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週報51》:10年期國債跌破1.8意味著什麼?

會員可免費收看週報全文(文末掃碼下單)
資料週報51(12月9日-12月14日)
1.納指創紀錄,首次突破20000點大關
2.個人養老金值得繳納嗎?
3.經濟工作會議說了什麼?
4.樓市能抄底了嗎?
5.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邁入1.7區間
6.中美利差,創20年以來最高水平
7.2025年國考報名人數將近350萬
8.滬指為何再次失守3400點?
正文
1.納指創紀錄,首次突破20000點大關
本週,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正式突破2萬點,年內漲幅高達34%。
納指本次的飆升,主要在於此前11月份的通脹報告符合市場預期,為美聯儲在下週的12月會議上再次降息掃清了障礙。
從美國經濟週期來看,當前的美國處於新一輪技術浪潮和朱格拉週期的成長期,經濟韌性超市場預期,投資信心充足,權益類資產收益;同時,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相對強勢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流入,推動了美元和美股的走強。
2.個人養老金值得繳納嗎?
中國的養老體系有3大支柱,分別為公共養老金、職業養老金與個人養老金(如圖)。在這三大養老支柱中,由政府主導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佔據絕對的核心,在資料週報38《養老金專題》中,資料中心已經對當前的養老金執行現狀做了深入分析。
第三支柱指的是個人養老金計劃,由個人自願繳費,2018年試點,2022年正式開始執行,雖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被寄予厚望的未來方向。
試點兩年之後,本週幾大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從12月15日開始,個人養老金推廣到全國實施,只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居民均可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享受稅收優惠。同時,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產品基礎上,將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
中國個人養老金的設計和美國IRA非常類似,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在社保以外,鼓勵個人再開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提前攢錢養老。每年自己往裡交錢,買政府篩選出的金融產品,可以抵稅。
國家為什麼要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試圖增加社會保障的厚度。
覆蓋更廣泛的群體,填補社會保障制度的空白,增加社保廣度。
當前個人養老金制度主要問題是激勵性不足,只有資本市場繁榮(類似於美股那樣的長牛趨勢),有賺錢效應,這個機制才能轉動起來。
3.經濟工作會議說了什麼?
為期一天半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週四閉幕,會議結束後的通稿也已經公佈,其中絕大部分表述在政治局會議裡都有提到,我在週二的文章《高層會議訊號: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中,已經進行解讀,比較可惜的是在發文不久便遭遇“不翼而飛”,還想學習的社友可以長按上方圖片,掃碼閱讀。
4.樓市能抄底了嗎?
本週,智本社資料中心根據中原地產最新的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對北上廣深以及天津的二手住宅價格進行了測算,資料顯示,截至11月:
廣州累計跌幅29.3%,價格跌回2017年05月;
北京累計跌幅29.2%,價格跌回2016年08月;
上海累計跌幅29.6%,價格跌回2016年04月;
深圳累計跌幅38.2%,價格跌回2017年04月;
天津累計跌幅46.6%,價格跌回2015年03月。
正如我之前所預測的,這輪房地產價格整體要跌回到2015年的水平,把上一輪泡沫給擠掉。
雖然整體價格還在跌,但在“9·24”政策後,跌幅有所收窄,我們從環比資料也可以得到驗證。隨著一線城市救市政策的出臺,最近幾個月的環比價格指數略有回穩。
現在到了抄底房產的時機嗎?
資料意味著目前房價已經到底?
後房地產時代該如何穩健投資?
房地產的新…
……
剩餘週報內容(5組1500字)
掃碼看全文,儲存高畫質圖片
掃碼購買智本社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