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河北固安。
作者 | 陳曉
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一個隱秘IPO映入眼簾。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來自河北固安的參花實業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香港主機板掛牌上市。
2002年,河北固安人姚志萬在家鄉創辦第一家參花面粉廠。歷經二十餘年,參花面粉從小縣城走向了全國,是達利集團、盼盼食品等食品集團背後的供貨商之一,姚志萬成為當地妥妥的“麵粉大王”。
這一次,60歲的姚志萬再次站到資本市場的大門前。
從故事的開頭講起。
2002年,38歲的河北固安人姚志萬在家鄉創辦固安縣大地面粉加工有限公司,開始了加工麵粉的生意,隨後將旗下生產的麵粉命名為“參花面粉”。
民以食為天,北方人更是獨愛麵食,參花面粉在當地逐漸打響名聲,工廠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固安縣最大的麵粉加工廠,被當地人稱為“面袋子”,姚志安也獲得河北固安“麵粉大王”的稱號。
不過姚志萬的志向並不囿於本地。從2006年開始,參花面粉在民用粉生產銷售的同時,下大力氣開發專用粉,研發出麵包粉、精製糕點粉、餅乾粉、水餃麵條專用粉、麵包糠專用粉、精製大廚粉等等產品。
與此同時,參花面粉繼續北上,首先打開了北京、天津市場,此後數年陸續開發了山東、河南、東北、上海等市場,並轉而南下繼續開發江浙、四川、兩湖、兩廣市場,將“參花”專用粉打造成專用粉行業中的知名產品。2018年,姚志萬帶領公司實現小麥加工最大日產能增加至800噸。參花實業還在2019年入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
根據招股書顯示,就專用粉銷量而言,參花面粉於河北排名第三,佔據市場份額約3.7%。按2023年熱處理麵粉產量計,參花面粉在中國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為29.7%。目前參花實業的主要客戶包括達利集團、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五得利雙青商貿有限公司等,是眾多糕點企業背後的“賣水人”。
實際上,此次已經是參花實業第三次衝擊港交所了。公司曾於2020年6月底首次遞交上市申請,後已失效;此後又在2021年3月第二次遞表港交所。
如今,在一批消費企業赴港潮中,參花實業再一次捲土重來。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發行前,參花實業由豐志及國富香港分別持股98%及2%,其中豐志由姚志萬持股100%。
從股權上看,參花實業可以說是一個家族企業,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姚志萬26歲的兒子姚巍加入參花面粉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兼行政總裁。如今,姚巍也以固安縣參花面粉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身份站到了臺前。
根據招股書顯示,參花實業生產並銷售多種麵粉產品組合,除了普通的民用麵粉還包括逾110種專門用作製作麵包、油酥點心、 麵條、水餃及蛋糕等特定食品的普通專用粉產品、逾10種熱處理專用粉產品及適合製作多種食品的四種通用粉產品。

營收方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參花實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億元、4.69億元和5.44億元,毛利分別為5043萬元、6229萬元、6876.9萬元。
其中,普通專用粉目前仍是參花實業的主要收入來源。該項品類報告期內分別實現收入3.20億元、2.62億元和3.18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4.1%、55.9%和58.4%。與此同時,參花實業的熱處理專用粉自2021年投入商業化以來,收入規模由2021年的9697.0萬元一路上升至2023年的1.4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21.0%,第二增長曲線雛形初顯。
客戶方面,參花實業銷售物件主要為B端企業。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向食品加工商及批發商銷售產生的收入分別為4.21億元、4.27億元和5.25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84.2%、91.1%和96.5%。
但最近三年,參花實業的客戶數量分別為298名、114名和92名,出現明顯減少。對此,參花實業在招股書中解釋,由於疫情原因,銷售範圍有所收縮,近幾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銷售。
TO B端業務也讓參花實業的整體業績依賴於幾大客戶。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為2.43億元、2.89億元和3.44億元,佔總收入的48.6%、61.7%和63.2%,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為27.0%、22.0%和19.0%。
參花實業的前五大客戶之一,便是國內烘焙食品巨頭達利集團,雙方從2012年開始合作。不過招股書顯示,參花實業向達利集團的銷售額正持續下跌,由2021年的1.35億元降至2023年的6441.9萬元。
其在招股書中坦言:參花實業並不是幾大主要客戶的唯一供貨商,倘若主要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減少或主要客戶出現任何不利的事態發展,他們對參花的麵粉產品及麵粉的副產品的需求 可能會受到影響,以致會對參花的業務、營運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從財務方面來看,參花實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淨額已經連續兩年為負數。不僅如此,參花實業2021年至2023年的銀行及其他貸款分別為2.89億元、4.73億元和6億元,資產負債比率分別為104.9%、147.5%和166.0%。這也能解釋,參花實業此時迫切想要上市籌資的原因。
透過參花實業,一座隱秘的小縣城浮現——河北固安。
固安不大,人口也只有56.48萬人。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固安縣緊鄰北京南部,距天安門50公里,與大興區隔永定河相望,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才8公里,古有“天子腳下”之稱。
近幾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開展,固安縣作為第一關鍵要塞口,迅速佈局前瞻性的產業,一座座產業園區拔地而起,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地區生產總值由2014年的185.6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338.7億元,成為河北省發展最快的縣級市,從一個傳統農業縣蝶變為河北省經濟強縣。
“京南第一城”何以崛起?時間拉回2006年,國內電子資訊產業巨頭京東方將移動顯示模組製造中心落戶固安,成為駐紮於當地的首批企業。點下了一顆種子,引來了一片森林,柔性顯示屏巨頭維信諾也來紮根於此,電子資訊產業叢集初見雛形。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在新型顯示領域,在巨頭的帶領下,固安縣集聚起京東方、維信諾、翌光科技等32家新型顯示產業上下游企業,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叢集正加速崛起,新型顯示產業營業收入佔到全縣工業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在航空航天產業方面,固安擁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大龍頭企業,成功聚集了河北航天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130多家航空航天企業,打造了航天研發、零部件製造、衛星導航三個板塊,年產值超50億元。
生命健康產業方面,依託肽谷生物醫藥產業園,集聚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診斷試劑等企業60餘家,形成了“研發孵化—生產製造—康養服務”三者聯動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還有現代商貿產業,固安先後引入京津冀國際商貿城、京東智慧產業園、申通快遞北方總部等現代商貿物流企業45家,實現了現代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直播經濟等業態融合發展。
經過數十年探索,固安因地制宜構建了當地特色產業鏈:以電子資訊、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為主導,現代商貿物流為重點,臨空服務、文旅康養、都市農業為輔的產業體系。
與數十年阡陌縱橫的農田對比,現在隔永定河相望,固安縣矗立了一座座高樓林立的產業園區,打了一場產業翻身仗。
所謂“固安奇蹟”,講述的還是那個樸素的道理:產業興則城市興。
*本文由投資界PEdaily授權野性消費吧轉載,轉載請聯絡原出處。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野性消費吧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