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姚笛有訊息了。
一組她的近況照片,被各大娛樂號傳播。
照片中,她開著商務車,帶家人出行,前往一個商場。
抵達之後,一個老人、一個男人先下車。
接著,一個小男孩也走了下來,跟在男人身邊,身高大概140左右。



娛記稱,那小男孩是她兒子。

小男孩打扮酷潮。
與男人站在一起,很是親暱。

到了商場後,姚笛沒看包,也沒看衣服。
而是陪著孩子去看小魚小烏龜。

訊息傳出來,網友驚呼:
“怎麼孩子都長這麼高了?”

“我斷網了嗎,我一直以為她單身,她什麼時候結婚了?”

不怪大家跟不上趟兒。
自那場轟動全國的婚外情事件後,人們對姚笛的印象,一直走不出2014年的春天。

10年前。
“週一見”事件發生。

“內地第一狗仔”卓偉,爆出文章出軌姚笛的醜聞。
一時間,姚笛成為眾矢之的,名聲一落千丈。
此後多年,她揹負著小三之名,被釘在恥辱柱上,處處受人指摘 。
事業雖難以翻篇。
感情還是有了新的發展。
2017年7月。
有媒體拍到,姚笛與一白衣男相伴同行。
兩人牽手逛街、同回酒店。
舉止相當親暱。

戀情曝光後。
她不藏不掖,坦然回覆:是的。
還配了張手捧鮮花、一臉燦爛的圖。

據悉,對方叫高傑。
名下,有多家高階酒店。
是個實打實的富豪。
一年後,富豪男友捧著鴿子蛋大小的婚戒,來到她面前。
說盡情話,表盡忠心。

她大為感動,發文稱:“此心安處,便是樂也!”
之後接受了求婚。

從媒體拍到的照片來看,兩人關係很好。
5.20時,共進浪漫的燭光晚餐。

出沒在機場時,他在前,她在後。
一個高大魁梧,一個小鳥依人。
兩人緊牽著手,羨煞旁人。

平日裡出行,他摟著她的腰。
時刻護著。
處處照顧著。
寵溺的同時,給足了安全感。

一舉一動,都藏著濃情蜜意。
可惜。
這一切都只是假象,一擊就碎。

2021年8月。
高傑與一美女的親密畫面曝光。
影片裡,女生挽著他的手,從一家會所走出。
兩人緊貼在一起,如膠似膝。
言談間有說有笑,上了同一輛車。

而高傑的司機,則手捧著一束花。
緊隨其後。

緋聞曝光,姚笛並未作態。
對內,選擇性失明,假裝不知。
對外,該維持維持,一如往常。

只可惜,男人變了心,裝傻也不管用。
甚至,還會愈發過分。
2022年3月15日,高傑再爆緋聞。
物件換成了短髮美女。
兩人共同出沒酒吧後,把地點換到了酒店。

2022年6月,她在微博發文。
“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配點綠。”

配了張戴著綠帽子的自拍。

之後,“婚變風波”愈演愈烈,丈夫的花邊新聞越來越多。

網友開始嘲諷。



言外之意——
風水輪流轉。
曾當過小三的姚笛,終於等來現世報。
她,終於也成了馬伊琍。

婚戀之中,因果律也是存在的。
助人者,人恆助之;
叛人者,人亦叛之。
當年,馬伊琍處於孕期,正懷二胎。
文章和姚笛,卻在私底下你儂我儂。
當時姚笛事業正火,風頭正盛,怎會做出這麼愚蠢,令人費解的事?
難道她越過紅線。
只為追求刺激,享半刻歡愉?

難道真的她不懂,知三當三形同事業腰斬?
她懂。
但她懂,不代表她能適時抽離、懸崖勒馬。

過於戀愛腦。
是姚笛生命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她是留守兒童,父母缺席,她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爺爺暴戾,與奶奶天天爭吵,空氣裡到處充滿戾氣。
那時的小姚笛,因缺愛,缺安全感,一直寡言少語。
不主動。
不爭、不搶。
想要什麼,很少說出口。
幼兒園發玩具和點心時,她永遠是空手而歸的那一個。

心理缺疏導的她,愈發孤僻。
躲在角落處。
埋在沉默裡。
獨來獨往,近乎透明人。

久而久之,一種聲音,開始伴隨她長大——
“沒有人在乎我,沒有人愛我。”

上大學後,她戀愛了。
情感的空白,慢慢被填補。
對方一個極其微小的動作,在她那裡,是愛意過載。
對方一句再正常不過的情話,在她那裡,變成海誓山盟的誓言。
童年時的“失”。
在那一刻,全部化為“得”。
但她的第一反應是:我不配。
為了能配上這份愛,也為了能繼續享受愛,她開始瘋狂付出。
那時,她剛接戲不久,片酬才發到手,第一時間就開始思考。
“我要買什麼送給他,他才開心?”
想好了,直奔商店。
一個禮物,花光所有片酬。

閨蜜們輪番數落她。
她聽不進。
繼續不斷地給,不停地燃燒自我。
完全不給自己留有緩衝。

感情有罅隙,她修復。
男友不開心,她去哄。
整個相處模式,她扮演“配合”的角色。
患得患失。
謹小慎微。
平日裡,只要與男友在一起,她多半處於失聯狀態。
閨蜜想要聯絡她,沒門。
導演想找她,也沒影。

重色輕友,是她周圍的人,對她作出的評價。
她太“貪”了。
這個貪,不怪她。
因為成長過程中,“愛”的缺位實在太大。
她的情感世界,一片荒蕪。
愛是什麼?她根本不知。
於是,只能藉由幻象去獲取,透過執幻為實去填補。
這導致她在成年後,一旦與他人建立起情感連結,獲得一點甜蜜,就開始貪婪吸吮。
要抓住。
要討好。
要褪下保護殼,把自己全身心地交付於他人。

哪怕奮不顧身換來的,是感情的結束,她也顧不了。
“貪”這個無形之力,推動她在感情上行進。
直到遇到了文章。
這份貪,開始反噬她。

2011年,《裸婚時代》開播。
憑藉這部劇,姚笛得名“國民女友”。
也正是這個劇,她結識了文章。
劇裡,兩人飾演戀人。
劇外,兩人互為情人。

那時,文章在馬伊琍面前,弱是常態。
到了姚笛這裡,關係對調:強是常態。
姚笛順著他、依著他、崇拜他。
還視他為偶像。

他得到空前滿足。
於是,他向姚笛許諾會娶她。
姚笛本就感情至上。
很快,在感性使然、“貪慾”驅動下,她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文章。
對方有家室。
她知道。
這段地下戀,有違倫理道德,
她也知道。
可,那時的她,情感內需大於自我。整個人的狀態,是既要又要還要。完全不計後果,也不覺羞恥。
兩人一起出行時。
文章戴著帽子、口罩、墨鏡。
三套防備,一件不少。

她卻只戴個口罩。
還在大庭廣眾之下,摟住他、親吻他。

這般高調,引來了卓偉的注意。
2014年3月29日。
姚笛和文章當街擁吻的照片,被公之於眾。

迫於輿論壓力,顏面無光的文章,火速道歉。
“已咎由自取,願日後再不負人。”

態度誠懇。
認錯積極。
3分鐘後,馬伊琍緊隨其後表示。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兩人握手言和,婚姻回到原點。
另一頭,還在傻等文章兌現承諾的姚笛,世界嘩啦啦一片傾塌。
她生生嚥下一切。
辯解。
認錯。
都沒有。
只有沉默。
“不作為”的做法,讓她被罵得更慘。
她關掉微博留言功能。
自此,沉寂多年,再無水花。

後來,姚笛再次發聲。
是這句“我姚笛沒有做過愧對良心的事。”

這句話,難有人苟同。
她可能永遠不知道。
為了得到愛而愛,終究不過是飲鴆止渴、割肉補瘡。長久不得。
她也不知道。
當自己褪下保護殼,飛蛾撲火、不計後果地愛一個人時,會灼傷自己,甚至自毀前程。
她更不知道。
在娛樂圈裡,
名聲二字,根本經不起浪擲。
一旦失足,再想復出,無異於白日做夢。
記得在拍攝《紅樓夢》時。
李少紅曾這樣評價她:
“姚笛戲路很寬,調教好了,
她會是影視圈裡面的一顆新星。”

這話不假。
那時的她,演技不錯、長相不俗。
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只可惜。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在上升期,她不顧自身光環,親手斷送自己的演藝生涯。
成功從“當紅小花旦”,跌至“十八線小透明”。
如今,處於困厄狀態的她,為了不被邊緣化,死抓水中浮木,奮力躋身於臺前。
搶番位。
爭曝光。
賺人氣。
一心盼望事業,能再度回春。
可,一旦被蓋章,貼上“劣跡藝人”的標籤。再想逆風翻盤,談何容易。
資本避而遠之。
觀眾罵而去之。
一有新動態,抵制聲此起彼伏。
偶有曝光度,難逃被罵上熱搜的命運。

她成了名副其實的“三無演員”——
想拍戲,無戲約。
拍了戲,無水花。
有水花,無路人緣。
加入抖音三年多,粉絲僅9萬,數量甚至不及網紅零頭。

演配角時,眾人抵制。

演主角時,無人買單。

還被大眾用妲己這一角色對標。

好不容易有新劇播出,結果遭到下架。

屬於“國民女友”的姚笛時代,大勢已去。
李少紅導演口中的“新星”,也早已下沉和隕落。
當光芒不再時,她便只剩黯淡,再難與群星爭輝。
作品不值一提。
人氣跌入谷底。
婚姻,同樣危機重重,丈夫出軌不斷,不曾有半絲收斂。
而她的精神狀態,也非常堪憂。
留給姚笛的,恐怕也只剩一句話——
餘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