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天氣,全人類的希望在新中國

最近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了地球媽媽的脾氣。我國南方暴雨入駐、洪水肆虐。就拿廣東來說吧,已經陸續下了兩個多月,從416日至614日的59天,共下了52天雨。
所以有人感慨,來了廣東不要去看海,因為海會來看你。今年4月,廣東的降雨量已經擊敗了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問鼎世界最強。
南方持續兩個多月的雨季,也讓北方的網友大開眼界,原來在南方萬物皆可發黴,什麼牆壁發黴,皮包發黴、棉籤發黴、鞋子發黴、資料線發黴,方向盤發黴,竟然連鮮花也能發黴。
最近廣東雖然好了一點,但是壓力給到了廣西、江西、浙江、安徽。其中灕江桂林段的水位,已經超過了1998年,創了歷史新高,象山的鼻子被淹沒了,桂林火車也被泡在水裡。
這兩天安徽南部山區的抗洪壓力也很大。在山區,洪水立刻匯聚成一股股無法抵擋的洪流,然後傾洩下來,給當地的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與南方洪水肆虐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北方的高溫乾旱,我們先說高溫吧。6月份以來,,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連續出現了4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612日,任縣氣溫高達41.5度。
同一天,位於河南溫縣、伊川和偃師的國家氣象站,出現了42.3度、42.1度和41.8度的最高氣溫。鄭州鞏義市山川氣象站、洛陽市外國語氣象站和孟州市化工氣象站更是出現了45.4度、44.9度和44.9度的高溫。
之所以出現連續高溫,主要是一直不下雨。20245月至6月中旬,河南省的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連續的高溫烘烤,加上沒有降雨,華北地區陷入了嚴重的乾旱,部分地區達到了特旱級別。
好訊息是最近北方喜迎降雨,旱情得到極大緩解。但壞訊息也來了,隨著降雨帶北移,華北地區很可能發生旱澇急轉,也就是抗旱工作馬上要轉入防澇。
中國的情況還好一點,國外也是一片水深火熱。今年入夏以來,極端天氣幾乎席捲了北半球,從歐洲到亞洲,多國遭遇高溫、乾旱、洪澇等氣候挑戰。
今年6月,沙特遭遇了50多度的極端高溫,617日麥加的氣溫達到了51.8度。而本月正是朝覲月,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千人在朝聖期間死亡。
墨西哥也正在經歷一場空前的高溫和乾旱。自今年3月以來,墨西哥已經有155人因高溫死亡。墨西哥有12座城市在5月打破了高溫紀錄,墨西哥的幾座水壩已經降至臨界水位。
美國多個城市,已經報告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至今仍無緩解跡象。由於高溫和乾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山火已經開始熊熊燃燒了。
歐洲也是鴛鴦鍋,地中海沿岸高溫難耐,而多瑙河萊茵河流域洪水滔天。希臘、義大利本月的天氣已經突破了40度,已經有多名遊客死於高溫。
在亞洲,印度遭遇了有歷史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自514日以來,印度首都新德里已經連續38天在40度以上,最高溫度高達52.9度。
更誇張的是印度的北方邦、比哈爾邦等地,最高氣溫長期盤踞在50度左右,夜裡最低氣溫也在40度上下。由於溫度過高,連蚊子都沒了。
少數有錢人還好一些(有空調只佔5%),可以躲在空調房不出來。窮人只能想辦法泡在水裡,可開啟水龍頭,出來的水溫度也可能高達40度。
恆河邊的印度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可以泡在營養豐富的恆河水裡。在印度人的眼裡,恆河水是神聖的,也是包容的,包容了泥沙,包容了汙染,包容了死屍,如今又包容了印度的男女老少。

人還好辦一點,那些常年穿著毛皮大衣的動物們就更倒黴了。印度的賈坎德邦東部的帕拉穆地區,村民發現近40只猴子淹死在一口井裡。

死因是因為高溫難耐,猴子不得不下山避暑。又熱又渴的猴子見到水井後,紛紛跳入井中。的確涼爽又解渴,但新的問題來了,爬不出來了,最後全部溺死在水井中。
整年穿著羽絨服的鳥兒也遭了大罪了。走在印度的大街上,不僅要擔心鳥糞掉落,還要擔心整隻鳥掉落,因為不少鳥兒也被熱暈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趨勢。最近幾年,全球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了,2020年歐洲遭遇世紀暴風雨損失慘重;2021年美國西部遭遇“120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危機,同年7月,鄭州特大暴雨也是千年一遇的……
2022年澳大利亞一些地區遭遇“500年一遇”的洪水;2023年北京以及河北等地遭遇“140年以來”最強暴雨;2023年常年乾旱的利比亞遭遇洪水,一下子抹去了1.3萬人的生命(3958人死亡,9000人失蹤)。
近些年,在全球變暖以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極端氣象災害,正愈加變成“年年遇”……
我們的確應該做點什麼來拯救家園,拯救人類。壞訊息是,之前調門最高的西方國家終於撕下了偽善的面具,逼迫發展中國家簽下減排承諾後,自己卻選擇了退卻。
法國和丹麥首先敲響了退堂鼓,表現一是幾座封存的燃煤電站重新啟用,二是德國正在起草一份法律草案,擬取消2035年的碳中和目標;三是德國廢除了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禁令。
2023921日,英國內政大臣蘇拉·佈雷弗曼說:我們不會透過讓英國人民破產來拯救地球。當初你們要求發展中國家減排,可不管人家破產不破產。
有一個人早就看穿了這一切,這個人就是丁仲禮院士。2021年丁仲禮院士曾預言,說西方的這些國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為他們會真減排嗎?咱們走著瞧。
全世界認認真真在履行承諾的,只有中國。為什麼只有中國,第一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說話是算數的。第二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決定的;第三是因為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丁仲禮院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雙碳目標)中國是正兒八經要做的,因為我們共產黨領導,說了要算數。一諾千金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品格。
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只有一諾千金,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人民的尊重和愛戴。這是黨的力量所在,更是不懼任何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這跟西方政客的空頭支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回望百年黨史我們可以發現,黨在各階段的奮鬥目標,基本上都如期實現了。尤其是三步走戰略,玩兒得簡直要出神入化了,共產黨的目標規劃能力和任務分解執行能力,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所以黨說要在2030年登月,那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黨說要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臺灣問題就一定會解決。黨答應了雙碳目標,說明不僅有了決心,也有了可執行的路線圖。
再先說民族品格。印度的高溫,讓不少中國網友很感慨。不少人感謝喜馬拉雅山,感謝青藏高原。說喜馬拉雅山就像給中國安了一個空調,而印度就是空調的室外機。
也有人感謝老祖宗,說老祖宗給我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不愧是老祖宗嚴選)。但也有網友不認同這個說法,說並不是老祖宗選得好,而是數千年來,只有我們的祖先一直在改造環境。
他說,如果沒有鄭國渠,就沒有八百里秦川;沒有都江堰,就沒有天府之國;我們把氾濫的黃河中下游變成了糧倉,把雲夢澤改造成了魚米之鄉,把瘴氣密佈的雨林變成了江南水鄉……
最後他得出結論:只有我們(中華文明),才是建設型的文明,其他全是掠奪型的文明。我們的文明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最好的地盤。
沒辦法,誰讓我們這個文明是農耕型的文明呢。農耕文明有兩大敵人,第一是惡劣的自然條件,第二是外敵的入侵。因此在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一萬年的時間內,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性格。
家國情懷是中華文化圈獨有的。因為土地畢竟是不動產,畢竟是祖祖輩輩攢下來的家業,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必須得愛啊。中國人為什麼安土重遷,也是這麼來的。
勤勞也刻入了中國人的骨子裡,因為農耕文明裡勞動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秋天收穫那一刻的到來,中國人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忙活大半年。
所以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盜搶劫掠的思想自古以來都會被道德唾棄,遭法律打擊,甚至耍點小聰明賺個差價都會被鄙視,重農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
中國人對為政者的要求很低,能安居樂業就行;中國人對神仙的要求也不高,那就是風調雨順就行,說來說去就是能讓自己安心種地就滿足了。
我們這個民族的個性很特別,很辨證,簡單來說也就是既要又要,比如既敬畏自然,又敢於戰天鬥地。簡單來說,我們跟神仙跟老天爺也還是先禮後兵,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你保佑我咱們什麼都可以商量,好吃好喝供著你。你不保佑我,對不起,那我就掀桌子了。所以我們又是一個戰天鬥地的民族,我們才是真·戰鬥民族。
有人說中國人自古吃苦耐勞,甚至逆來順受,但前提是你別耽誤他種地。如果你不能讓他好好種地,那他可能把你種到地裡。中國古代史,也是一部農民起義史和抵禦外來侵略史。
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既順應自然,也改造著自然;既敬天法祖,又戰天鬥地;既溫良恭儉讓,又武德充沛到爆表。“十世之仇猶可報也”這種話,竟然是孔子說的。
近代以來,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面臨極為嚴重生存危機。多虧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拉出了深淵,而且只用了28年。
其中毛澤東的功勞最大,這個毫無爭議。而且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革命最為徹底。為什麼毛澤東能創下這不世之功?就是因為他洞穿了中國社會的本質,找到了徹底解決中國問題的鑰匙。
他在1919年就預言,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依據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受壓迫的程度最深。
用他的話形容就是:壓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簡單來說就是,舊中國四億多農民,已經不能安安靜靜地種地了。
說完了民族特性,再說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科技是一柄雙刃劍,關鍵看掌握在誰手裡。掌握在強盜手裡,那就成了劫掠工具,掌握在犯罪分子手裡,那就是犯罪手段。
同樣的道理,科技掌握在資本家手裡,那就是剝削人的工具;掌握在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手裡,那就是收割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工具。
很簡單的事實,當年西方逼著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減排,目的就是想徵收碳稅、販賣碳指標、賺取技術轉讓費,說白了還是剝削。 
而基建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掌握在了中國人手裡,那就是捍衛和平的工具,那就是改造家園的工具,那就是人類發展的工具。
比如中國透過技術革新,已經把光伏產品打到了白菜價,發電成本已經不到一毛了,為人類解決清潔和廉價的能源開闢了道路。
中國把光伏價格打到了白菜價之後,之前人見人嫌的沙漠突然變廢為寶,沙漠中湧現了一個個三峽電站。光伏電站也為沙漠的治理找到了新思路。
除了光伏,中國還正在大力發展風電、水電等清潔而廉價的能源。由於電價成本下降,也為電動汽車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將來還可能讓陸運成本大大下降,陸權可能迎來複興。
按照這個思路,北非的廣袤的撒哈拉沙漠以後可能又是另一箇中東,另一個香餑餑,另一個世界能源中心,另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光伏的成本大幅降低,讓發電成本大幅降低,進而也讓電解氫成本降低,大大促進了氫能的發展和利用。同時也讓海水淡化成本大大降低。有了水之後,很多事就更好辦了。
總之,黨和國家一諾千金的承諾,中華民族戰天鬥地、改造家園的民族品格,加上基建狂魔和科技狂魔的附體,藍星的希望就在新中國。
~~~~~~~~~~~
東北大米又來了!。詳情可點選連結:東北大米又來了!
10_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