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遍地開花,如今大規模閉店!“俄羅斯商品館”退潮為何這麼快?

來源 | 每日經濟新聞
曾經以藍底白字招牌和俄語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羅斯商品館,正經歷一場劇烈的行業洗牌。
據藍鯨新聞報道,今年以來,多地俄羅斯商品館迎來閉店潮。來自長沙、廣州、重慶、蘇州等多地的消費者向記者反饋,家附近開的各類俄羅斯商品館接連閉店。
另據潮新聞報道,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杭州多家俄羅斯商品館已經走向閉店,仍在經營的也在大力促銷。
圖片來源:藍鯨新聞
多地俄羅斯商品館倒閉
老闆:風口過了,客流量銳減
7月21日,在杭州武林路,武林鳳起城的外牆上仍然懸掛著俄羅斯商品館的巨型橫幅,上面寫著鮮明的“正品俄貨”等標語,但原本開設俄羅斯商品館的位置,已經換了新的店鋪。
此外,位於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負一層的俄羅斯商品館也已閉店,目前門店大門緊閉,店內貨架和商品已經全部清空。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大約是6月底關門的,之前的銷量還好,今年以來生意下滑,慢慢可能就開不太下去了,因此合同沒到期就關了。
位於新天地的俄羅斯商品館已閉店。郭靚 攝
21日,在杭州大悅城的俄羅斯商品館,店內只有一名店員,沒有顧客。原本主推的烘焙區域已經清空,門口的展板上掛出3.5折起的促銷活動。據瞭解,目前,杭州仍有數家俄羅斯商品館在營業,不過幾乎都是大力促銷清倉的狀態。
位於大悅城的俄羅斯商品館在促銷,烘焙區已撤去。記者 金檬 攝
據藍鯨新聞報道,一位長沙消費者表示,“去年12月剛開業那會兒,店裡擠得連轉身都困難,收銀臺前的隊伍一直排到店門外,等結賬至少要半小時。但春節過後,明顯感覺顧客一天比一天少,到三月份已經門可羅雀,上週經過時發現已經關門了。”
“現在這個風口已經過去了,客流量銳減。目前我店裡的貨都是買一送一處理,但還是很難賣。後面肯定也不再進貨了,好在我存貨不多,等清完這波庫存我就準備轉型做其他生意。”安徽某俄羅斯商品館老闆老季向記者坦言。
老季告訴記者:我們店是去年12月初開的,前三個月日均營業額能達到7萬,巔峰時期月營業額高達60萬,而現在一天都不到2000元。算上人工、水電、裝修,總體是虧損的。
至於具體虧損金額,老季並沒有透露,但另有加盟商告訴記者,去年年底投資的店,短短半年時間便虧損超過百萬。

圖片來源:藍鯨新聞

不到一年,退潮為何這麼快?
去年年底以來,一個個紅白藍三色為主的“俄羅斯商品館”突然席捲了中國的各大城市。許多路人受吸引進店,卻發現商品的“含俄量”很低,大多是被“包裝”成俄羅斯進口貨的中國本土商品,輕信了商戶宣傳的消費者將商品買回家後,才透過檢視標籤發現了貓膩。
目前,由俄羅斯農業部、俄羅斯出口發展中心官方認定授權的俄羅斯國家館在全國範圍內僅有4家,分別位於上海、哈爾濱、成都和深圳。
據悉,有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佔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對此,今年1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排查47家“俄羅斯商品館”,對個別店鋪責令停業。
據杭州一家已閉店的俄羅斯商品館的店長表示,去年年底以來,網上關於俄羅斯商品的評價一邊倒地指向負面,嚴重影響店裡的生意,這是閉店的主因。新零售行業觀察人士鮑躍忠表示,俄羅斯商品賽道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削弱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
也有消費者說,俄羅斯商品館一時間開得太多。“剛開始買可能是覺得新鮮,越來越多之後,大家已經不覺得新鮮了,熱度就降下來了。”杭州的郭女士說。還有消費者覺得,俄羅斯商品館內的商品售價普遍過高,“感覺自己被割韭菜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不少俄羅斯商品館走的是高利潤、賺一波快錢就走的商業模式,但隨著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頻出,市場逐漸迴歸理性。這類門店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綜合自潮新聞、藍鯨新聞、上觀新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