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到江蘇讀者陳先生的一條留言提問,看完我很唏噓:
「和叔好,從青年的時候關注你,如今也慢慢步入中年了,步入中年後,我最近有個疑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
步入中年,我感覺交友和維持老朋友關係很困難,至少對我而言。就是我是有這個意願結交新朋友,維持老朋友關係,但是實際生活中,一個是感覺老朋友都在慢慢失去,要麼因為對方換了城市,因為距離變遠,慢慢失聯,要麼因為雙方工作中沒有交集,慢慢失聯。
對我個人來說,我似乎只能透過需要雙方定期合作某件事情,來維持,我很難透過純粹的友誼來維持關係。而關於結交新朋友,同樣的,我一個是困惑於透過什麼樣的渠道,可以結交到新朋友,一個是自身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具體做什麼樣的事情,可以結交到新朋友。感謝解答。
來自從青年到中年,多年的關注者。」
陳先生,你的感受是對的。
十一年前的十一月,也就是在你關注我這個賬號的六個月之後,我翻譯過一篇《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人過三十交友難》。這篇文章經我翻譯之後傳播甚廣,我想你應該讀過,你內心的疑惑其實可以在其中找到明確的答案。沒錯的,不需要等到中年,現代都市人在三十歲之後交友就已經開始很困難了。
陳先生,我翻出十一年前的舊文,我反覆確定你的感受,這已經是近乎於明示的暗示:事情就是這樣,事情就會這樣。但我想,即便到了這樣的程度,你可能還是會繼續問我:透過什麼樣的渠道,自身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具體做什麼樣的事,才能夠結交到新朋友。你甚至可能還有點氣惱:為什麼你就是不肯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呢?
因為你不肯接受事物原本的樣子呀,陳先生。人到中年就是會交友難,這是個事實。選擇接受這個事實是最輕鬆的,你的問題來自拒絕接受,堅信一定存在其他解法,為此甚至願意去做出一系列改變。
臺灣作家李敖刻薄小氣了一輩子,每句話都在自我炫耀,但偶爾也會說出一些人生真諦。有一次他說起自己中年之後的交友原則,我把它總結為八個字:新人不增,遇缺不補。這句話沒問題,大概也是很多中年人此刻的現狀。
而陳先生你不同,你要加新人,你要補舊缺。我說你的問題出在自身,而且問題和朋友不朋友沒多大關係。
如果用四季來比喻人生,中年就是秋天。秋天對農人而言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收穫或者是豐收,這是正面的說法。但人們並不會提到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豐收的同時也意味著分離,農人和土地分離。對於農人而言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土地。但是收穫季結束,他在田地裡就再沒什麼事情可以做,只能告別他心愛的土地,回家閒下來過冬。
中年人也是如此。家庭到了收穫季,事業到了收穫季,人生總體上也處於收穫季。凡事告一段落,這時候麻煩就不請自來。房貸車貸已經交完,伴侶太熟悉已經沒什麼話說,孩子考上大學出去工作就此離開,事業也已經爬到透明天花板再無寸金的可能。這些就是麻煩的起源—
之前你你操勞一二十年,當你每月供房的時候雖然覺得很辛苦,但是你覺得有意義,因為你在為自己構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供養和培養孩子也很辛苦,但是你覺得有意義,因為那是你生命的延續,那是你為人父母的責任。在職場工作努力做業績努力往上爬也很辛苦,但是你覺得意義非凡,因為你不單因此可以供養家庭,你更以此證明你在你的領域內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現在,你已經體驗了,你已經擁有了,你已經證明了,然後呢?
然後就是人到中年所有人需要面對的真相時刻:愛人到最後不過是熟人而已,子女到最後不過是為他人培養而已,事業到最後不過是成為一顆大一點的棋子而已,還有房子車子,一個水泥盒子,一個鋼鐵籠子。但是你的確辛苦了很多年,付出了很多年,但這時候你感覺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為了別人而活著,似乎並沒有為自己活過幾天,人生並非享受,而是更像一場漫長的勞役。自己的人生並不真正擁有什麼,人到中年一切都在遠離自己而去。生活因此崩解,意義因此崩解,於是你迫切想要為自己做點什麼,這時候你想:我也許需要些朋友來填補這些分離之後的空白,也許在那麼多年之後,我終於可以為自己去做點什麼。
陳先生,你看,你我之間的分歧就在於這裡。你認為你需要朋友—雖然你不曾說你要朋友來做什麼,不過我大概能猜到背後的原因。而在我這裡,卻不認為結交幾個朋友是解決之道。請原諒我的殘酷:你不曾經深信愛情麼?你不曾經深信天倫之情麼?你不曾經深信事業和金錢的力量麼?你不曾深信房子和車子帶來的滿足和保證麼?那它們現在又是怎麼失效的呢?
如果它們現在已經不能繼續讓你覺得滿足滿意,內心充實,充滿幹勁,那麼你又憑什麼認為你繼續找尋下去,從愛人、家庭、孩子、事業、房子車子珠寶字畫這些東西之外,又能找到一樣管用的東西呢,又如何知道朋友這種存在能夠持續起效?會不會這個找尋的方式本身在一開始就有問題呢?
最近我在想,什麼是「中年危機」?如果今天要我給出一個答案來,那麼我會說:中年危機就是一個人從上學到工作,一直被社會訓練,最終變成一個無法自全的人,一定要依附某個外境,某樣外物,某個外人才能過活,等到中年時發現人生的真相是孤身一人,不得不和自己相處時,精神上就會出現巨大的危機,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自全,也不適應孤獨,總是習慣於找點什麼抓點什麼握住點什麼,然後堅決倚上去。一旦無倚無憑,就感覺自己在下落,無盡地下落。
在這個社會里,只有極少人可以多年如一日,心無旁騖,不計算成敗利鈍,不在乎他人眼光和評價,做一點自己想做愛做的事情,賠時間賠金錢賠健康都要去做,這樣的人中年危機就不會太嚴重。比如說江湖上人人嘲諷的「釣魚佬」。陳先生,你想一下,釣魚佬為什麼不需要朋友陪著去釣魚?為什麼一人一杆一凳,對一面水可以坐一整天?我還想多問一句:為什麼他們可以徹底放下這一整天,不擔憂地球因此毀滅?
所以,陳先生,我不認為你需要結交什麼新朋友,我也不認為你需要做什麼才能贏得新朋友,這些都不是你目前需要的。你現在應該先學習和自己相處,在那麼多年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之後,想一想如何能夠取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什麼事是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自己真正喜歡去做的,不妨找來先做一下。
類似的事情都有一大特點—不需要任何旁人,只需要自己,甚至很忌諱有他人在一邊干擾。那麼,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你就開始適應兩件事:1、和自己單獨相處。2、辨認出自己真正喜歡真正熱愛的事物。於是,你會找到活力,找到快樂,找到激情。又因為大部分中年人到了這個年紀,一吃就飽,一喝就就醉,一動就累,一動情就想撤退,等到他們發現你這個興致勃勃投入什麼事情之中的快樂中年人,而且看起來無需外物幫助,全靠自己,那麼他們就會忍不住要靠近你,想和你認識,大家交個朋友。
然而,反過來就不成立。當你想要去找尋某個人解救你於水火的時候,的確會一個人都找不見。你自己眼中都沒有光,人們在中年晦暗不明的黃昏裡又怎麼看得見你。即便看得見你,又有什麼理由要和你同行一段?
陳先生,最後我有一個猜測,未必成立。我猜在傘兵群體裡應該有更多深摯長久的兄弟之情,理由是每個傘兵在報名參加的第一天就清楚地知道並且立即接受一件事—傘兵的命運就是被包圍,就是孤立無援,就是全靠自己。於是,一群都擁有這樣想法的人,反而更容易接下深厚真摯的友情,甚至都不需要去找尋,也沒有那麼多翻臉和割席的風險。
希望我回答了你的問題。
題圖示題:《友誼是不會振翅飛走的愛》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Sora
Prompt: Poster of the Poem "Friends", with an aerial view of a long, straight road in green farmland. Flying over it is a small, white airplane. In the top left corner, the text says " Friendship is Love Without Wings", in the style of Christopher Nolan. 2:3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各自並肩站著》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 7.0
南派三叔專區

南派,這張《朋友》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