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借鑑新加坡模式進行舊樓改造,是否可行?

封面圖|風馬牛地產研究院

原創:馮侖(微信公眾號:風馬牛地產研究院)
全文共 2575 字,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城市更新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只要有城市,就會有變動與發展,就會有更新。城市的發展模式、管理模式不同,城市更新模式也不同。
在地產開發時代,有一種城市更新模式我們很熟悉,叫做「大拆大建,拆舊建新」。過去二三十年,我們國家很多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全部採取「大拆大建」的方式。但現在房價越來越高,拆遷越來越困難,城市更新不能再採用大拆大建的方法,而是有機更新,也就是「小拆小建」。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不拆,甚至只建不拆,這是有機更新的模式。
有機更新對地產商挑戰更大,專業要求更高。而且有機更新的模式也是要與其現實條件相匹配的。首先是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就不能強拆。如果你要強拆,那就容易打起來。前段時間,我去印尼,發現有一個超高建築附近河邊有一片破舊的房子,房子很擁擠。如果把它拆遷了,重新蓋會很好,但人家不讓拆,最後也沒什麼辦法,只能採取有機更新的模式。
那麼,我們怎麼來進行有機更新呢?
首先,需要重新規劃。重新規劃的前提是尊重每一個私權。這是它的難度所在,在這個前提下重新做規劃特別不容易。
其次,有機更新需要我們制定新的政策,引入新的觀念,吸引新的投資者。畢竟,人口在這裡聚集,經濟發展起來,城市才會有生命力。如果人口密度變大,土地有限,那就往高蓋樓。我們發現,建築蓋得越高,容納的功能越多,資源利用率越高。當然,效率越高,生意頻次也會增加。
比如,一棟樓裡,一層是幼兒園,二三層是商場,四五層是小學,六七層是辦公空間,樓上還有醫院、菜市場和運動場等。各種業態集中在一個建築內,透過增加電梯等基礎設施來滿足使用者需求,成本低而且高效,大家也可以在一棟樓裡幹很多事情。
以成都的新世紀環球中心為例,這是中國建築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物,包含新世紀環球購物中心、海洋樂園、洲際酒店、中央商務城、音樂噴泉廣場等 40 多種功能。相較於傳統城市中 120 多種功能分散佈局的模式,這種集中式設計能夠顯著提升效率。
此外,日本近年來已開發出「第四代寫字樓」,專注於圍繞辦公建立完整生態系統。例如在寫字樓內設定幼兒園,解決女性員工在通勤中因接送孩子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問題。她們可以在上班途中順便將孩子送至寫字樓內的幼兒園,工作期間若有需要還能隨時檢視孩子狀況,下班後直接接走。所以,功能集中的建築模式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但其前提是經濟能夠持續增長,以支援這樣的高效設計和建設模式。
儘管高效集約化的建築理念非常吸引人,但在一些城市卻難以實現。我也曾嘗試類似的專案,最終卻失敗了。原因主要有幾點。
第一,土地供應方式。我們的土地供應方式由政府控制,且被劃分成許多小塊。每塊土地的用途都被嚴格限定,只能用於某種特定功能,並且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用途。這種做法導致建築功能單一化。
第二,土地用途。從建築結構角度來看,某些建築的改造非常容易。比如,公寓和酒店在建築結構上差異不大,每個房間都有衛生間,公寓改酒店或者酒店改公寓是比較簡單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調整往往是不被允許的。
即使部分寫字樓專案面臨運營困境,但受限於土地和建築政策,接盤者也無法將其改造成更契合市場需求的其他功能空間。這使得低效建築難以被盤活,進而降低了專案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第三,土地產權期限。以部分商業或住宅物業為例,其土地租賃產權僅剩二十多年,原本 50 年的產權已過半。潛在買家常因剩餘租賃期的不確定性,望而卻步,放棄交易。這導致眾多物業在市場上陷入僵局,難以實現有效盤活。
相反,在新加坡,舊樓改造的方式十分有意思。
舉個例子,如果開發商計劃拆除舊樓,只需獲得 2/3 的業主同意即可啟動改造。此外,政府會提供容積率獎勵政策,原本只能建 5 層的建築,改造後允許建設 20 層。原住戶可選擇返回,住進全新的房屋,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房產價值也得到大幅提升。
對於 99 年產權的房產,如果房產已使用 30 年,理論上僅剩 69 年產權。這種情況下,銀行貸款會受限。但透過拆遷重建,產權從零重新起算,產權期限得到延長,銀行貸款變得容易,增加經濟靈活性。同時,開發商透過銷售新增樓層(如上面的 15 層)獲取利潤,用於房屋建設成本,並實現盈利。
這種模式可以說實現了居民、開發商和政府的多方共贏。居民獲得了新房和更長的產權期限,開發商透過銷售新增樓層獲利,而城市更新也得以推進。
這種模式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帕累託改進」,即「有人受益,無人受損」這種狀態不僅讓開發商、居民和政府都能從中獲益,更實現了城市發展的良性迴圈,堪稱城市發展的理想狀態。
所以,城市更新最關鍵的一點是讓資產流動起來,尤其是不動產的流動。政策設計不應過於依賴過去的經驗,而是要推動資產高效流通。
大型房企舉步維艱,中型房企如履薄冰,小微房企則加速出清。以產品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後開發時代正式開啟。地產經營者又該如何直面迎接這種變革?未來是否繼續在這個賽道發展,還是轉型其它賽道,實現多元增長?地產經營者的眼界、情懷和智慧將決定企業轉型速度和成長格局。
為了滿足地產經營者的需求,運河商學院與風馬牛地產研究院聯合上海紐約大學 EM 城市與不動產研究院推出「未來之路:中國房地產企業家成長計劃(第四期)」,旨在幫助地產經營者拓寬全球視野,洞悉行業變革,把握中國機遇,探尋未來發展之路。
未來之路中國房地產企業家成長計劃
開啟招募中
點選下方圖片,立即報名
課程諮詢 
陳老師 188-0383-8067
微信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