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按掃碼即可免費加入👆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Alex價值發現者
來源:雪球
DeepSeek的出現震驚了世界, 全球資金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 A股、 港股上演史詩級別反轉行情, 尤其中概、 TMT等科技資產, 進入牛市行情。
但由於過去3-4年, 大多數人已經被熊市虐得傷痕累累, 面對這輪行情普遍陷入“ 追高怕風險, 不追怕錯過” 的矛盾心理中。
我們之前分享多次買入基金組合、 中概、 可轉債、 海外債等資產, 收益頗豐。 成功的重要原因, 是我們堅持逆向思維, 善於低位抄底, 完整把握住了過去一年的底部:

但是, 就像上圖顯示的, 我們近一個月幾乎沒買, 踏空了……
究其原因, 還是我們之前反覆提到過的—— 新鮮出爐的經驗總結, 往往會指導我們馬上犯錯。
從上證指數看, 自2021年高點至今, 一共有5次底部。

前4輪探底過程, 每一次都是傷害, 且一次比一次傷害深。 所以這4輪底部所換來的鮮活經驗就是: 漲上去了一定要賣, 否則就會跌回去, 不要指望市場一直給力。
但投資的殘酷在於: 最熱乎的經驗往往是下一次錯誤的開始。 當你總結出漲多了就賣、 回本就賣經驗後, 牛市真正開啟了。
投資領域的經驗, 有一種獨特性: 依據價格波動規律總結的經驗往往具有滯後性、 誤導性、 表面性, 因為它是基於價格這樣的表現總結出的規律, 無法反應事物的內在本質規律。 每一輪熊市底部時, 闖進多數人頭腦裡的規律一定是悲觀的股價波動規律, 帶有明顯的熊市色彩。 殘酷的是, 每一個牛市, 都始於這樣的熊市: 當人們都以為是一次普通的熊市反彈、 因而減倉操作後, 市場就不斷上漲, 用新高告訴你: 這次牛真的來了, 這次是反轉, 不是反彈。

今天的教訓, 是明天錯誤的開始。
當今年行情自1月13日開始“ 反轉” 後, 很多人都在忙著減倉, 而不是右側加倉, 我們雖然也有發車, 但相比之前的頻率低了很多。 回頭再看近一年買入的時間點, 問題就來了: 既然去年11月、 12月比現在高的時候我們都加倉了, 為什麼這次慫了?
因為, 我們內心已經經歷了5次底部, 去年11月以來的回撤是對許多投資者再一次的摧殘。
而我們, 也受了影響。 這種影響有兩個來源:
一是市場。 市場5次探底, 對於多數人的影響, 每次都是邊際遞增。 而從業者的我們, 要理性、 冷靜很多, 不會因為探底次數多就悲觀邊際遞增。 但是悲觀的總量有時候增加了。 什麼叫有時候增加了? 對一個專業投資者來說, 當他看到市場多次探底、 尤其是本輪熊市第3次、 第4次探出新低時, 往往是興奮的, 變樂觀了。 但是, 市場短期可能也隨時可能繼續探新低, 因此也會保留一份謹慎, 沒法純粹的樂觀。
二是來自於投資者。 被人信賴是一件幸福開心的事, 但同時也是責任和壓力。 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想讓投資者失望。 近一個月上漲過程中, 幾乎沒有回撥。 此時, 許多人按照過去3年總結的五次探底經驗, 非常想減倉, 也會把這種情緒透過提問等方式傳遞給我們。 如果此時我們不但沒減倉, 反而追漲了, 那麼肯定會引來很多失望。 當然, 如果後續持續漲了我們減了, 那麼也會被批評。 一切都根據結果來。 這顯然讓我們陷入了被動境地, 因為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能力, 因為我們無力提前判斷短期到底是否回撥。
今年這輪上漲行情著實有點變態, 一般來說, 一個月時間, 中間會有一波起碼2%的調整, 但是這次就是沒有。 所以, 不是我們不想加倉, 而是我們期待的、 過去三年多無數次上漲久一點就回調的規律, 這一次失靈了。 我們也不是不知道這段時間長期投資價值沒問題, 但是我們也覺得五次探底、 大家的耐心到了極限, 也不希望買了就跌, 因此做了偏主觀的短線判斷, 這和去年11月、 12月基於長期加倉的邏輯有所不同。
概括起來, 原因出在經歷這麼久的熊市、 5次探底, 我們雖然是抄底猛士, 但在環境薰陶下, 也有了一定程度熊市思維, 也受到了來自使用者心理狀態和情緒的影響。 在近期做決策時, 過多使用了逆向思維, 弱化了基於估值的長期邏輯和順勢而為的思想, 因而遭遇踏空的痛苦。
踏空不可怕, 重點是現在怎麼辦?

面對如此強勢的市場, 如果現在入場, 是不是會像2021年一樣, “ 又” 會被套在高位?
當前市場還能不能上車, 我們從三個角度分析:
1、 估值。 A股當前估值溫度計31.96°, 仍處於中長期偏低位置。 港股方面, 恒生科技市盈率24.69倍, 市淨率3.25倍, 分別處於指數成立以來的29.68%、 67.36%分位點, 絕對值和歷史分位都處於偏低位置。

從估值看, 未來市場繼續向上的機率較大、 空間也不小。
2、 趨勢。 結合基本面、 政策、 技術面、 資金面, 我們認為這輪上漲, 大機率是反轉: 即市場從過去三年多的熊市中已經結束, 自2024年9月起新的一輪牛市已經開始近半年了。
趨勢一旦形成, 往往難以逆轉。 除非遭遇黑天鵝, 否則趨勢的力量會使本輪牛市行情持續演繹。
3、 短期過熱現象。 雖然近一個月我們因為謹慎踏空了加倉機會, 但是不能否認短期結構性過熱現象確實存在, 且也不能因為沒下跌否定當時存在下跌的可能。
這一輪行情主導是科技。 科技板塊交易擁擠度繼續走高, 熱門主題的超額換手率和成交佔比已處於歷史極高分位。 據中信證券策略團隊跟蹤, 2月21日當週, 計算機、 傳媒、 通訊、 電子行業的超額換手率分別為30.1%、 20.0%、 13.2%、 10.7%, 分別位於2014年以來99.8%、 98.5%、 97.7%、 90.5%的絕對高分位數水平。
最近3周, A股TMT板塊周度累計成交金額在全A佔比分別為45.0%、 45.0%、 44.1%, 位於2014年以來99.4%、 99.2%、 99.1%的極高分位數水平; 恒生科技成分股的周度累計成交額在全部港股中的佔比分別為49.0%、 51.6%、 54.2%, 位於2020年以來97.4%、 98.7%、 99.1%的分位數水平。
所以, 這個時候不建議大家參與這些位置過高的品種, 對他們保持一份謹慎。
總體來看, 考慮到估值水平、 基本面變化、 政策發力和當前趨勢, 我們繼續看好當前A股、 港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 目前位置依然可以佈局。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