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T(細胞與基因治療)的每條技術路徑都有其內在邏輯和發展前景。儘管各路線的成熟節奏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需要業界持續的探索與長期的技術堅守。在當前充滿變數的行業週期中,投資人和研發者更應聚焦於真正具備科學堅實基礎的專案,穩紮穩打推進臨床驗證。” 在CSGCT(中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大會)聯合發起人、君聯資本執行董事戚飛看來,作為站在技術前沿、未來擁有廣泛應用前景的CGT行業需要包括政府、資本、行業、研究機構、企業等多方支援,亦即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2025年5月9日至10日動脈網舉辦的2025 VBEF未來醫療醫藥100強展會 “CGT創投及BD新機遇論壇” 上,戚飛圍繞CGT行業的週期性波動、全球格局演變、技術發展趨勢、商業化困境及聯盟生態建設願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享。

君聯資本作為最為關注CGT 產業發展的資本之一,一直在積極推動行業發展和思考行業未來。在戚飛看來,CGT行業發展需要秉持長期主義:“過去幾年,生物醫藥創業和投資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歷了高潮和低谷,尤其在CGT行業,目前全球範圍內都處在相對困難的時期,創業企業和投資人要在行業火熱時保持理性,在低谷期仍願意堅守。”
“CSGCT舉辦的初衷是希望在行業蟄伏期,聚集一批真正願意沉下心來、紮根產品和技術的從業者,聚焦科學、技術、臨床應用與國際化發展,共同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推動出具有真正臨床和商業價值的突破產品,助力中國構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CGT產業生態。”戚飛強調,這不僅是對科學本身的信念,更是對產業發展方向的戰略判斷。
01
產業身處轉折點
儘管起步較晚,中國在CGT領域的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不到十年時間,中國已經躍升至全球前列,在臨床管線數量、靶點創新程度、工業生產體系與產品審評標準等多個維度與美國並駕齊驅。
“我一直會用一個題目來概括我們當前所處的階段:‘In Global For Global’。經過過去十餘年積累,中國醫藥產業已從最初的追隨者,逐步邁入了並跑的新階段,甚至未來的有機會實現超越與引領。未來我們的創新產品要站在國際舞臺上服務全球患者。”
如今,中國的CGT技術正朝著多路徑、多形態的創新方向穩步推進。
戚飛梳理了多個前沿賽道的發展脈絡。如細胞治療正積極探索CAR-T療法的“藥品化”轉型路徑,探索通用型CAR-T、iPSC CAR-NK以及in vivo CAR-T等技術;基因治療領域的AAV載體正在被用於更多器官組織的遞送;小核酸藥物在肝靶向之外拓展到更多器官系統;基因編輯技術也從ex vivo進入 in vivo階段。
然而,中國CGT行業目前也面臨不容忽視的現實困境。
據戚飛分析,一方面是資本退潮後的嚴峻挑戰。
由於全球宏觀經濟影響,Biotech整體投融資退潮,由於行業整體需要得到證明、靶點和適應症尚需擴充套件,CGT就成為了當前資本市場最早降溫的板塊之一。“從全球範圍來看,CGT專案在生物醫藥全球BD交易中所佔比例仍不足10%,明顯落後於其他成熟領域。”
另一方面,商業化問題正成為阻礙CGT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障礙。
成本相對較高、市場相對狹小,“高成本+小市場”的結構性難題尤為突出。戚飛直言,以CAR-T為例,單次治療費用在美國高達40–50萬美元,即便在中國也需120萬元人民幣左右,其定製化生產流程更像是服務而非藥品。AAV基因治療雖然是標準化產品,但往往用於極小人群的罕見病,導致成本攤薄困難。
隨著治療選擇愈發多元,CGT產品面臨的真正考驗可能是價效比和真實療效。戚飛形象地比喻現在的CGT競爭不再是“在校生比成績”,而是“社會人拼本事”。過去的投資邏輯更像是每個賽道“考第一”,而現在需要在商業實戰中與同一個適應症的小分子、抗體藥、ADC等同場競技,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能真正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打造出能上市、能盈利、能改變患者命運的產品。
02
全球化破局的“底氣”
雖然面臨挑戰,但戚飛對產業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中國具備一些特有優勢,未來有望成為CGT領域實現全球性突破的最具潛力的國家之一。
據戚飛分析,一是中國完整且高效的產業鏈體系已形成顯著優勢。目前部分國內企業已經能夠以歐美1/5乃至更低的價格提供質量相當的產品,因為中國企業從CRO、CDMO、質量控制到耗材原料供應推動全鏈條佈局,在多個關鍵環節上重點發力,不僅功能完備、響應迅速,更具備成本競爭力,這是中國CGT產品具備“高質低價”潛力的根基所在。
二是豐富的臨床資源和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為創新探索帶來多重機遇。透過IIT探索推動創新產品的概念驗證,其總成本可能僅為傳統路徑的1/10甚至更低,驗證週期也可縮短至少一半,這為全球創新的早期CGT專案的快速驗證與資源節省提供了可能。
三是以海南博鰲樂城為代表的試點政策提供了創新產品商業化探索的“先行田”。今年2月,海南博鰲樂城作為國家級先行區,允許特定治療方案在監管可控前提下提前進入商業化階段。包括樂城管理局、瑞金海南醫院、華西樂城醫院等機構的領導和專家正在積極探索這一新模式的落地規範,為CGT企業提前探索真實世界中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寶貴機會,未來有望吸引中國乃至全球優秀的CGT企業落地,進而成為全球CGT治療和患者就醫的中心。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創新不是喊口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基於科學基礎的創新靶點與療法,嘗試解決更多未滿足的臨床問題。希望CSGCT聯盟能成為行業生態的關鍵支點,即便在產業週期的低谷階段,也要堅持發出行業的聲音,凝聚一批志在長期深耕的從業者,共同推動中國CGT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創新成果真正惠及中國乃至全球患者。”戚飛表示。
為此,當前政府機構、產業公司、投資機構等均在努力推動行業發展。為深入落實《北京市加快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搶抓細胞與基因治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爆發式增長的關鍵視窗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CGT創新策源地與產業高地”目標,加速推動“原始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臨床研究水平和效率、創新品種研發上市、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叢集”等政策落地,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由北京市相關委局、海淀區人民政府、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大力支援,CSGCT中國細胞與基因聯盟主辦,HIEA、動脈網聯合主辦的“2025 CSGCT中國國際基因與細胞治療大會”將於2025年9月12日-13日在北京舉辦。
本次大會整合國際頂尖資源,匯聚國內外科研機構及科學家、臨床機構及醫生、投資人、優秀企業及企業家、監管機構、患者組織、供應鏈優秀企業,以全球視野賦能CGT產業生態,透過產、學、研、用、管、投戰略協同,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臨床試驗、產業轉化、市場準入、資本運作到全球化佈局的全生命週期壁壘,為中國基因與細胞治療行業搭建與全球產業鏈深度交流和合作的平臺,讓中國創新深度參與全球CGT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共建國際接軌的產業鏈協同機制。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