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付費率是國內的5倍”,中國短劇如何讓白人大媽上頭?

編者按
當好萊塢斥資17.5億美元的Quibi短劇平臺折戟沉沙時,中國短劇卻以炸裂開場、懸疑鉤子、劇情翻轉的黃金三秒風靡北美。鳳凰網《風暴眼》獲悉,有爆款短劇僅用17萬美元成本斬獲200萬美元收入,改編自玄幻IP的短劇單月充值突破7000萬。
這場逆襲在好萊塢大罷工期間達到高潮:中國短劇成為失業影視人的救命稻草,三線演員日薪暴漲7倍,有導演一年就賺夠美國房產首付。霸總文學讓白人大媽付費率達到國內的5倍,甚至讓一位早年參與過教父影片拍攝的資深選角導演主動尋求合作機會。
來源|鳳凰網《風暴眼》
作者|王迪
但出海之路並非坦途。北美市場偏愛豪門恩怨,拉美熱衷不倫戀,中東追捧家族復仇,文化差異導致阿聯酋曾叫停不合倫理的劇集。雖然80%出海專案仍在虧損,但資本依然瘋狂湧入,各地區盈利模式已現分化:北美日韓靠付費,東南亞走廣告,南美中東尚在培育期。
當傳統影視秩序被顛覆,一個由爽點和熱錢澆築的新娛樂時代正加速到來手握奧斯卡的好萊塢開始注意中國短劇鳳凰網《風暴眼》獨家對話四位橫跨中美的短劇操盤手,揭秘這場從質疑到擁抱、從模仿到引領的文化逆襲。他們的回答或許解了好萊塢困惑:為何金磚鋪不成的路,被中國人用網文走通了?
中國短劇出海作品,受訪者供圖
01
50%付費率是國內的5倍
中國爽劇讓白人大媽直呼上頭
徐嶽 :影視行業從業12年,某頭部中國短劇專案投資人
在北美市場早期階段,我們發現美國白人大媽的付費率高達50%,是國內的5倍。這個驚人的資料讓徐嶽意識到,中國短劇正在掀起一場全球性的娛樂風暴。
回憶起行業變遷,徐嶽感慨萬千:2014-2016年是電影行業的黃金時代,那時候酒桌上談笑間就能敲定上億的投資。但2018年的稅務風暴等多重因素讓行業急轉直下。轉折出現在2020年,當時短劇試水階段還無人問津,而如今券商電話會都有300人專門來研究短劇的商業邏輯
談到爆款短劇的收益,徐嶽如數家珍:我們做過一部叫《花花公子的替嫁嬌妻》的短劇,成本僅17萬美元,但充值收入達到200萬美元。改編自國內頂級玄幻IP的短劇,單月充值可達7000萬。”據他透露,國內短劇平臺高峰期時,單月充值金額接近1億元。
中國短劇出海作品,受訪者供圖
海外市場的表現同樣亮眼。徐嶽特別提到:在中東的阿聯酋市場,單日充值就能達到4-5萬美元。北美主婦、中東土豪,都在沉迷中國製造的爽劇模式。不過他也指出本土化挑戰:北美觀眾喜歡豪門恩怨,拉美偏好不倫戀,中東則追捧家族復仇。我們在阿聯酋就遇到過有平臺因倫理問題被叫停的情況。
為何中國短劇會在全球掀起風暴?徐嶽分析道:這要歸功於中國成熟的網文IP改編體系和豎屏敘事經驗。中國有超過2000萬網文作者,每年產出30萬部作品,為短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已達500億元,超越電影票房(425億元)。徐嶽預測:未來三年國內市場規模突破千億指日可待,而全球市場更是一個潛在的千億美金賽道。
為應對風險,行業加速AI應用,因為數字人主演無國籍爭議,徐嶽所在的公司也做好了提前佈局。據徐嶽介紹:AI短劇成本可以壓到傳統真人短劇的1/3,約5-6萬美元一部。雖然目前80%的出海專案仍在虧損,但高週轉特性仍然吸引著大量資本湧入。目前,盈利模式也呈現分化:北美、日韓依賴付費,東南亞走廣告路線,而南美、中東尚處培育期。
在徐嶽看來,短劇之所以能風靡全球,是因為它“用跨越階層的白日夢精準狙擊了觀眾痛點,成為全球打工人的精神按摩器”。但他也坦言行業面臨的挑戰:“雖然美國關稅戰沒直接影響數字服務,但TikTok事件讓整個行業都繃緊了神經。”
最讓徐嶽感慨的是行業地位的轉變:十年前,我們只能仰望好萊塢。如今在洛杉磯,我遇到過一位曾參與《教父》影片拍攝的資深選角導演他低聲問我能給我一份長期工作嗎?這樣的場景,十年前根本無法想象。
徐嶽注意到,這個新興行業正在創造大量機會:南加大的華人留學生靠參與短劇製作收入翻倍,國內廣告行業失業人員也因此受益。雖然海外市場比國內晚了一年才迎來短劇熱潮,但增長勢頭更為迅猛。
10年前中國電影市場還被好萊塢碾壓,如今短劇出海就像一場降維打擊徐嶽認為,這不僅是一場商業模式的勝利,更是一次文化話語權的轉移。娛樂產業的未來,或許不再由好萊塢定義。一個新的娛樂帝國正在崛起。
02
“我也曾質疑過短劇‘low’,但它不僅不滅,還全球擴張”
(若水: 編劇、製片人,某影視公司總經理,在美從事海外影視的開發與製作,參與制片與影視投資業務多年)
作為從傳統影視轉型的從業者,若水坦言自己也曾對短劇抱有偏見。“十幾年的專業訓練讓我一度專注於將中國內容改編成美劇,走傳統好萊塢路線。”她回憶道,“兩年前短劇爆發時,行業迅速分裂:傳統派嫌它‘low’,新媒體派嫌我們‘不懂產品思維’。”
但市場給出了答案。短劇不僅不滅,還全球擴張,更成為新一代數字原住民的內容剛需。若水稱,北美觀眾的生活習慣與中國截然不同,他們部分人群還在用支票支付、週末注重家庭聚會、很少刷手機。但忽略了一個關鍵群體:在短影片中長大的Z世代,其碎片化的注意力恰好匹配短劇形式。就像手遊革新遊戲業,短劇正重塑影視產業格局。
然而,繁榮背後行業陷入“資料陷阱”。最讓若水痛心的是,平臺只認“霸總+狼人”的爆款公式,編劇被要求加入狗血橋段,導致內容嚴重同質化。連出海短劇也陷入“什麼火拍什麼”的怪圈。她也曾提議嘗試懸疑、職場等多元型別,但得到的回覆是:“沒有資料證明能成功,為什麼要冒險?”
美國好萊塢,圖片來源:網路
作為文化從業者,若水坦言有的短劇太low了。為了證明短劇可以既爽感又精品,她的團隊(成員多為傳統影視人)頂住壓力,拍了一部不一樣的短劇,採用電影級敘事,拒絕浮誇套路,很多平臺以“不夠俗套沒人看”為由不敢嘗試。但北美男頻短劇的興起證明,觀眾渴望的是多樣化、有品質的內容。在她看來,短劇完全可以像《大小謊言》《犯罪現場》那樣,既保持娛樂性又具備藝術質感。
中國短劇公司對市場敏感,成本控制強,付費模式創新,類似手遊的“氪金”機制。侷限在於過度依賴資料,缺乏原創性。“有的中國短劇公司要求演員必須‘美式口音’‘白人主演’,但土耳其公司用本土演員+口音反而火了。想長久發展,光靠現在這些‘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套路肯定不行。得拍更多型別的劇,比如懸疑、科幻這些,還要注意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向好萊塢學習型別化敘事,而非閉門造車。”若水如此分析。
令若水感到有趣的是行業格局的變化:“曾經對中國短劇嗤之以鼻的好萊塢,如今也開始跟進。而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的公司已經全力投入。”更讓她振奮的是,“《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IP,正透過短劇走向世界。”
“短劇不會取代長劇,就像手遊取代不了端遊。”若水總結道,“但它證明了一個真理:觀眾永遠需要爽感。如何讓這種變得更高階,才是我們內容從業者真正的挑戰。
03
拍戲就像打仗
10個短劇劇組同時開機,三線演員日薪暴漲7倍
(Taige:編劇、導演,中國童星,在美10年參與短劇拍攝10部,作品多次入圍國際影展並獲得榮譽)
在洛杉磯片場,Taige時常會想起十多年前在國內做童星的日子。從與洪金寶、黃曉明、林心如等明星合作的小演員,到如今在洛杉磯執導中國短劇,命運的轉折比劇本更戲劇化。
Taige作為童星與洪金寶、黃曉明、林心如、馬景濤、馬蘇、葉童、鄭則仕、郭冬臨、張衛健等多位國內影星合作出演電視劇和電影作品,受訪者供圖
2023年那場為抵制AI入侵、持續100多天的大罷工,成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凜冽的寒冬。Taige親眼見證影視城變成“鬼城”,洛杉磯電影學院應屆生失業率突破60%,半數從業者被迫轉行。Taige告訴鳳凰網《風暴眼》,就在傳統影視業崩塌的裂縫中,中國短劇像沙漠綠洲般野蠻生長,不僅養活了大批失業影視人,更重塑了北美娛樂生態。作為2024屆畢業生,Taige意外成為這場變革的親歷者。
現在的洛杉磯正上演現實版“好萊塢劇本”。Taige描述道:10個劇組同時開機,美國演員一年參演40多部中國劇,三線演員日薪從200美元飆升至1500美元。最瘋狂時,二十多個劇組曾在同一個停車場拍相似題材,不同平臺的“霸總”經常撞衫。中資平臺的崛起讓印度FMT重金挖角網飛製片,連華納都悄悄開放音樂版權試水。
拍攝現場永遠像打仗一樣緊張。Taige介紹,8天拍完100頁劇本(相當於一部電影時長),每條最多拍3遍。他回憶第一次救場黑幫短劇時,把“紙槍威脅”戲壓縮成3秒多特寫,結果播放量瞬間破百萬。“導演必須精準掌控每個鏡頭。比如霸總出場要採用慢動作多機位,像拍韓劇那樣精心設計。壓力最大時,經常連軸轉18場戲,生病成了家常便飯。
現在想來真魔幻,這些讓美國大媽們熬夜追更的“霸總文學”,竟成了好萊塢罷工潮裡的諾亞方舟,意外擊中了北美市場的情感缺口。Taige分析認為,美國觀眾骨子裡本就流淌著肥皂劇基因,中國團隊用豎屏快節奏+逆襲爽感,精準填補了傳統電視臺式微後的內容真空,尤其俘獲了中年主婦和少數族裔女性。
目前,這場短劇熱潮正在好萊塢形成新的產業生態。蘋果商店娛樂榜前列已被中資短劇APP佔領,高投放成本促使許多入局者從平臺轉向內容製作。據Taige觀察,洛杉磯已有20-30家短劇公司設立辦公室,承製方更是不計其數。
Taige參與短劇拍攝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資短劇APP躋身蘋果商店娛樂榜前列,受訪者供圖
行業爆發最直接的體現是薪酬漲幅。Taige身邊一位導演朋友僅拍中國短劇一年就賺夠美國房產首付。據Taige介紹,新手導演酬勞從4000美金飆升至7500美金,爆款導演輕鬆破萬。曾經被好萊塢鄙視的短劇,如今讓三線演員搶破頭。有籍籍無名的演員靠一部劇賺2萬美元,去東南亞開粉絲見面會。
“現在連導演公會成員都開始接活,畢竟在演算法統治的時代,流量才是新的奧斯卡。這碗‘快餐’或許不夠精緻,但它讓無數追夢人吃上了飽飯。就像短劇裡那些小人物,終會等到逆襲的轉場。”Taige稱。
04
人均GDP超1.5萬美元
中東是片未開墾的短劇富礦
(亓仲:某短劇平臺負責人、參與短劇三四十部、專注北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2023年,當中東市場進入亓仲的視野時,這片被稱作“內容荒漠”的區域正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亓仲興奮地表示,“這裡主要指沙特、卡達、阿聯酋等國家,4.9億人口、人均GDP超1.5萬美元的市場基礎,與嚴重的內容供給不足形成強烈反差。”
在參與過三四十部歐美、日本、印尼的短劇專案後,亓仲發現中東市場的獨特魅力。這裡僅有少量的類似騰訊、愛奇藝式的長影片平臺,卻有著全球較高的付費意願。他特別指出,“隨著女性市場的開放,文化消費市場會進一步拓展。她們蒙著面紗的手指在螢幕上劃出的,是一個價值巨大的新興市場。
亓仲分享了他的市場觀察:短劇的快節奏+強情緒特性,完美契合當地女性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在拍攝實踐中摸索出獨特的沙漠法則:皇室車隊、駱駝商隊等元素能讓完播率飆升,男性向商戰劇的付費率甚至超過傳統甜寵劇。
圖片來源:網路
不過,亓仲也提醒從業者注意本土化挑戰:“中東人文環境複雜多樣,國家眾多。在沙特拍街景需要提前申請,歐美那套加班文化完全行不通,必須嚴格按合同執行。”他特別強調內容創新的重要性:“目前市場仍被‘霸總’題材壟斷,沙漠冒險、家族商戰等潛力題材幾乎無人開發。”
對於市場前景,亓仲持樂觀態度:這個市場正在經歷三級跳式發展,從單集付費到短劇+電商的複合模式,未來很可能孕育出中東版奈飛據他測算,直接市場規模可達百億美金,若算上廣告、IP衍生等產業鏈,整體規模將突破500-1000億美金。
亓仲用形象的比喻總結他的市場策略:成功的關鍵在於駱駝+水囊的策略。既要深諳沙漠文化,又要保持足夠耐心。他深刻理解當地觀眾的心理:當中東觀眾為平民女主戴上權力項鍊時,他們購買的不僅是劇情,更是對自身文化認同的情感投射。
(受訪者徐嶽、若水、亓仲為化名)

 👇【 熱門活動推薦 】👇

在全球化浪潮奔湧的時代,"出海"已成為中國企業突破發展瓶頸、開拓增長新空間的戰略必選。然而,國際市場環境複雜多變,跨文化溝通壁壘高築,各國政策法規差異顯著,企業如何在風浪中穩健前行?如何把握機遇,實現從"走出去"到"融進去"的跨越?
別慌,6月28-29日,鳳凰網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將在深圳舉辦即將重磅來襲,屆時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政商學界領袖共話 "中國企業出海" 的時代命題。
屆時,辛選集團董事長辛有志將與知名學者儲殷展開深度對話,分享新消費品牌出海實戰經驗,解碼文化融合與本地化運營的核心策略。助您在複雜局勢中錨定方向,在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詳情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