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怒開10000家外賣店,全都沒有堂食?

家人們!我震驚了!今兒早上起來,瞅見東哥開始整炒菜,要自己開外賣店了???
我尋思要是真能把外賣店都弄成明廚亮灶,衛生標準線上、價錢還親民,那東哥也確實做了件好事。
但就是奇怪,東哥前腳剛把沒堂食就不準進京東的口號喊出去,後腳咋就親自下場搞純外賣店了?

我仔細看了看東哥乾的炒菜事業,更加震驚了🤯
我原以為東哥要乾的,是像美團在搞的浣熊食堂,邀請老鄉雞、紫燕百味雞這些大店入駐,給它們提供場地能溯源的食材。再透過攝像頭直播,讓消費者看到全透明廚房監管
(浣熊食堂明廚亮灶直播情況圖👇

(來源:大象新聞)
結果東哥準備乾的模式其實是自己僱廚子做外賣?
從菜品研發就開始自己搞,哪怕是個西紅柿炒雞蛋都得是東哥廚房現炒的!這樣還不夠呢,這盤西紅柿炒雞蛋還必須是合夥人大廚整的!這啥意思?等於說東哥花100萬,買下這盤菜的配方,然後讓僱的大廚在東哥廚房裡炒好了再打包賣。

(來源:公眾號@京東黑板報)
我看報道里說不少品牌店都已經在排隊,準備成為首批合夥人了,像是費大廚、紫燕百味雞等等都報名了。
但我有點疑惑,這些店報名圖啥啊?我咋沒看出來有啥好處?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要是在東哥的七鮮小廚,就能點到費大廚的辣椒炒肉,還外賣送到家,我為啥非要去費大廚吃?
像咱熟知的這些連鎖餐飲,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超級大單品。這個大單品就是品牌價值的核心所在,甚至可以說是安身立命之本。
像是費大廚的辣椒炒肉、巴奴的毛肚、太二的酸菜魚……很多時候,顧客就是衝著這一道菜去的這家店,這道菜就是品牌的靈魂。
(像這些品牌,一般都把最受歡迎的菜品
放在門店最顯眼的招牌上👇

現在東哥掏100萬就把品牌吃飯的傢伙買走了?之前美團搞浣熊廚房,品牌願意入駐,我能理解,因為那些品牌還是自己的呀。
但現在,東哥是做了個自己的廚房,品牌就成了他的配方供應商了。
這樣一來,誰還非要點品牌自己的外賣店,吃到嘴的是一個配方一個味兒,不就完事了?
這對商家來說,也是一種品牌價值的流失,自己苦心經營的產品把配方一賣,對方想做平替,想走低價,商家不就完全沒有活路走了?

而且,東哥又搞平臺又搞廚房,還買人配方,入駐商家能樂意嗎?
商家咋能不擔心自家品牌以後被東哥自己的七鮮小廚,按在地上摩擦?東哥要是把手裡捏著的平臺流量,神券大禮包呼啦啦全塞給親兒子咋整?
更別提前些日子,淘寶又捲起了新一輪外賣大戰,導致京東的日訂單在達到2500萬單峰值後,就一直在下滑了。本來就剩仨瓜倆棗的流量了,現在東哥還整個自家外賣店進來,這不是讓其它商家更要喝西北風去了。

(來源:澎湃美數課)
再說,這些報名入駐的品牌,配方都交上去了,以後拿啥打呢?
咱想吃口辣椒炒肉就多了個七鮮小廚的選項,商家心裡能高興嗎?這不是憑空多了個競爭對手嗎?

所以說,裁判員(平臺)➕運動員(自營)這條路,很難走通啊,新氧就是個例子。
新氧最初是做醫美引流平臺的,是給所有合作醫院分配流量的平臺,就好比是裁判。但後來,它自己下場開了醫院,搖身一變成了運動員了。
儘管新氧CEO一直承諾,不把平臺流量導給自己的線下診所,但還是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其他合作醫院對平臺的信任。畢竟,誰會相信一個自己也參與比賽的裁判,能真正做到公平呢?
新氧自己也發現了,做平臺又做診所確實是個尷尬事,所以也在努力逐漸地往線下診所轉型。轉型之後,股價暴力反彈。

(來源:每經網)
那東哥咋想的呢?
我去查了一番,發現外賣平臺的核心收入,主要來源於向入駐的商家收取佣金、線上營銷服務費。
(以美團的情況為例,佣金線上營銷服務
收入佔比在2024-Q4提升到了56.3 %

(來源:新浪財經)
現在又想開外賣店,跟餐飲店一樣,大廚做好後直接把菜賣給咱消費者,想把這兩頭都跑通,哪能這麼容易?
(餐飲店的收入報告,主要列的都是銷售額
也就是消費者花錢的部分👇

(來源:老鄉雞招股書)
嗎的,寫到這我咋感覺東哥現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到處砸錢開戰呢?今天打外賣,明天干醫美,後天戰門店……開戰開戰!全都開戰!

去年八月國補開始後,京東第四季度的營收庫庫增長了。難不成是國補帶來的這波收益,給了東哥很大底氣,於是乎開始全方面花錢戰鬥?

(來源:京東財報)
但東哥啊,咱這攤子是不是鋪得太大了?每個領域都想用百億資金砸出個響兒,但哪個又是100億能輕鬆搞定的?
就說這戰略目標1萬家外賣店,聽起來嘎嘎🐮,可太有魄力了!

來源:公眾號@京東黑板報)
但東哥知道現在咱自己本土品牌,已經做到一萬家門店的餐飲,有幾家嗎?
我查了一下,也就蜜雪、瑞幸、華萊士、正新雞排4家實現了。雪王和瑞幸狂飆加盟也都花6左右才做到破萬。
到了東哥這兒,感覺就像是茶餘飯後的一個小目標,萬店而已,小小計劃一3年內搞定!咱東哥就是這麼自信又樂觀,讓行業看看啥叫真效率!我還發現,不管東哥做啥,10000家都不過是起步價罷了。

(東哥之前說已經成功開了150家藥店了,
最新資料快兩年了還沒告訴大夥呢)

現在的東哥,像是亦莊李子柒。好像成了一個為了喝一杯奶茶,要從養牛、種茶葉開始的人。
他得先養牛,再去擠奶,然後去種茶葉炒茶,接著去生產包裝,生產吸管,最後自己搖奶茶喝到嘴裡頭,對了,連外賣也要自己送。

(來源:抖音@李子柒)

我琢磨了一下,這種啥都通吃的模式,至少有兩個大問題。
1️⃣個:它根本上違背了現代商業的基本規律。
現代商業文明的核心是分工與協作,以此實現效率最大化。更聚焦的企業,往往戰勝大而全的。啥事都想幹一遍,啥都幹了,看似很強大,但實際上效率和專業度都大機率打了折扣。
2️⃣個:主動得罪了所有的合作伙伴。
東哥咋把一個產業鏈上所有的事都做了啊?把上下游所有的錢都掙到自己的口袋裡。
網友也覺得東哥做得絕了,搞了半天,之前大張旗鼓清退那些“沒堂食”的店,合著是給自家開一萬家外賣店騰位置呢?

這樣一來,以後誰還敢跟你合作?誰跟你交朋友?

一頓分析下來,我腦子裡浮現出一個熟悉的故人,這東哥咋越來越像特朗普了啊?什麼都要搞,所有事都要整出點動靜上新聞,還都得上頭條,把節目效果拉滿……

現在東子這戰線越拉越長,佈局越來越廣,動靜越來越大。用眼花繚亂的操作,吸引了大夥的目光,賺足了節目效果。
而且啊,東哥這波花式折騰,硬把我好端端的恒生網際網路ETF 513330煉成了恒生外賣指數眼下光伏、煤炭、水泥都在反內卷,股價呼啦啦起飛,我就盼這陣反內卷春風趕緊吹到網際網路——讓東哥少點燒錢大戲,多點現金回報,好讓我的投資也沐浴一下漲停的春風!

最後弱弱問一句,東哥這些個操作是高瞻遠矚,要下一盤大棋嗎?我咋沒看懂😭是我格局太小嗎😭評論區有懂的家人,展開講講嘛?
作者:比比
責編:比比
主筆:菁菁
設計:頓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