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翻譯再厲害,也不影響學英文的重要性。
不必神化英語對未來的槓桿作用,但一定要敬畏它的木桶效應。
作者:黛西;本文來源:公眾號“天賦一餅”(ID:tf1bing)。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最近聊了不少關於AI和未來能力的話題。
很多姐妹兒說,那英語呢?AI這麼厲害,專業翻譯都快失業了,到底還有沒必要讓娃學英語?

確實,現在AI翻譯效率槓槓的,也沒有以前那麼重的“機翻味兒”了。
以前出國旅遊,不會英語真是寸步難行,選單路牌都不認得。現在開啟翻譯軟體,手機對著一拍,馬上知道是啥意思了。
等AI耳機普及了,連掏手機這一步都省了,老外講英文,你耳機裡聽到的直接就是中文,誰還吭哧吭哧背abandon啊!
而且這個苗頭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大約從2022年開始,小red書上隔三差五就會有“同傳夢碎了”、“翻譯行業涼了”、“英專畢業即失業”的帖子被瘋轉。

所以很多人都在討論,學了十年英語,比不上AI五秒翻譯,所以中產父母在雞娃英語上的砸的錢,也要變成“時代的眼淚”嗎?
今天來聊5毛錢我的看法吧。
一、
你有沒有發現,Deepseek火了之後,很多人都在懷疑,寫作文還有啥意義?學英語還有啥意義?
但好像沒有人懷疑,學數學到底還有啥意義?
按理說,AI做數學題也碾壓你啊!你花了十二年學數學,畢業就還給老師了,但AI分分鐘就能學會,而且還學不廢。
退一步講,計算器早就有了,為啥還要讓孩子學加減乘除呢?受這罪幹啥?

你肯定會說,那不一樣啊。學算數不光是為了得到答案,也是練腦子,學方法,AI會了不等於我會了。
沒錯,寫作文和學英文,也是一樣的道理。寫作不只是為了得到一篇小作文,而是在寫的過程中,學習梳理思路,鍛鍊邏輯表達能力。學英語也不是為了當翻譯,而是讓你可以更好理解不同文化的人,融入這個地球村。
我覺得今天討論要不要學英文,就像三十年前討論要不要會電腦,二十年前討論要不要會上網一樣。沒啥好討論的,這是未來每個人必備的技能。在未來,“英語好”可能就像“熟練用電腦”一樣,成為一個預設的門檻。
而且在科技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協作會更密切,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也是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載體。
二、
“跨文化溝通能力”,這個詞聽著可能比較抽象。
跟你們分享一個我的故事吧。
當年做金融時候,ex老闆做了個任性的決定,把一個“全村希望”重量級的專案,交給了我負責,而我當時還是個職場新人。專案要跟荷蘭總部一起搞,那年連生日都是在荷蘭過的。


當年可真愛發朋友圈啊…
天天在海牙總部蹦躂來蹦躂去,露臉多了,被高管“看見”了。一年半後項目完成,得到了高管的破格提拔,跳過四級直接向CFO彙報。
部門裡一個同事非常不服,橫豎看我不順眼,在背後跟人蛐蛐我。他覺得,我壓根兒就不應該得到這個機會。無論是職場經驗,還是專業能力,或者談資論輩,他都比我強,應該由他來負責。
那時候的我還比較慫,不懂得“別人蛐蛐你,你就蟈蟈他”的職場規則。還好老闆聽說了這事兒,立馬給我撐腰,在部門會上明確點他說,這個專案需要跨文化溝通能力,你的英語短板是硬傷。
英語當然可以用AI翻譯,但一個連英文都講不好的人,你怎麼讓別人信服,你有很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就像現在開船也不用看星圖,但一個連星圖都看不懂的人,你也不會相信他有當船長的能力。
所謂的“跨文化溝通”,不只是簡單知道對方說了啥,還需要你在交流中,理解對方的想法,情緒和顧慮。讓他們覺得和你溝通很舒服,才能建立關係和信任感。
而這種信任感,不止是在辦公桌會議室上建立的,很大一部分默契是在咖啡間工作餐上形成的,這是很難透過AI翻譯的“二手資訊”做到的。AI只能幫你翻譯語言,但不能幫你融入圈子。

三、
最近還聽到一個觀點,中國科技現在這麼厲害,以後影響力大了,搞不好漢語成了全球通用語言,讓老外學中文!
未來當然有這種可能,你現在跟我說未來發生啥,我都不會說不信,這個時代太多未知和變數了。
但問題是,咱們孩子這代人,大機率還享受不到這個“紅利”。
絕不是小看自己國家啊,你想想,英語是怎麼成為全球通用語言的?背後是幾百年的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科技霸權、國際金融體系、文化入侵,再加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推波助瀾,才讓全世界預設“會英語”是一種競爭力。
語言全球化是個極漫長的過程,中國經濟發展、影響力擴大,這是全世界都看到的事實,但他們不會因此馬上改口說中文。
我們眼下幾代人要面對的現實,依然是全球大部分的科技前沿研究、商業規則,都是預設用英語交流。如果一個人英文不好,他能接觸的資訊廣度,遠遠小於熟練掌握英文的人。
當然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中文太難了,老外學不會!所以只好向下相容,學英文了!😂
四、
我認為在未來,英語不好就像是木桶的“最短板”,一些本該屬於你的機會,可能因為這個短板的存在,沒能留在桶裡。
除非你在某個其他方面實在太耀眼了,做到了專家級別,行業頂尖,那麼你是可以忽略這個短板的,甚至可以成為“打臉教育”的素材,比如宇樹科技的王興興。
相反英語好,也不至於讓你飛黃騰達、獲得多麼驚人的紅利,那個“紅利期”早就過了。但可以讓你在一個全球資訊交流更密切、機會更平等的環境中,多一些選擇,增加一些人生髮展上的可能性,就像一個沒有短板的木桶,容量也自然會變大。
所以我的觀點是,AI翻譯再厲害,也不影響學英文的重要性。不必神化英語對未來的槓桿作用,但一定要敬畏它的木桶效應。


熱文推薦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