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紅書上湧進來很多Tik Tok難民,一下子躍居北美app下載榜之首,這才是真正的所謂的“破天流量”。對於這個現象,國內是好奇圍觀的有之,在那裡看衰揶揄的有之,甚至階級鬥爭那根弦立即緊繃的也有之。
有人說,不要高估小紅書走紅的意義,這並不代表中國網際網路產業水平/文化吸引力真的提高了,這只不過是美國青年表達叛逆的出口罷了;有人說,不要高估美國人對中國的善意,更有人將此解讀為是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糖衣炮彈,先誇你贊你,然後來收割你;還有人擔心這波美國人進來,我們網際網路安全的堤壩就垮了,這是對國家安全的挑戰。
我覺得我們是把這個偶然的、具有戲劇性的事情想多了、想複雜了、想的負面了。歸根到底用慕峰的話來說,有些人就見不得中國人民和外國人有交流來往,更見不得產生友誼。
第一, 無論是Tik Tok,還是小紅書、Shein、Temu在國外的走紅,都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競爭力、商業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標誌。不要覺得小小的app沒有什麼稀罕的,不如火箭、晶片、發動機代表真正的國家實力,社交、購物軟體背後凝結了文化表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下載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影響力和商業利益的植入,更何況只要使用者下載了它,長期使用它,就意味著它成為更是一種文化輸出和商業利益的持續載體。
現在非美國研發的應用app,能夠持續在西方下載榜上持續居於前列的,也就只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產品了,也就是說只有中國企業能抓住這群在最充沛資訊環境中長大的人群的胃口,這難道不就是一種硬核實力的體現嗎?美國政府禁了一款中國公司研發的app,結果使用者都跑到另一款中國app來,這本身不是一個極大諷刺,以及中國科技影響力的象徵嗎?
第二,中美衝突或中西衝突存在的根源在於文明之間的敵視和隔閡,西方右翼保守主義做反華群眾動員,根本還是基於對中國文化的貶低:你們是野蠻的落後的,所以你們不配享有這個世界的影響力,你本來就應該被我們統治領導,使用我們的產品,接受我們的文化方式,而不是你來影響我們。這也是任何民族之間競爭最常用的動員話術,把對手抹黑為野蠻的、落後的,作為表達強權合理性的依據。
透過小紅書這個渠道,讓外國人瞭解中國人真實的生活狀態,瞭解中國社會的進步,瞭解中國人作為“文明人”的一面,瞭解我們的創意,不是有助於讓世界接受中國嗎?相信這比花了很多錢,刻意透過宣傳渠道,讓外國人瞭解中國還有效。
另外,中國現在大力透過免籤等,吸引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小紅書上的精緻圖片、美食美景,不比十個免籤政策更有效?不是為我們的文旅部門提供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招客平臺?
第三,縱然美國青年是抱著叛逆心來到這個平臺的,難道所有的友誼和相互瞭解都是天然存在的?不都是基於一些偶然契機形成的嗎?何不利用把它真戲真唱,化為擴大中美友誼民間基礎的一個契機呢?
我們經常聽中央媒體說:“中美的友誼基礎在民間”,“中美友誼寄希望於年輕人”,希望和未來不一定是那些發生在正式官方場景裡的東西,小紅書裡面的中美網友的互動,就是真真切切的民間基礎和未來。如果我們不趁機表達善意,反而去約束這種難得形成的互動,反倒真的會傷害、得罪一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