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明天醒來,我就70歲了

5月18日,是周潤發70歲的生日。
永遠的小馬哥,竟然已經70歲了。
歲月不饒人。出生於1955年的周潤發,就這樣一下子來到了古稀之年。
在多少人記憶裡,他還是當年的模樣?
西裝、油頭,嘴裡永遠叼著一根火柴。用假鈔點菸的模樣,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這麼多年過去,發哥的“西裝殺”依舊手拿把掐。
一切好像沒變,但一切又都變了。
或許你已經對發哥和他的影視作品無比熟悉,今天讓小視帶你來看看,熒幕外周潤發那些不太為人熟知的往事。
影壇樂壇雙“毒瘤”
很多人知道發哥的“毒瘤”稱號,是因為他在影壇被媒體嘲諷的那段“人生低谷”時期——
1980年,25歲的周潤發,因為一部《上海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許文強,從無線電視臺第三期藝員訓練班裡的新秀,一躍成了TVB的那塊“翡翠”。
彼時還是發仔的他,也唱了《上海灘》的同名主題曲,只是他在歌壇的身份過於“冷門”,幾乎很少被人注意到。
同樣彆扭的,還有他的票房表現。
憑藉《上海灘》已經積累了如此高知名度的周潤發,劇本接踵而至,可出演的電影偏偏叫好不叫座,他也成了演員中的“票房毒藥”。
直到1986年的《英雄本色》,周潤發才走出低谷,和電影中蟄伏等待三年的小馬哥一樣,等到了自己盼望的翻身機會。
影壇之外,發哥還是樂壇的“毒瘤”。
他第一張專輯《12分十分寸》,非常玩票性質,一共只收錄了兩首歌。
沒想到就是這張有點鬼馬的專輯,一下子賣出了白金唱片的成績。“毒瘤”到大賣特賣,連張國榮都當著發哥的面說自己很嫉妒。
就像網友說的,發哥自己也不好意思領獎,恐怕是因此才退出歌壇的。
《12分十分寸》是很好玩的勁曲串燒,五音不全的發哥,惹人發笑。
很多人聽到這首歌,可能都是緣於林子祥的《十分十二寸》,結果找歌時無意中打開了名字相近的周潤發版本。
開啟後,大家發現想“撤退”已經來不及了——
“一定是賭神摔下山,摔壞了腦袋後唱的,敲可愛!賤萌!”
“聽完之後,我真是已經無心睡眠……”
“根本停不下來,中毒了”
……
這首歌的魅力,可能還是要親自點開聽一聽才能懂。
這張專輯中的另一首《大丈夫日記》,同樣非常好玩。
這首歌由周潤發以及王祖賢、葉蒨文共同演唱——要同時帶兩位五音不全的“樂壇毒瘤”發哥和王祖賢,很多人都非常“心疼”葉蒨文。
不少人還從這首歌裡,聽出了鬼畜雷軍的網路神曲“are you ok”的幽默感。
三人合唱,是因為三人一同出演了歌的同名電影:1988年上映的《大丈夫日記》。
雖然這部電影的劇情,如今看來有些許離譜。周潤發飾演的周定發,因為一個都捨不得放棄,於是在英國、法國和兩位漂亮女友結婚,腳踏兩隻船——
王祖賢飾演的祖兒、葉蒨文飾演的莎莉。
但它背後,既諷刺了當時香港多妻族的荒誕,同時搞笑、時髦的劇情,還能看到上世紀90年代前後,“無厘頭”耍寶香港喜劇電影的獨特魅力。
發哥出演的《八星報喜》《精裝追女仔》系列,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代表。
在香港電影飛速發展的那個年代,誕生了很多經典的搞笑老片。比如,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等,將票房紀錄一路拉高。
而今年的6月22日,周星馳也要63歲了。
一個時代,真的即將過去。
言歸正傳。
除了專輯《12分十分寸》,周潤發在1990年發行的第二張粵語專輯《舊情人》,同樣也是創下了白金唱片的銷量。
區別於玩票,同名主題曲《舊情人》翻唱自大橋純子的日文歌。
這首歌深情,故事感滿滿,被選為TVB電視劇《真情》第676集片尾曲。而能唱出這些情緒的周潤發,也是因為自己過了幾次情關。
除了初戀繆騫人,周潤發與“舊情人”陳玉蓮的那段往事,更加轟動。
因為陳玉蓮是演員,常常需要拋頭露面。周潤發的媽媽很傳統,對兩人的感情並不滿意。
被孝心和愛情夾擊的周潤發,在母親和女友間難以平衡,在陳玉蓮提出分手後,甚至做了傻事,吞下了大量洗潔劑自殺。
好在,被救了回來。
陳玉蓮和周潤發的戀情,就這樣停在了1982年。
但在後來相關的新聞報道中,劉德華也常被登載其中。
原因是,陳玉蓮正是83版《神鵰俠侶》中,和“楊過”劉德華出演對手戲的“小龍女”。
在《神鵰俠侶》的劇照中,當年22歲的劉德華顯得青澀萬分。
說個題外話,今年9月27日,曾經的“鮮肉”劉德華也要64歲了。
1982年,為情自殺未果、27歲的周潤發,忽然在3個月後的1983年1月22日,官宣與女演員餘安安閃婚。
而餘安安,是《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
可是這段婚姻,只維持了8個月的時間。
發哥閃離的時候,恰逢陳玉蓮的代表作、TVB16週年的臺慶劇《神鵰俠侶》熱播。
周潤發和“舊情人”的全部愛和恨,也至此結束。
沒有黑料和緋聞的發哥,認識了另一位“蓮妹”,也就是發嫂陳薈蓮。
他找到了攜手一生的真愛——
1987年,32歲的周潤發和陳薈蓮結婚。經歷過女兒腹中夭折的痛苦後,發哥選擇與發嫂不要孩子,就此過一生。
除了《大丈夫日記》《上海灘》,發哥唱了很多自己出演的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
比如《監獄風雲》的主題曲《友誼之光》,《我在黑社會的日子》插曲《飛砂風中轉》……
演而優則唱,周潤發在樂壇就這樣淺淺過了過癮。
辦過影展的頂級攝影師
和發哥的樂壇身份一樣,他的攝影師身份可能也沒那麼為人所知。
這個興趣愛好,或許與發哥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南丫島,中國香港境內的第三大島嶼。在這裡生活的人,大都以打漁為生。
1955年5月18日,茅草屋裡一個周姓男嬰出生,父親給了孩子一個不那麼好聽的乳名:“細狗”。
中國人的觀念裡,賤名好養活。但對於大名,一定要飽含好的寓意,比如“潤髮”,能生活得滋潤、發大財。
可是往往,願景與當下存在反差。越希望什麼,說明越缺少什麼。
家庭困難的周潤發,父親早逝,只能靠母親早出晚歸賺錢維持生計。高中沒畢業的他,就開始出去幹活,為了賺錢嘗試過各種工作——
在攝影器材店裡當小工,在賣照相機的地方推銷照相機……
18歲,周潤發看到了香港無線電視藝訓班的廣告。
和自己的乳名一樣,瘦弱的他並不被人看好。只有無線的高層鍾景輝,覺得周潤發有明星相。
在香港無線電視藝訓班時期,周潤發開始對攝影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但光有興趣還不夠,還要能打動別人。
1997年,迎接香港迴歸的大型影展上,周潤發的姐姐用化名拿了周潤發的三張照片參展。
其中一幅以西紅柿為全景的照片,拿下了三等獎。
除了得獎,周潤發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不少專屬於那個時代的回憶。
比如這張,1990年34歲的張國榮。
“努力keep fit後的張國榮,已恢復昔日狀態。架起墨鏡,在黑衣與麖皮褸襯托下的他,少了幾分柔,多了幾分剛,頗有點像重出江湖的冷麵殺手。”
“哥哥”張國榮比周潤髮,不過小一歲而已。如果活到現在,也是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彼時,35歲的發哥和張國榮一起在法國拍攝《縱橫四海》。
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是鐘楚紅。
周潤發用鏡頭,同樣記錄下了剛滿30歲的鐘楚紅。
張國榮藝術研究會發布這張照片時,配文:
“礦泉水,牛角麵包,餅乾,鐘楚紅、張國榮與陳芸蓮在尼斯享受一個懶洋洋的下午。”
黑白菲林是那個時候,周潤發最常用的相機。
2006年,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時,他用黑白菲林記錄下了和自己演對手戲、正在化妝的鞏俐。
這張照片後來被周潤發捐給了王菲李亞鵬創辦的“嫣然基金會”,被拍賣到了318萬。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41歲的鞏俐扮演的是27歲周杰倫的母后。
兩人的年齡差,不過14歲。
這部電影圓了鞏俐長久以來的“女皇夢”,後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當仁不讓的“鞏皇”。
發哥,在變老。
他身邊的演員們,也在變老。
當發哥慢慢從鏡頭的中心,成了鮮花邊的配角,他也成了鏡頭之外的觀察者。
他有多沉迷攝影?說一個細節。
發嫂經常會在找不到發哥時,去暗房敲門找他。
因為發哥一沖印作品,就會忘記時間,經常沒日沒夜在裡面待24小時都沒感覺:
“我非常喜歡在暗房沖洗照片的感覺,你為了這個畫面努力過,但並不能確定會看到什麼,所以每一次都會充滿期待,因為或早或晚,總有驚喜會出現。”
2024年底,周潤發舉辦了《香港·晨》慈善攝影展,精選了他的30幅作品。
展覽的主要作品,是一張在雨中的維港照片。
在黑白菲林外,周潤發也逐漸嘗試起了數碼相機。黑白的畫面,開始有了色彩,他攝影的主題也慢慢走入人們身邊——
成為香港的城市百態、人事物。
他常在香港中環做運動,就會隨手帶上相機,記錄這裡。
因為這裡曾是他做演員前,為了謀生賺錢做過不少工作的地方。
每個普通的打工人,都好像當年拼搏的他。
而這場慈善影展,經拍賣、扣除成本後的款項,被捐給了慈善機構。
來自底層的他,知道底層的艱辛。
被寫入教科書的榮譽人文學博士
很多人可能了或多或少解過,周潤發和發嫂的公益慈善事業——
他將56億身家捐出,還說是太太的功勞,是對方要求捐,自己賺錢很辛苦。
短短幾句,情商拉滿。
自幼家境清貧的發哥,成為影帝后至今生活低調樸實,為很多人稱讚。
很多人,都發過在地鐵上偶遇周潤發的照片。
雖然早已成為影帝、大明星,他仍舊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身旁沒有任何的保鏢或者工作人員。
一身行頭和地鐵上其他的香港市民,並無多大區別。
除了地鐵,網友們在香港各種偶遇發哥。
比如,菜市場。
超市門口。
還有小飯館。
就像我們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一樣。
發哥愛自己長大的這座城市,這片土地。
他多次以香港大使的身份,幫助推廣香港的工商和旅遊業。除了捐款外,成立慈善基金會,以此幫助更多弱勢群體。
這並非他老去後,已經擁有名與利後,在歲月裡的內心沉澱——
早在1990年拍攝《縱橫四海》的時候,發哥就向張國榮提議,要成立“榮發慈善基金”。
張國榮覺得名字有點土,改成了“潤國基金會”,發哥還說想要兩人分別寫自傳,收入都捐贈出去。
彼時,發哥不過35歲,剛過而立之年。
雖然計劃沒有實現,但現在他和發嫂的基金會,不斷用相機記錄下周圍人的生活,都在默默實現著自己年輕時的想法。
所以,這樣的發哥,也被香港浸會大學授予了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同時被美國《時代》週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獲頒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
最重要的是,他的奮鬥歷程還被寫入香港啟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成為香港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
在這篇課文中,他和岳飛、孫中山、張福林等齊名。
這樣的殊榮、這樣的人生心態,翻遍娛樂圈,真找不出幾人。
40歲從頭開始學英語,勇闖好萊塢
發哥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媒體評價說是因為他形象健康、沒有什麼黑料,一直為港人、華人爭光。
1995年,《和平飯店》上映後,發哥轉戰好萊塢。香港電影,也逐漸從此時步入衰落期。
發哥的一個回頭,彷彿在向那個黃金時代告別。
這部電影的主演中,還有一個熟悉的名字,葉童。
1984年,周潤發和葉童一起出演了劇情片《等待黎明》。
那一年,葉童21歲,周潤發29歲。
葉童是剛剛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的新人,而周潤發靠著《等待黎明》首次拿下了影帝稱號,而且一拿就是雙料影帝。
等到兩人1995年在《和平飯店》中再次合作時,彼此的成長都非常顯著。
葉童已經靠著1992年的《新白娘子傳奇》裡的許仙一角,火遍大江南北。
十年,十年,又十年。
2025年,在《浪姐》乘風破浪、不掩蓋白髮與細紋的葉童,已經62歲,成了《浪姐》節目中歲數最大的姐姐。
回到20年前,1995年的6月,周潤發和發嫂啟程奔向好萊塢。
拿了不少影帝的周潤發,這時已經40歲。可去了好萊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他英語底子很差,每天會花費兩個小時專門上課,從最基本的開始學起——A、E、I、O、U的發音。
這個過程,非常辛苦。
因為日常口語並不能支撐他的好萊塢職業生涯。他必須達到能夠出演電影的程度才行,而且還要學習很多專業詞彙,比如拍攝現場的電影專業術語,以及各種俚語、俗語甚至罵人的話等。
但他做到了。
大家都知道,作為好萊塢主流商業片中首批擔任男主角的華人演員之一,發哥轉戰好萊塢有里程碑的意義。
可這背後的付出與辛酸,沒多少人瞭解。
尤其是他在《唐探1900》裡流利的英文對白,和一身華人街老大的氣場,讓很多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個從南丫島走出來的、家境貧寒的男孩。
但發哥激勵他人的,不只是40歲學英語,還有他年近70歲,仍然堅持演戲,以及不斷超越自我,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他不止一次,被人偶遇在北京朝陽公園跑步。
絲毫沒有架子,和大家親切合影。
或許是古稀之年的他,從社會底層一路走來,習慣了保持謙遜。
又或許是,他不斷用鏡頭記錄生活,持續看見那些最細微之處的情緒與真實。
他沒有停止過幫助他人,並且持續鼓勵別人多做記錄,自己身體力行保持記錄的習慣。
人生,不就是一個大型的紀錄片嗎?
那些被記錄的點點滴滴,使你成為今天的自己,變得有跡可循。
如他一樣,我們同樣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熠熠生輝,保持記錄、不要麻木,鼓勵自己,無論何時開始都不晚。
最好的發哥,70歲生日快樂。
請你慢點老吧,黃金時代或許會過去,但看到這些影像、文字和照片,我們時刻都能重回那一天。
那一天,25歲的發哥站在潮起潮落的上海灘。後來,刀光劍影、愛恨情仇、是非成敗,都碎進了時間的河流……
點選播放《上海灘》主題曲
監製:視覺志
編輯:Haruka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