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與其和認知水平低的人講道理,來拉低自己的層次,不如和他們保持距離,留得內心一縷寧靜。當你學會沉默,埋頭向頂峰攀登,終有一天會發現,那些山腳的聲音早已聽不見。
富書作者:逃熙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之前,刷到這樣一條影片:
高鐵上,一名男子大聲地打電話。
鄰座女子好心提醒,建議他聲音小一點。
沒想到男子大發雷霆,回懟道:“你建議?你憑什麼建議?我也建議你啊,我建議你毛病少一點。”

影片中男子的表現不僅道德感不強,還十分蠻橫無理,引得網友譁然。
俗話說得好:“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有許多,由於認知、背景、三觀不同,和他們爭辯的結果,只能是浪費口舌,弄得滿腹不開心。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學會不爭不辯,不講道理。


真正的自律,
是不和認知比你低的人講道理
知乎上有個被瀏覽了5700次的提問:“你們都是怎麼勸自己不和傻X計較的?”
其中一條高贊是:“狗咬了你,難道你反過來去咬狗嗎?知道他是什麼人,何必計較。”
深以為然。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一種人。
他們蠻不講理,卻又十分自信,認知不高,卻喜歡堅持自己的歪理。
比如你說要講禮貌,他卻本能地反駁你,我憑什麼在乎別人的感受。
比如你告訴他生男生女是由X、Y染色體決定的,他也會反駁說女方屁股大生男孩。
和他們爭論的後果,是我們心累無比,對方卻毫不悔改。
去年五一節假日有這樣一個影片上了熱搜。
浙江橫店的一個景區,大家都在有序排隊等待入場時,一位阿婆和孫女突然就“平移”插隊到了一位捲髮的男子前面。
“你插隊了。”男子見狀拉了一下插隊的女生,並提醒她要遵守排隊秩序。
結果沒想到,女生突然暴怒,一連串回懟道:
“你今天搞錯人了我告訴你!你憑什麼拉我,我不是好惹的!你以為你是個男的我就怕你?”

阿婆也眼神凶神惡煞地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我就要插隊!”

在摩肩接踵的景區,文明入場、有序排隊才是正確的道理,但這對祖孫不但不以插隊為恥,還強詞奪理。
在她們的認知中,彷彿沒有秩序一說,也更不講公平、不講理。
她們的道理是:我怎麼插隊都無所謂,是個男的碰到我了,就是原罪。
最終小夥和保安,幾乎是在原地和這對不講理的祖孫僵持了半天,被罵得滿臉吐沫,還是讓她們插了隊。
而那對祖孫,也因為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受到道德的譴責。
和這種認知的人講道理,只會浪費你的時間精力,讓你一天都思緒難安。終有一天社會會做他們的南牆,而我們只管遠離。

作家劉震雲說:“一個人說正經話,說得不對可以勸他,一個人在胡言亂語,何勸之有?”
認知不同,爭辯也是浪費口舌。
和他們講道理不僅講不通,還會被拉低到對方的層次裡,被他們用下等的手法折磨暈。
與其和認知水平低的人講道理,來拉低自己的層次,不如和他們保持距離,留得內心一縷寧靜。


真正的智慧,
是不與立場不同的人講道理
有句話說得好:“立場不同的人是無法相互理解的。”
有人出生就有億萬身家,有人生來卻是負債二代;有人不相信世上有神,有人把宗教作為心靈寄託。
在他們不同的立場之下的,是自己過往幾十年的經歷、背景、甚至人生。
守著這些不同,便很難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從前,一位皇帝帶著自己的寵臣來民間考察,入住一酒家。
當天,天空忽然飄起了鵝毛大雪。
皇帝見了此景,藉著酒勁,不禁起頭作詩:“大雪紛紛落地!”
一旁跟隨的大臣見皇帝難得這麼高興,隨即附和道:“莫非皇上瑞氣?”
接待皇帝的酒家老闆,感慨於皇帝的光臨,於是諂媚地奉承道:“再下三年何妨!”
卻不想,門口凍得瑟瑟發抖的乞丐聽了三人的話十分生氣,接道:“放你孃的狗屁!”
四個不同階層的人,對於同一場景,道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只是因為他們身處的位置不同。
生活中也是這樣,每個人的立場、位置不同,就很難感同身受。
《人生三修》中有句話說得好:“智慧成熟的人,會清醒地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會與人爭辯。”
我們沒有辦法強求他們與我們觀點相同,正如我們不能讓所有的魚兒生活在一片海洋裡:
淡水魚會被鹹死,深海魚因為氣壓不同而爆炸,本就不相同,就無法強行融合。
硬要去辯個是非對錯,受傷的終究是自己。
莊子曰:“大辯不辯。”
一個人若是沉穩,就不會以辯論的多少來衡量自己是否善辯。
世上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外一個人,他們視野的出發點都是自己的眼眶。
知其不同,所以不辯,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格局,
是不與三觀不合的人講道理
還有這樣一個影片。
浙江杭州,一女子深夜加班回來,買了想吃已久的榴蓮犒勞自己。
當她滿懷期待地打扮好,準備錄個影片紀念一下時,身後突然傳來丈夫的指責聲,說她亂花錢。
女子委屈地解釋:“但我一分錢也沒用你的,我喜歡吃還要省著吃。你兒子也是我帶,吃穿我也花錢。”
丈夫眼見說不過女子,罵道:“MD吃東西還要開燈!”隨即關掉了房間的燈,留下鏡頭前的一片漆黑。

這兩個三觀不同卻在一起的人,著實讓網友們揪心。
其實三觀不合,不是我喜歡吃西餐,你喜歡吃路邊攤。
而是我吃西餐,你說我裝;你吃路邊攤,我說你上不了檯面。
三觀不合,不必強求。
與三觀不合的人講道理,只會浪費你的時間,耗費你的精力,讓你殫精竭慮。
這讓我想到過年時家中的一件事。
家族聚餐上,有一位親戚,思想老舊。
聽到表弟說考上了國外的研究生,準備出國深造,這位親戚不但不支援,還用身邊的案例給表弟灌輸“讀書無用論”。
說自己兒子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賺了不少錢,還說表弟崇洋媚外,不安好心。
聽到這話,表弟不但沒有反駁,還說:“您說的是,您有這麼孝順的兒子真好。”
我驚得目瞪口呆,在飯後拉住了表弟,問他:“剛剛那位說得這麼離譜,你為什麼不懟回去?”
結果表弟說:“老人家那麼大了,不懂現在社會的變化,我很難改變他,改變了也沒有用,不如就不去爭論,大家誰都開心。”我默然。
莊子曰:“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人生在世,懂得不爭不辯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大度,一種寶貴的大智慧。
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必要在言語上爭高下。
接納不同的三觀,瞭解人與人的差距,並豁達視之,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作家劉同說過一句話:“即使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也不必一一說出來,有時無聲勝有聲。”
與認知低的人講道理,折磨的是自己。
與立場不同的人講道理,困住的是自己。
與三觀不合的人講道理,消耗的是自己。
當你學會沉默,埋頭向頂峰攀登,終有一天會發現,那些山腳的聲音早已聽不見。
點個在看,願你懂得不辯的智慧,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值得的人。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逃熙,富書作者,從小鎮女孩到英國愛丁堡大學MA,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