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澳洲的銀行市場,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澳洲的“四大行”——澳新銀行(ANZ)、國民銀行(NAB)、聯邦銀行(CBA)、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銀行在澳洲運營,但規模較小。
剛剛,據報道,全球最知名銀行之一的滙豐銀行,即將出售其在澳洲的業務。
由於滙豐銀行的特殊性,許多華人選擇這家銀行,這下麻煩了……
據多家澳媒報道,滙豐銀行(HSBC)被曝將出售在澳洲的零售銀行業務。

報道稱,這將是滙豐銀行在全球範圍內精簡業務的一部分。
滙豐已委託花旗出售其零售業務。此舉得到了未經授權公開發言的市場訊息人士的證實。滙豐銀行和花旗銀行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今年1月,據報滙豐銀行的執行長Georges Elhedery就考慮出售澳洲的零售業務。
自去年上任以來,這名新任掌舵人一直在對滙豐進行全面改革,希望透過去除重複的職能,將資源投入到該行的主要業務領域,從而提高利潤。
而以資產計算,滙豐是歐洲最大的銀行。

滙豐銀行已經在澳洲開展零售銀行業務數十年了。1986年以來,滙豐銀行一直持有澳大利亞的銀行牌照,但在與當地寡頭壟斷的競爭中未能取得優勢。
根據監管機構公佈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5月底,滙豐擁有230億澳元的自住業主抵押貸款和100億澳元的投資房抵押貸款。與澳洲的主要貸款機構相比,滙豐的貸款額度微不足道。
不過,滙豐銀行的家庭信用卡債務為4.86億澳元,超過了澳洲四大行外的多家大銀行,如Bendigo銀行、Macquarie銀行等。滙豐還擁有180億澳元的家庭存款。
這說明,滙豐在澳洲雖然打不過“四大行”,但客戶也很穩定,不至於生存不下去。

不過,國際大型銀行撤出澳洲已有先例——2022年,NAB以12億澳元收購了花旗銀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零售銀行業務。
而且,此前滙豐銀行已經出售了其在多國的業務,2021年退出美國的零售銀行業務,2022年又退出了加拿大的業務。
如今如果真的再出售澳洲業務,也符合常理。
報道還稱,滙豐並沒有打算徹底退出澳洲。雖然零售銀行業務會被出售,其商業信貸業務可能獲得保留,繼續向企業提供貸款。
從商業角度來說,滙豐銀行可能在澳洲繼續業務,但和普通人已經沒有關係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天日常接觸的只是存款、房貸、辦信用卡……這些業務。
因此,聽到訊息後,大批華人朋友關心的都是同一個問題:
許多華人的“買菜卡”,可能要沒有了!



俗稱的“買菜卡”,其實是滙豐銀行的一種特殊簽帳金融卡“Everyday Global Debit”,不僅免除賬戶管理費、支援十種外幣,海外轉賬也沒有手續費。
此外,$100以下的小額支付還有固定2%的返現(每月最多$50),因此對移民和留學家庭來說非常實用,在哪裡都很方便。

許多華人移民,都在滙豐開戶。
一旦滙豐出售其業務,以前還有的優惠、便利,在換了新銀行之後可能就不一定有了。
由於滙豐銀行的國際性,支援多幣種服務,對於經常出國的人來說,持有滙豐的銀行卡能夠方便不少。

如果有和香港、英國的頻繁業務往來,滙豐銀行的賬戶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滙豐銀行還是在澳洲少數幾個提供中文服務的銀行,因此對於華人群體來說,在滙豐辦存款貸款、辦信用卡還是比較方便的。
如今,這些服務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在澳洲銀行市場長期處於寡頭壟斷狀態的背景下,“外來的和尚”並不好唸經。
滙豐銀行選擇退出澳洲市場,和之前花旗的情況似乎也差不多。
然而,這將使得長期使用匯豐服務的華人群體受到一些影響。
要吃下滙豐的業務和客戶,也得是有一定實力的機構才行,
而且要透過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審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完的。
至少在短期內,大家還可以安心。
綜合來源:the Australian、AFR、滙豐銀行官網、小紅書等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