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川普正面臨一個“既要又要”的問題:他既想要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延長一系列即將到期的家庭和企業減稅政策;又要控制美國債務高企且仍在飆升的現狀。
美國國債達到了36萬億美元。由於華府在過去幾十年中所做的決定,如果平均分配,這意味著每個美國人現在都有六位數的赤字。未來的軌跡看起來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可預見的未來,聯邦政府將出現數萬億美元的赤字——這還是假設沒有經濟衰退、戰爭、大流行病等情況下的樂觀預測。按照美國經濟規模來衡量,債務正在接近二戰最後一年創下的最高紀錄。
大量右翼自媒體稱,拜登政府“大撒幣”,導致美國現在負債累累。而川普從拆解龐大的聯邦官僚機構,到最近對外國汽車和美國盟友徵收關稅,正在他的第二任期積極應對債務危機。但這與事實並不符——川普和拜登積累的國債規模是相當的。與此同時,獨立預算專家警告說,川普的這些政策對緩解鉅額國債幾乎毫無幫助,而他如果繼續實施減稅計劃,可能會惡化國家的長期財政狀況。

來源:X平臺
36萬億美元國債:你還能平安退休嗎?
美國國債是聯邦政府為彌補財政赤字向國內外借的錢。當政府花得比賺得多時,就透過發行國債填補缺口,這些債務由銀行、基金、外國政府等購買,政府承諾未來連本帶利歸還。

歷史上只有極少數時期美國實現了預算盈餘。來源:CFR
2025年初,美國國債總額達到36.2萬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0%,這意味著政府每年需支付鉅額利息,2024財年利息支出高達8810億美元,超過了國防預算。
在宏觀層面,國債的快速增長對美國經濟構成多重威脅。首先,它擠佔了公共預算。利息開支像個無底洞,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的資金被壓縮。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2025年3月警告:“美國的借貸對財政和經濟前景構成重大風險。”到2035年,公眾持有的債務預計將佔GDP的118%,高於2025年的100%。

錢是怎麼欠的?2022財年,美國的收入就抵不上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這三類強制性支出。
其次,國債可能削弱國家安全。約30%的國債由外國持有。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指出,如果外國投資者減持國債,美國借貸成本將上升,限制美國應對地緣政治衝突的能力。
對普通美國人來說,國債的影響非常直接。短期內,高債務可能推高通脹和貸款利率,增加買房、買車成本。長期看,政府可能加稅或削減福利,如社保和醫保。預算專家瑪雅·麥克吉尼亞斯對ProPublica直言:“我們正在將巨大的債務負擔留給下一代。”
CBO預測,由於人口老齡化,社保信託基金可能在2034年耗盡,醫保主要基金可能在2052年枯竭。這意味著,當前的中年人到退休時可能面臨養老金斷供,無法依靠社保維持基本生活,退休計劃可能泡湯。年輕一代則可能揹負更高的稅收負擔,用於償還前幾代累積的債務。普通家庭的財務安全岌岌可危,生活質量可能顯著下降。
儘管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讓美國能以較低利率借債,CFR援引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的觀點:“只要經濟增長率高於債務利率,債務仍是可持續的。”但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速放緩正讓這一優勢岌岌可危。
川普與前任的國債較量
要判斷川普能否應對國債危機,先得看看他和其他總統的“成績單”。自2001年以來,美國政府每年支出都超過收入,導致赤字和債務穩步攀升。過去幾十年,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減稅政策、應對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的刺激計劃,都讓國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即使沒有危機,華盛頓也習慣了赤字開支。
在奧巴馬執政的2009至2017年間,國債從11.9萬億美元增至19.9萬億美元,8年增長約8萬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迫使政府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推高了赤字。儘管如此,奧巴馬後期的年均赤字佔GDP比例有所下降,約為7.5%。
川普第一任期表現如何?國債從19.9萬億美元飆升至27.7萬億美元,4年增長7.8萬億美元。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讓政府少收了約1.5萬億美元稅款,而新冠疫情期間的《CARES法案》等刺激計劃進一步推高支出。ProPublica指出,川普任內年均國債增長率約為9%,高於奧巴馬。《紐約時報》分析,川普的減稅政策未能如預期透過經濟增長抵消赤字,反而加劇了債務負擔。
拜登任期也不樂觀。截至2025年初,國債已達36萬億美元,4年增長8.3萬億美元。疫情後的《美國救援計劃》和基礎設施法案是主要驅動因素。
總的來說,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債增長速度高於奧巴馬,與拜登相近。他的減稅政策在非危機時期擴大赤字,引發了巨大爭議。
川普的行動:雷厲風行還是杯水車薪?
多年來,兩黨提出了多種減債方案,旨在透過系統性改革實現財政平衡。
民主黨通常主張提高富人稅率,增加財政收入。例如,2010年的辛普森–鮑爾斯計劃(Simpson-Bowles Plan)提出透過取消稅收減免和引入新稅種(如碳稅),增加超1萬億美元收入。
共和黨則傾向於削減國內專案開支,尤其是福利計劃。該計劃建議削減醫保和醫療補助的支付,讓大家進一步推遲退休,使其更可持續。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預算模型估算,金融市場最多能容忍20年赤字,若不採取這些傳統措施,美國可能面臨毀滅性違約。
這些方案注重長期財政紀律,試圖透過增收和節支雙管齊下,逐步降低債務比例。相比之下,川普2025年上任後的行動可謂“不走尋常路”。一些右翼媒體稱讚川普正透過精簡官僚機構和加關稅減少債務,但獨立專家卻認為,這些措施難以觸及問題核心。
具體來看,川普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2023年該機構支出420億美元,僅佔聯邦預算的0.6%。他還解散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該機構2023年支出7.77億美元,由美聯儲資助。此外,川普下令削減多元化專案和綠色能源開支,但具體節省金額尚不清楚。
新近的舉措包括透過“政府效率部”(DOGE)精簡國稅局(IRS)。川普計劃裁減IRS約10%的員工,即約8700人,並大幅減少對企業和富人的稅務審計。DOGE聲稱,這能節省數十億美元,同時減輕納稅人負擔。但專家警告,裁員會導致稅收減少,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如果美國國稅局裁減 18200 名員工,到 2026 年將節省 14 億美元的成本。然而,由於人員減少,國稅局明年的稅收收入將減少 83 億美元,收入損失的淨成本約為 68 億美元。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財政部預計國稅局今年春季的稅收收入將因削減至少減少 10%。這相當於損失了 5000 多億美元的收入,這個數字比大多數聯邦機構的年度預算還要多。
川普還計劃透過裁員或買斷減少聯邦文職人員,2022年這部分支出為2710億美元,佔預算4.3%。但CBO警告,裁員可能擾亂國土安全、司法等服務。現在在許多地區,美國人已經發現想要獲取社會安全域性的服務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打電話吧,一等就是好幾個鐘頭;去現場吧,DOGE大量裁撤了地方辦公室。
關稅是另一大招。川普最近在對多國徵稅和減緩徵稅間反跳,預計如果繼續加稅,每年帶來2000-3000億美元收入。但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分析:“高關稅可能推高物價,抵消財政收益。”
川普團隊還提出了各種非常規想法,如向富人出售“金卡”換居留權,聲稱可籌資數萬億,但移民顧問質疑其可行性,因為富人渴望的是全球避稅,而不是為美國交稅。有人建議用黃金儲備(價值7580億美元)還債,但法律限制讓這行不通。
據路透社報道,川普還考慮以加關稅為要挾手段,強迫外國政府將國債換成更便宜的債券,以減少利息支出。據研究公司 Macro Intelligence 2 Partners估計,這種債務轉換每年可節省大約 1000 億美元的利息成本。聽起來不小,但這只是債務負擔的一小部分。而且強行與外國政府進行債務置換可能會破壞美國的信用度,擾亂全球金融體系。
在克林頓總統時期擔任財政部長的經濟學家拉里·薩默斯對路透社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方面,這可能會導致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導致美國國債不再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但最重要的是令美國信譽掃地,“很多人害怕持有一種受到政治壓力支援的資產,而政治壓力往往不會永遠奏效。”
川普的這些“非常規”方式,顯得碎片化且缺乏系統性。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分析:“川普的政策更像短期補救,難以應對債務的結構性問題。”專家擔心,這些措施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因削弱稅收能力或推高物價而適得其反。
誰在“佔美國便宜”?
川普的控債行動伴隨著他頗具爭議的言論。他聲稱:“我們欠了36萬億美元,因為其他國家佔了美國便宜。”這一說法與他的關稅和精簡政策相呼應,但事實如何?
美國國債的持有者包括國內和外國投資者。國內銀行、養老基金和個人持有約70%。外國投資者佔30%,日本持有超1萬億美元,中國約8000億美元,英國、比利時、愛爾蘭等也有份額。川普的“佔便宜”論並不準確。CFR解釋,外國購買國債是基於對美元和美國經濟的信任,而非“剝削”。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讓美國能以低利率借債,節省大量利息,堪稱“過高特權”。
然而,川普的債務“重組”言論引發擔憂。The Conversation指出:“若川普暗示不還債,可能動搖市場信心,導致國債拋售和利率飆升。”這不僅會損害美國信譽,也可能波及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在川普推動高關稅和貿易戰背景下,外國持債國的反應備受關注。
川普的未盡之事
儘管川普動作頻頻,但他在關鍵領域的缺位可能讓國債問題雪上加霜。最大的爭議是他堅持延長2017年減稅政策,並計劃進一步降低企業和個人稅率。川普認為,減稅能刺激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抵消債務。但CBO在一份分析中警告:“延長減稅可能使未來10年國債增加5-11萬億美元,到2035年債務佔GDP的150%。”
另一個未解難題是強制性開支。聯邦預算60%用於社保、醫保等專案,CBO預測,老齡化將推高這些成本。川普明確表示不會削減這些福利,等於迴避了債務的最大驅動因素。馬斯克曾批評社保為“龐氏騙局”,但未見具體改革方案。
債務上限問題也懸而未決。美國法律限制政府借債規模,CBO預計最快2025年5月觸及上限。川普尚未提出清晰對策,而國會兩黨分歧可能導致市場動盪。
川普的困境在於,他想同時兌現減稅承諾和控債目標,但兩者幾乎對立。查塔姆研究所指出:“川普的減稅計劃可能抵消其他控債努力。”
36.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不僅是數字,更是經濟與社會的沉重負擔。川普透過非常規手段進行了一些“開源節流”的努力,但這些措施難以撼動債務根基。相反,減稅計劃可能讓赤字進一步惡化,而社保、醫保等核心問題仍未觸及。未來,人口老齡化和高利率將加劇財政壓力,如果不採取實質性改革,美國可能面臨經濟衰退甚至財政危機。
留給川普和美國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參考資料:
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national-debt-trump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25/04/02/trump-doge-irs-layoffs-tax-audits-budget/82754087007/
https://reason.com/2024/11/15/the-national-debt-just-hit-36-trillion-does-trump-have-a-plan-to-control-it/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markets-wrestle-with-trumps-unconventional-debt-ideas-2025-03-0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at-is-trump-doing-not-doing-tackle-us-debt-2025-02-11/
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25/01/amid-soaring-us-debt-can-trump-balance-fiscal-challenges-campaign-promises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27/business/trump-debt-tax-us.html
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us-national-debt-dilemma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rumps-claim-that-us-debt-calculation-may-be-fraudulent-could-put-the-economy-in-danger-250538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