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招生官最常說的5個謊言揭秘!聽聽就得了,信了就是真傻….

美國大學招生錄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透明公開,招生官也絕不像他們裝的那麼傻白甜。是的,招生官會說謊。有時謊言重複多了,可能連自己都信了。如果你不想被矇蔽雙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教你如何快速識破這些謊言。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
謊言一
“我們在評判你能否入學時,不會考慮你的支付能力。”
很多美國大學為了鼓勵更多人申請,會把這句話寫在官網上:“We do not consider your ability to pay when weighing your case for admission.”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如果美國大學真的不在乎你付不付得起學費,那它就會動用自己的校友捐贈基金,幫所有學生都免除學費,這麼做長期可能會導致學校破產。
精明的美國大學不可能冒這個險,因此絕大多數學校會在申請中詢問學生是否需要經濟資助?你以為他們真想幫你?
想多了,對於國際生申請者,他們只是想篩選有誰有能力全款付學費。只有那些對國際生採用Need-Blind政策的學校,才是真正不在乎你的支付能力的。
目前這樣的學校全美有8所:哈佛、普林斯頓、MIT、耶魯、達特茅斯、布朗大學(2025年開始),以及文理學院中的阿默斯特學院和鮑登學院。
謊言二
“校友子女申請者只有微弱的錄取優勢。”
美國大學這幾年有意在官網上弱化Legacy申請者的存在,並且對外宣稱:校友子女申請者的優勢僅限於,只有當TA跟普通學生條件差不多,學校才會優先考慮前者。
事實真是如此嗎?從資料上來看並不是。
賓大Class of 2022早申請中25%的錄取者都是校友子女,美國大學在早申請鎖定Legacy錄取早已是常規操作了。
另一種騷操作是,讓校友子女和鉅額捐贈者子女

休學一年再入學,

這樣他們的成績和標化就不會影響學校的新生資料,哈佛的Z-List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最近幾年有些學校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今年7月卡內基梅隆大學取消Legacy錄取,校友子女或親屬不再在該校錄取中佔據優勢。
採取同樣政策的還有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盛頓大學和阿默斯特學院。
謊言三
“英雄不問出處,學生從哪個高中來不重要。”
你經常能在美國大學宣講會上聽到招生官說類似的話,說他們對所有高中都一視同仁,只要你有能力、是個人才都會被錄取。
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會有美國大學對口高中(Target School)這種存在呢?為什麼像Exeter、Andover這樣的美國高中,每年家長們擠破了頭都想把孩子送進去呢?
頂尖美高和國際高中持續向美國頂尖大學輸送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在進入大學後持續保持好的成績,因此大學招生官更傾向於在他們熟悉的高中持續錄取學生。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算一種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y)。
我們過去寫過一篇深度好文——“高中留美與讀完國際高中在出國,區別有多大”,從多角度論證了:近幾年,中國大陸地區申請者成績單不被美國大學招生官信任。頂尖美高和頂尖國際班的成績單對申請頂尖大學有很大加分。
感興趣的朋友歡迎考古去看看。
謊言四
“學生無需透過訪校向學校‘示愛’,我們不衡量你們展示出來的興趣。”
這是絕大多數美國大學官網都會羅列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興趣指標(Demonstrated Interest)曾是美國大學考量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他們希望你加入學校的郵件列表、參觀校園、參加線上線下的資訊會,點選他們發給你的郵件連結…所有你做的向學校表明真實興趣的事情,都可以歸結其中。
為什麼學校會關注你的興趣指標呢?
因為學校很在乎入學率(Yield Rate),這是權威排名U.S.News會參考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一所學校入學率下降得太快,會對排名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確認學生拿到Offer後是否真的會入學,有些美國大學會追蹤「興趣指標」,來看你是否對他們真的感興趣?
不管大學怎麼嘴硬,我們作為申請者還是應該擺足“追求者”的姿態,對學校表現出十足的興趣。大學總是希望錄取那些跟自己“雙向奔赴”的同學的,大家儘量用真誠去打動招生官吧。
謊言五
“亞裔和國際生在申請中不會被歧視。”
如果此話當真,那麼之前被16所高校拒絕的天才亞裔高中生Stanley Zhong估計要氣吐血了。
他GPA 3.97、SAT 1590、酷愛程式設計的他拿過不少獎項,甚至在高二時就創辦了自己的公司。Stanley有如此漂亮的履歷,申請時卻接連被MIT、斯坦福、UCB、UMich等16所學校拒絕。更令人意外的是,谷歌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破格錄取他為軟體工程師。
這條件換做是非裔美國人,估計早就喜提哈耶普斯全獎錄取了,谷歌都比美國名校有眼光。
然而Stanley Zhong只是亞裔在美本申請中被不公平對待的冰山一角,還有無數亞裔有冤無處申。
國際生就更不用說了,本身難度就比美國學生要高上幾個等級。外加上這幾年疫情,招生官對大陸學生學術背景的普遍不信任,更是讓申請變得難上加難。
儘管6月底美國最高法院平權法案禁令,要求美本錄取不再考慮種族因素,招生官可能會收斂一點,但這些禁令畢竟管的是美國人,跟國際生關係不大。
歲月靜好的終究是他人,咱們國際生還是得在美本申請路上負重前行吶。
Reference:
nypost.com
triblive.com
dailymail.co.uk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