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堅持日行一萬步會發生什麼事?她實測後發現意外結果

(取材自pexels.com@ Tobi)
“日行一萬步”被廣泛視為健康生活的黃金標準,但這一目標是否名副其實?《Parade》雜誌記者喬絲琳·索利斯-莫雷拉(Jocelyn Solis-Moreira)以親身實驗揭開真相:經過一個月嚴格實踐,她發現這一數字對體重管理的作用遠不如預期,卻在心理健康與體能提升方面帶來意外收穫。  
喬絲琳坦言,自己過去並非步行愛好者。作為健身房常客,她專注重量訓練卻對跑步機避之不及,日常步數僅1千至3千步。然而,當聽到“有人靠走路減重95磅”的傳說後,她決定以科學態度驗證這一目標——今年3月,她啟動日行萬步挑戰,並全程記錄身心變化。  
挑戰初期,喬絲琳經歷了典型的新手掙扎。前三天,她需強迫自己完成目標,甚至常拖延至深夜“衝刺”。運動生理學家米莉卡·麥克道爾(Milica McDowell)指出,萬步目標常因耗時及對骨骼肌肉的高要求令人卻步,而喬絲琳的體驗印證了這一點:最初幾日,她的小腿與下背部痠痛難忍,直至首周尾聲才逐漸適應。  
進入第二週,喬絲琳的“拖延模式”仍在持續。為增強責任感,她向親友公開挑戰,甚至將散步發展為社交活動——好友相伴同行,家人則化身“監督員”,在她久坐時調侃提醒。這一週,她意外發現步行後的“能量爆發”:完成目標後,她會額外進行拉伸或核心訓練,且白天的情緒顯著改善,夜晚入睡更輕鬆。  
轉折發生在第三週。喬絲琳的體能突飛猛進:耐力提升、思維更清晰、心情更愉悅,甚至開始享受清晨散步。她調整策略,將步數拆解為每小時5-10分鐘的碎片步行,往往下午四點前就能達成半數目標。至第四周,她已能自然早起完成大部分步數,拖延的“心魔”逐漸消退。  
一個月後,喬絲琳的體態更挺拔,肩背不再佝僂,但體重卻從165.1磅增至167.6磅,令她困惑不已。進一步檢測揭示:體脂率未變,但肌肉量增加1.7%,遠超同齡女性平均水平。這一發現解釋了“增重之謎”——肌肉增長抵消了脂肪消耗,導致體重資料“停滯”。  
麥克道爾指出,儘管研究證實規律步行對心臟健康與情緒有益,但“萬步神話”常被誇大。她強調,設定高目標能提升運動頻率,但無需因未達成而氣餒。喬絲琳也總結道:“日行萬步並非減重捷徑,卻是探索身體潛能的契機。我的肌肉在增長,意志力也在增長。”  
如今,喬絲琳將每日步數維持在7千至1萬步之間。她認為,比起盲目追捧數字,傾聽身體需求更重要:“有人適合衝刺萬步,有人偏好碎片運動,關鍵是找到讓自己堅持的方式。”這場實驗不僅顛覆了她對步行的認知,更揭示了一個真理:健康的目標,應是讓身體與心靈共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