劍。
誰知道特朗普明天又會搞出什麼事情呢?政策面也不是一直不變的。19年4月我就吃過大虧,突然政策轉向,收緊貨幣,虧的整個人兩年沒緩過來,之後性情大變。
如果能維持目前的政策和資金狀態,毫無疑問是又一輪大牛市,如果後面出現變化,以目前的成交量來看,也會是一輪小牛行情,不會一下子退潮。
總之,事物是不斷變化的切不可以靜止的眼光看待世界。
最後,我這裡是不會分享標的的,我只分享大方向的邏輯判斷,做完這輪行情以後,我這號還是會主要寫歷史,我可不想被封號。所以不要對我有啥不切實際的期望和要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