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莊子曰:“大辯不辯。”
人生最難得的覺醒,是不無端與人爭辯。
遇到不同頻道的人,默不作聲地遠離,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不和糊塗的人爭長短
古時候有兩個人爭執,一個人說四四十六,另一個人說四四十八。 最後鬧到府衙讓縣令明斷,縣令最終判四四十八的人無罪釋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 之後有人質疑縣令為何如此這般,縣令說:“跟糊塗的人爭辯,就是更糊塗,不打他打誰。”
我們無法說服一個糊塗的人,就像我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糊塗人的道理區別於哲學上的詭辯論。
詭辯論者會用一些理論去證實自己具有欺騙性的觀點,這也是在辯論賽中經常被辯手使用的辯論方法。
而糊塗的人,根本就懶得證實自己的觀點,他們的言論中大多充斥著“就是”“本來”“就這樣”。
糊塗的人有著自己的糊塗道理,在他們的世界裡,那些糊塗道理就是真理。
不爭辯,省下的是時間,愉悅的是心情。
不和有偏見的人辯是非
心存偏見的人對人對事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事情的對與錯、是與非,全憑他自己而定。
不要和有偏見的人做多餘的解釋,也沒必要為了迎合他們而改變自己。
因為你無論怎麼做,在有偏見的人眼裡都是錯的,如果你一味和他解釋,他還會認為“看吧,被我說中了!”
作家蘇芩說:別跟槓精硬槓,你贏不了,因為在他狹小的世界裡,自己就是絕對真理。
任別人抬槓,隨別人找茬,若是心不動,別人的口舌利劍,也傷害不到自己。
時刻明白,再多言語,都敵不過一句“隨便你”;再多道理,都不如一句“隨它去”。
日常生活中,其實從來沒有鮮明的黑白對錯,只是站在“盲人摸象”的不同角度罷了。
志同道合,實屬偶然;觀點不同,才是常態。
人到中年,一次次碰壁領悟之後,終會明白:面對不同,不辯,才是最高階的反擊。
不和無知的人講道理
井蛙不可語海,因為完全超出了它的視野;
夏蟲不可語冰,因為完全超出了它的生命;
和認知不同的人較勁,無疑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爭贏了對方沒面子,爭輸了自己不痛快。
被自己思維困住的人,沒人能解開他頭腦裡的枷鎖。
與他們交往的最好方式是:
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我不會改變你,你也不要影響我。
不是所有的魚兒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懂你的人無需解釋。
人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內心豐盈的人從來不會活在別人眼裡,更不會活在別人嘴裡。
與其為無意義的事較勁,不如專注於自身,過好自己的生活。
避免無端爭論,留出時間來提升自我,才是最頂級的自律。
END
END
注: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點贊”是喜歡,“在看”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