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過年給老人送什麼,那你可以考慮一下這本提醒老人天氣變化的檯曆|一個禮物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不出意外地成為了有資料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2025年,情況似乎不會變得更好。
“大寒”已到,北京的各大冰場仍不敢貿然開放,期待中的雪後北京更是遙遙無期。南方地區的氣溫更是如過山車一般。
2023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全球變暖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已經到來。”當氣泡不斷衝出水面,沒有人能忽視眼前發生的一切。
在氣候變化的相關議題中,“氣候與健康”被廣泛關注。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表示:極端天氣加劇了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腦血管疾病,以及與精神健康和糖尿病相關的疾病。
我們正在經歷的極端天氣,對老人來說是更大的問題。
2024年8月,我們邀請了擁有16年臨床經驗的全科醫生盧輝,他同樣觀察到了氣候變化對於老人的影響:

天氣變化越來越頻繁,老人們飽受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疾病的困擾;極端氣溫越來越常見,老人們面臨中暑、凍傷的風險。

老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氣候變化,但他們卻是最直接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人群之一。
▲ 盧輝在一席演講:《沸騰的氣候,脆弱的健康》
在自然之友玲瓏計劃的幫助下,盧輝在廣東省肇慶市的鄉鎮地區開展了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氣候適應能力提升計劃。
▲ 在養老院進行調研的盧輝
在科普專案開展過程中,盧輝收集到了許多問題:
老人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
或許在以下的場景和對話中,你也能發現自己需要的答案。
警惕冬季氣溫驟降
當提起氣候變化的時候,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氣候變暖,只有在天氣炎熱的時候需要多加提防。
但近年來,我們經常能看到新聞中提到,有些老人長時間處於戶外,導致昏迷,甚至面臨生命危險。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氣候變化對老人身體的影響?
聽一聽盧輝的解釋:
扇子比空調更健康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觀點:扇子/自然風比空調更健康。很多老人因此在生活中不愛開空調,這也愁壞了不少人。
那麼,這種觀點真的正確嗎?如何更加健康地使用空調呢?當家裡有這樣的老人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勸導他們?
久病成“預報”
在臨床上,盧輝見到了太多患有慢性病、風溼病的老人。每當天氣發生變化,這些老人就苦不堪言,“比天氣預報還要精準”。
當我們的家中有這樣備受天氣變化影響的老人時,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看了上面的問答,或許你也發現家中的老人面對著相似的問題,卻因為自己也對氣候變化不瞭解、不在老人身邊,而無從下手。正巧,我們想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一本健康檯曆
此前,盧輝整理了一本《高溫熱浪天氣下老年人健康防護手冊》,包含了對於常見健康問題的解答。
現在,盧輝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款2025氣候檯曆,對氣候敏感性疾病進行了系統地整理和解釋。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盧輝深刻地意識到,在疾病尚未發生或處於早期階段、萌芽階段就進行預防,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本臺歷正希望幫助大家建立起關於氣候適應性疾病的預防意識。
特別是對資訊獲取渠道有限的老年人來說,一本能夠每天檢視的檯曆,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取關於疾病的資訊。
氣候變化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更加危險。
在臨床上,盧輝見到過很多獨居老人的病例,例如高溫中暑沒有及時被發現、身體疼痛無人照護等等。當被送往醫院時,疾病往往發展到相當嚴重的階段。
在外的子女,很難及時提醒、隨時關照。這時候,一本臺歷就能夠起到小小的幫助。
更何況,即便住在一起,作為普通人,我們對於氣候變化與健康的關係也知之甚少。
或者有些老人習慣了固執己見,不願聽子女的勸告。這本專業醫生製作的檯曆,老人們也許會更加信任。
作為市面上第一款氣候方面的針對性關愛關懷檯曆,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外,它還介紹花粉過敏、蚊蟲叮咬等常見疾病,並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
設計上的考慮也讓它非常適合老人使用:
1.兼顧實用性和科普性:
將疾病的介紹和應對的措施,與高發月份相對應在每天檢視日期的同時,就能瞭解到最近需要防範的問題。
2.方便老人閱讀:
這本臺歷的關鍵內容使用亮色突出,字型大小合適確保老人能夠有效閱讀。
剛巧過年,可以把這本臺歷作為新年禮物帶回家,送給家中的老人。
如果不能見面也沒關係,最近微信小店上線了“送禮物”的功能,還可以定製給家人的新年祝福。
點選圖片,試一試吧👇👇👇
敬請留意:
本商品旨在科普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內容供使用者參考。
如有不適,請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線下就醫。
編輯丨方生
設計丨陳麟
拍攝大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