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謊言之上的第四種謊言

      前三種謊言是什麼?它是一句西方諺語: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英文: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主要用來諷刺一些使用統計數字支援、但毫無說服力的分析報告,以及人們傾向於貶低那些不支援其立場的統計結論。
      三種謊言源於19世紀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此後經美國著名文豪馬克·吐溫之筆,被廣泛傳誦,原句載馬克·吐溫的《我的自傳》:“(統計)數字經常欺騙我,特別是我自己整理它們時候。”在此類情況下本傑明·迪斯雷利的評述經常正確有效:‘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現在,“大學排名”被戲稱為“第四種謊言”。
      大學排名的名聲和地位何其高,它對於考生和家長的影響何其大,對那些被排名的學校的招生和名望的影響何其大,是眾所周知的。
      大學排名對被排名大學的教育品質和聲望的共同認知產生巨大影響。在錄取率下降和大學錄取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些排名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性急劇上升。
      但鮮有人知道大學排名背後的貓膩。
      著名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戳破了“大學排名”的謊言。他犀利地揭穿了備受追捧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佳大學榜單,破了就是“皇帝的新衣”。而且,可悲的是這種謊言大家都心知肚明,卻樂此不疲,相互遊戲人生。
      格拉德威爾,英裔加拿大人,身兼記者、暢銷書作者和演講家,曾是《華盛頓郵報》商務科學專欄作家、《紐約客》雜誌專職作家,所出版所有圖書均列《紐約時報》暢銷榜,創造書市神話,獲得“加拿大總督功勳獎”,被《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格拉德威爾在他的播客系列《修正歷史》中非常有啟發性的一集,題為“排名之主”,深入探討了支撐《美國新聞》年度排名的可疑統計過程。根據格拉德威爾的說法,這個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學排名榜單,其主要因素是“同行評估分數”,即由其他大學校長、教務長和招生主任的評估彙總得出的評分。
       這些大學校長、教務長和招生主任是如何評估他們的同行呢?
      格拉德威爾指出,並沒有一個方法或嚴格的過程來得出他們的評分。許多同行評估者唯一參考的是前一年的《美國新聞》排名!格拉德威爾詰問:如果你是達特茅斯學院招生主任,從未踏足杜克大學的校園的,你怎麼知道他們在教育學生方面的表現如何?
      這個高度可疑的排名系統還考慮了捐贈基金規模和畢業率等因素(雖然程度不如缺陷明顯的同行評估分數),但它延續了高等教育本應摒棄的偏見,包括對以白人為主的機構和富學生群體的偏好。格拉德威爾展示了由黑人1869年開辦的迪拉德大學這樣一所的歷史悠久的大學,如果招收更多富有的白人學生,它的排名理論上可以提高。但是這不是很荒謬嗎?
     《美國新聞》的大學排名是一種專制,如果那個教育機構拒絕向《美國新聞》分享統計資料,或拒絕參與同行評審,很快就因此而受到懲罰——降低分數和拉後排名。格拉德威爾舉了第一個拒絕參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大學排名的裡德學院的案例。裡德學院認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方法不能反映課堂質量。
      裡德學院成立於1908年,是一所私立、自主的文理學院,也是美國蘋果公司前總裁喬布斯的母校。它強調自由藝術教育和批判性思維,其學術環境被譽為全美最具挑戰性之一,以其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嚴格的學術標準而聞名。因為專注學術,以奇多的博士校友著稱。其博士所佔畢業生比例在美國大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加州理工學院和哈維·穆德學院,但名聲遠不及加州理工和哈維·穆德學院,有多少人知道這所百年老店?
      而其他學校試圖透過向《美國新聞》提供誤導性統計資料來提高他們的排名。格拉德威爾舉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案例,說道:“哥倫比亞大學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的排名,從2022年的第二名急劇降低到到2023年第十八位。這一壯舉證明了這些排名本身有多麼可疑。”
      格拉德威爾指出,除非家長和學生不再如此重視大學排名,否則《美國新聞》這些機構將繼續迫使學校按照他們的條件參與。如果不參與,他們就像對裡德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那樣,把你的排名大大靠後。這種大學排名最不幸的影響,是它們創造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排名靠前的學校吸引了最優秀的學生,這反過來又延續了惡性迴圈。
      說“大學排名”是謊言,你信嗎?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知道國人更相信“大學排名”,家長和考生都以此為依據選擇大學,如常青藤大學、世界排名前十,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