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bsnews 2月11日報道
根據歐洲氣候服務機構哥白尼(
Copernicus
)的資料,儘管美國經歷了異常寒冷的天氣,且拉尼娜現象有所減弱,2025年1月的全球氣溫仍創下了新紀錄,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月之一。

(
圖源:cbsnews網站截圖
)
這一令人驚訝的高溫記錄與NASA頂級科學家James Hansen及其他氣候學者的一項新研究相吻合,該研究指出全球變暖正在加速,這一觀點在氣候科學界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根據哥白尼的資料,2025年1月的全球氣溫比2024年1月高出0.16華氏度(0.09攝氏度),比工業化前高出3.15華氏度(1.75攝氏度)。過去19個月中,有18個月全球氣溫達到了或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升溫極限,即比工業化前升溫2.7華氏度(1.5攝氏度)。科學家認為,只有當全球氣溫連續20年保持在這一極限以上,才能認定突破了這一界限。
哥白尼的氣溫記錄可追溯至1940年,而美國和英國的氣溫記錄則可追溯到1850年。科學家們透過樹木年輪等代用指標表示,當前這一時期是大約12萬年來,或者說自人類文明開始以來最溫暖的時期。
歐洲氣象局氣候戰略負責人Samantha Burgess指出,創紀錄的高溫主要源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積聚。但自然因素對氣溫變化的影響並沒有預期的那樣大。
影響全球氣溫的自然因素中,赤道太平洋水域的變化是主要因素之一。當太平洋中部特別溫暖時,通常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並使全球氣溫飆升。儘管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非常明顯,且已於2024年6月結束,但今年的氣溫仍超出了最初的預期,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對於美國人來說,1月的異常寒冷可能使得全球創紀錄的高溫令人困惑。然而,Samantha解釋說:“美國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球表面更大的區域的氣溫遠高於全球平均溫度。”
北極地區的氣溫異常溫暖,加拿大北極部分地區的氣溫比平均氣溫高出54華氏度,導致一些地方的海冰開始融化。哥白尼資料顯示,本月北極的海冰數量創下1月最低紀錄,緊隨2018年之後。
被譽為氣候科學教父的James Hansen指出,儘管2025年1月創下的高溫紀錄令人關注,但不應排除2025年成為最熱年份的可能性。James及其同事在《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與政策》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過去15年的變暖速度是前40年的兩倍。他認為,這種較高的升溫速度將至少持續數年,2024年至2025年之間的氣溫將出現小幅上升。
密歇根大學環境學院院長Jonathan Overpeck也強調,創紀錄的高溫現象持續發生,並指出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加速。
然而,普林斯頓大學的Gabe Vecchi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ichael Mann則不同意James關於氣候加速的觀點。Gabe表示,沒有足夠的資料表明這一變化不是偶然的,而Michael則認為氣溫上升仍然在氣候模型的預測範圍之內。
隨著氣候變化議題的不斷升溫,科學界的討論也將進一步深入,全球氣溫變化的複雜性仍需更多的研究和資料支援。

看新聞 追熱點 關注這個油管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