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厚辰
你關注今年的奧斯卡獎了嗎?這是一屆相對沉悶的頒獎禮,雖然收視率小有回升,達到1970萬人,但仍然遠低於2014年高峰時的4400萬人。
今年的最佳電影《阿諾拉》也是一部相對小眾的作品,即便在奧斯卡後其票房大漲,到現在為止,在全球也只收獲5400萬美元。與前兩年的獲獎電影《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相比,今年關於奧斯卡的討論明顯減少。
我們正在目睹一個十年週期奧斯卡的滑落,這個趨勢絲毫沒有停歇的訊號。也許就像今年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樣,以奧斯卡作為一個典型的表徵,文化的世界也將進入一個劇變的時代。在過去,談到什麼劇變都像是為了寫文章而危言聳聽,但現在,卻唯恐自己對即將產生的變化預料不足。

01.
看似進步,實則倒退?
對於現在發生的事情,最簡單也最普遍的解釋是,好萊塢本來是一個關注電影藝術的獎項,但隨著近年政治正確越來越瘋狂,導致對藝術的關注逐漸腐化,以至於到了它徹底失去公信力的地步。
從《黑豹》提名最佳影片開始,這樣的討論便不絕於耳,這10年來獲得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水形物語》、《綠皮書》、《遊牧人生》、《健聽女孩》到今年的《阿諾拉》都顯示出這樣的趨勢。
但這未免有點簡化問題。回頭看,在2000年到2010年間,有女性題材《百萬美元寶貝》,種族主義議題《撞車》,LGBT主題的《斷背山》,印度族裔話題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些都還發生在2015年和2016年的#OscarsSoWhite運動之前。在那個年代,似乎沒有太多人認為這是“政治正確”電影。

《百萬美元寶貝》
這裡確實有個嚴肅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到底是“政治正確”電影的出現,扭曲了奧斯卡對“藝術”的純粹關注,還是“政治正確批判”的視角出現,讓我們從此很難平心靜氣地觀看電影;是過度的“政治正確”導致了“文化戰爭”,還是“文化戰爭”導致了“過度政治正確”的批判。
或許往後退一步,同時期電影之外發生的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
有一種解釋比上面的“政治正確更進一步”,同時也實現了視角後退一步的效果,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一個更綜觀的局面,即奧斯卡今年發生的事,是精英的“小圈子審美”自我強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讓ta們逐漸與“大眾”審美脫節,自然要被“大眾”拋棄。
在上面的句子裡,使用“大眾”而非“人民”已經是客氣的說法。在這視角上,上面這句話可以換的詞彙已經很多,例如還有“媒體”,傳統媒體成為精英的“小圈子敘事”自我強化,進而被“大眾拋棄”。
在這裡可以介紹一個概念,即從川普競選到現在,他一直講的大教堂(Cathedral),這是美國另類右翼“哲學家”Curtis Yarvin創造的概念,用來描述美國存在一個精英學術和媒體機構的互相連線網路,裡面包括學術機構,特別是精英大學,主流媒體和新聞機構,矽谷科技巨頭,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以及各類影響社會輿論的基金會組織。
這個圈子推進某種精英意識形態,看似進步,實則倒退,並形成一種文化霸權,自然會被大眾拋棄。
02.
精英審美與民眾的脫節
回到奧斯卡,是否存在某種學院審美?當然是存在的,對某種形式化、儀式感極強的敘事風格的青睞,對過度娛樂化的作品普遍評價不高,導致最佳影片的得獎電影逐漸偏離商業主流電影。
一項對奧斯卡獲獎影片的統計分析發現,自2000年代初以來,最佳影片得主“在評論界獲得讚譽的同時,票房成功卻在下降”,早前讚譽與大眾吸引力並存的模式被打破,並且,這種趨勢在進入2010年後尤其明顯,奧斯卡似乎不再吸引中間層電影消費者,而青睞那些少數人喜愛的電影。
奧斯卡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在2009年,它就已經將最佳影片提名數量從5部擴充套件至最多10部,其中一個重要動機是納入更多商業大片。
甚至在2018年,奧斯卡還希望專門為大眾品味新設立一個獎項“傑出流行電影成就獎”(Acade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也被稱為“最佳流行電影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Popular Film),這是自2001年設立最佳動畫長片獎以來的首個新增獎項類別。但在極大的爭議和反對聲下,這個新獎項並未得到執行,也確實導致了奧斯卡趣味的較大轉向。
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最佳影片奧斯卡幾乎十次中有九次頒給了票房前十的大片。相比之下,2004年第76屆奧斯卡以來,直到去年第9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才再次頒給了一部票房前十的電影,也就是《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
不過比起“精英的傲慢”,可能更大的原因是電影媒體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媒介形式發生了劇變。如果瀏覽最近十年北美票房前十的電影,會發現幾乎被漫威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填滿,而這種現象,引發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算不算電影的爭議。
事實上,能夠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電影已經成為全球娛樂商品,其市場和娛樂價值被無限放大,很難承載更多的表達和作者性。
以漫威電影為代表的超級商業片擴展出的不僅是新市場、新觀眾,也是新的討論平臺、媒介和媒體權力。就像讓華納花千萬經費補拍《正義聯盟》的,不是傳統媒體呼籲,而是網路運動。漫威電影不是傳統影評人津津樂道的題材,確是網路自媒體最關注的話題。
因此精英審美與民眾的脫節,並非主觀傲慢所致。而是網際網路加文化產品全球化,終於生產出一個和傳統媒體環境分庭抗禮的全新環境,而這個環境。正在快速擠佔屬於傳統建制的權力。不僅是奧斯卡,在媒體領域也是如此。
03.
真正的加速器——極化
2015年是奧斯卡收視率暴跌的開始,相比2014年下降了約16%,減少了710萬觀眾。除了提名影片不太流行外,這屆奧斯卡興起了一場運動,即#OscarsSoWhite,原因是20個表演類別提名全部授予白人演員。
但沒想到在輿論聲討後,2016年,奧斯卡再次公佈了全部由白人演員組成的表演類提名名單,這次引發了更大的反響。導演斯派克·李在馬丁·路德·金日宣佈抵制奧斯卡頒獎典禮。賈達·史密斯發推文質疑為何有色人種可以在奧斯卡表演但不能因其工作獲得認可。
這次爭議開啟了奧斯卡多樣化的先河。但別忘記,在光譜的另一端,2016年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MAGA在美國逐漸崛起的一年。奧斯卡也成為政治運動的一環,特朗普將觀看奧斯卡變成了一種政治行為,他公開嘲笑奧斯卡的低收視率,稱其為"政治正確且無聊”。
尤其是在2017年與2018年,這兩年奧斯卡的主持人都由吉米·基默擔任,他以鮮明的反特朗普立場著稱,在這兩年的主持中,他多次提及與批評特朗普。特朗普也暗示其支持者不要觀看奧斯卡頒獎典禮。

《不要抬頭》
從此,奧斯卡成為了美國MAGA爭議中的一個標誌性活動。也正是從2015年開始,其收視率開始走下坡路。
當我們退到這個位置甚至圍繞奧斯卡的爭議,會發現上面兩個部分的爭議,即“政治正確”和“精英與民眾的對立”,也剛好被囊括到這個最大的主題中,它們都是MAGA運動中竭力炒作“敵人”。政治極化是個複雜的話題,裡面幾分是社會分化的真實,幾分是民粹主義政治的某種“敵我分辨”動員,無法在今天的文章中用足夠的篇幅分辨。
這裡想揭示的是,電影不再是電影,藝術不再是藝術,社會不再是社會,一切都捲入政治。
當然,一切本來也都在政治之中,只不過過去矛盾沒有如此劇烈。
04.
新政治局勢下的新藝術
回到文章開始提及的藝術劇變,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當然我們存在觀影方式的變化,流媒體的崛起;我們存在電影媒介的變化,自媒體崛起讓電影的討論平民化;我們存在全球化電影市場的鋪就,讓電影成為體量駭人的商品;我們也存在電影隨社會的極化而陷入這極化的社會中,承擔這個社會遭遇的爭議和困境。
這裡同樣可以提到體量巨大,同樣飽受政治正確與精英化爭議的遊戲行業,其收入和影響力已經超過電影和電視。最近的市場研究顯示,全球影片遊戲產業價值約為1840億美元,超過電影和音樂產業的總和。2022年,全球票房收入約為260億至340億美元,僅為遊戲行業收入的一小部分。而影視與遊戲也在快速融合中。
影視本身也在變化,依託於短影片形成的短網劇,也已經出海成為全球娛樂模式,將影視的“平民化”直接推到極致。毫無疑問,“平民化”是絕對主題,比起過去一個影視或遊戲的命運取決於專業評論家的評價或傳統廣告營銷,如今不管是成功的《哪吒2》還是半路折戟的很多作品,快速集聚的社交媒體評價已經成為影響作品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而真正主導社交媒體評價的,往往就是我們上述極化的政治環境。一部受到關注的電影或遊戲作品,本身就是文化戰爭發動的不二題材。當然,也就是電影和遊戲作品的最大風險。

《過往人生》
很顯然大製作的電影和遊戲會極大機率變得平庸,以免成為文化戰爭的目標。這意味著電影中較少直接的社會評論,參與社會議題,或者至少以更隱喻的方式處理主題而非明確資訊,以避免引發抵制活動。
而對非裔、拉丁裔、女性群體,在這個DEI已死的背景下,在主流電影中的呈現會再次下降,成為文化產業自我審查的犧牲品。多樣性等於無利可圖的局面至少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而不管在電影還是遊戲領域,我們都陷入某種創意枯竭的狀態,電影以漫威整體IP的乏力作為典型,而遊戲領域各種3A大作的續作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但開發新IP的巨大投資和巨大風險,也讓各個電影遊戲企業望而卻步。
這背後還有注意力爆發的困境,不管是電影觀眾,還是遊戲玩家,現在都處於絕對資訊爆炸的環境,未必有足夠的心力投入到了解和熟悉一個新IP的過程中,這讓開發新IP的難度更大。
這可能會是一個絕對熱鬧,充滿爭議,甚至爭鬥,但相對平庸的時代。而這種沉悶總是醞釀著下一個改變,可能是AI發展徹底解放創作者潛能大幅降低製作成本,進入到一個絕對分眾、百花齊放的時代。或者進入形似短網劇的精神鴉片大爆發,徹底塞滿絕大多數人的絕大部分時間。
或是別的什麼可能?也許對於觀眾和玩家,也許不用說也許,這也是個提出挑戰的時代。一切都在高度政治化,且政治極化,你又如何可能在這樣的狂潮中保持清醒的判斷?
還是我們別那麼嚴肅,也不必為自己加上清醒分辨的擔子,只管跳入狂潮,中流擊水,在政治激情中一晌貪歡。
參考資料:
1.https://finance.yahoo.com/news/global-video-games-market-report-083800319.html
2.https://www.imdb.com/news/ni63899899/

*本文原標題《奧斯卡逐漸沉悶,電影遊戲可能到達劇變前夜》,宣告: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看理想平臺立場,歡迎提供不同意見的討論。封面圖來源:《阿諾拉》,編輯:1,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更多「李想主義」專欄文章
👇

檢視更多往期內容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李想主義」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