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圖新CEO程鵬:車企不必全棧自研,髒活累活我們來幹

在CEO程鵬看來,現在行業裡創新的核心是新能源和智慧化,不選也得選,但是四維圖新要評估贏的機率。
編輯 | 李雨晨
“行業搞不搞價格戰?你是“找”死還是“等”死?你“找”,才有可能突破,你“等”,肯定會死。”
這是四維圖新程鵬在自家釋出會上的一段話。
近日,四維圖新在廣州舉辦了使用者大會,向外界展示投入智駕的決心。比如,釋出了四維圖新NI In Car系列從入門級到中高階的智駕產品矩陣,併發布了AC8025AE艙行泊一體晶片。
對於這家成立20多年、從傳統高精地圖領域轉型的上市公司而言,智駕是不得不投身的創業大潮。
1

“車企全棧自研大可不必”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車企的很多產品開發都選擇了全外包模式,將大量的開發工作交給供應商,而車廠要做的,則是整合、製造、銷售、服務等。而在新勢力湧現的這一波浪潮裡,走的路線幾乎都是全棧自研,例如,蔚小理等三家從智駕軟體到晶片均有精力投入。
程鵬回憶到:“有一個創始人跟我說,‘只要是使用者體驗有關的,我都要自研。’當然,現在開始轉變了。他發現什麼?全自研量產數不夠的時候,研發費根本攤不下去,也遇到很多困難。不僅全外包現在走不通,全自研也走不通。”
車企自研的基礎,一定是銷量,無論是晶片或者智駕。因此,程鵬在釋出會上呼籲,“全棧自研大可不必。”
程鵬認為,在智慧駕駛這個領域裡面,中低階要合作。因為髒活、累活、苦活一定有人幫你幹。即便一年能賣100萬臺車,這個量的分攤(成本)也依然不夠。我們都算過賬,車裡面一顆主晶片賣不到1500萬顆,根本就是‘打水漂’,就是持續虧。”
截止目前,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SoC晶片出貨量已達到8500萬套片,MCU晶片出貨量突破6000萬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車廠就要放棄主導,對於高階、差異化的東西,程鵬認為車廠仍要堅持自研。因為對於車廠而言,最終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客戶群體,找到細分的市場定位,車廠得知道客戶最需要什麼、哪些功能和使用者資料是應該把握的、產品如何形成迭代,進而形成有效的使用者閉環。
在這樣的角色劃分下,程鵬表示,“我們要做行業裡面極致價效比的產品,幫我們的客戶把髒活、累活、苦活先幹了,減少大家的投入和開發工作。”
作為過去20年高精地圖領域的王者,程鵬所帶領的四維圖新為何會有這樣的心態轉變?
根源在於地圖業務的收入鬆動。
地圖業務一直是四維圖新的現金牛,是四維圖新戰略轉型、研發投入的保證。四維圖新高階副總裁、CMO兼董秘孟慶昕表示,四維圖新高精地圖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一度達到60%-70%。
但是隨著近年來無圖化趨勢的衝擊,四維圖新的基本盤受到了影響。
2022年,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公開表示:“現在自動駕駛還在使用高精地圖,但未來發展不應該依賴高精地圖、車路協同。”
何小鵬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對自動駕駛而言,高精地圖一定是過渡,真正的自動駕駛一定要能夠全場景駕駛。這些車企大佬的公開表態以及實際動作,對四維圖新核心業務構成了直接衝擊。
對於無圖的口號,程鵬一直都旗幟鮮明的表示這是一個偽命題:“每一家車企,每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方案商都是無圖嗎?事實上,每一家都在用,而且用的都挺多。”
程鵬認為,過去,高精度地圖全部裝在車機端的,現在變成在訓練端。一些車企每時每刻都在用高精度地圖,同時透過資料採集,進行雲端訓練。
2018年,四維圖新淨利潤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2023年虧損額突破14億元。
研發投入是四維圖新虧損的一大因素。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四維圖新的研發投入金額為17.61億元,同比下降1.51%;但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56.42%,相比上年同期上升2.98個百分點。
程鵬坦言,“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產品要不要投,團隊要不要整合。我不認為我們總的研發費用會縮小,但是收入規模一定會變大。方法就是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攻下幾個關鍵領域,做到行業第一第二。”
2

從絕望之谷到開始爬坡,四維圖新怎麼做?

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四維圖新從比較早的時間就開始做準備。
2015年,四維圖新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部。2017年四維圖新收購了合肥傑發科技,進軍汽車電子晶片領域。
目前,四維圖新已經擁有了智雲、智艙、智芯、智駕四大業務板塊,涵蓋地圖、汽車MCU晶片、智慧座艙SOC晶片、智慧座艙產品、高階智慧輔助駕駛方案和高階智駕方案等軟硬體領域。
從今年上半年的資料看,四維圖新營業收入為16.66億元,其中智雲業務10.16億元,佔比高達60.99%,超過其他業務的總和。不過,四維圖新智雲業務上半年毛利率僅為36.6%,相比上年同期減少23個百分點。
孟慶昕就直言,“四維圖新多年來的轉型,主要還是依靠地圖的高毛利業務。如何找到下一個長期的增長點,我們判斷智駕是關鍵。”
從資料資料看,隨著中階和高階智駕的加速滲透,預計2027年NOA滲透率將突破30%,中高階智駕系統的轉載量將突破800萬套。
在這一次的釋出會上,四維圖新發布了“NI In Car系列”從入門級到中高階的智駕產品矩陣,能夠滿足從幾萬元到25萬以上級別的車型需求,
高階:基於地平線6M的中高階智駕方案搭載11V5R1L12U(其中Lidar可選),使車輛能夠實現城市NOA功能
中端:基於高通驍龍SA8155平臺的艙泊一體化解決方案,針對市場8-15萬區間的車型打造,整套方案生產成本可幫助車企至少降本20%。
入門:基於四維圖新(傑發科技)自研AC8025晶片與地平線征程®3的艙行泊一體解決方案,輔以5V5R感測器配置。該方案面向10萬級車型市場,國產化率達到70%。
程鵬認為,入門級別的AC8025+J3晶片的艙泊一體方案極有可能成為爆款。
“航行泊一體方案控制在2000元以內,幾乎可以給所有的車做標配。我們去年立項的時候,希望給10萬元的車做標配,我們當時計算是需要3000元左右。今年算下來,5萬塊錢的車都能標配我們的產品。”
極致價效比,是程鵬在採訪中反覆提到的詞。
在價格戰的大趨勢下,四維圖新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但從另一方面理解,極致價效比也意味著讓渡一定的利潤。
汽車的定製化是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程鵬坦言,定製化和通用化如果能做到二八開就已經很好,但是事實上很少有人做得到,只能儘可能將下游的產品標準化,以此來加快交付時間。
程鵬表示,“ NI in Car汽車智慧化解決方案,6-9個月基本就能量產,已經大大縮短開發時間。”
目前,四維圖新智慧駕駛產品總出貨量超過100萬臺,已定點和已量產總計超200萬臺,為7家車企提供智駕解決方案。
在程鵬的規劃中,四維圖新一定要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第一。“要實現這個目標,核心是把量產做出來。我們2016年就開始搞L4的demo,投入了很多研發力量,最後量產不了。所以我們先把L2搞好、搞透。只有把基礎東西做到極致,我們才敢往上爬。”
據雷峰網瞭解,四維圖新的定位是新型Tier1。相比於傳統Tier1以製造、硬體為核心,新型Tier1是以軟體為核心。程鵬判斷,這是一個比較空白的市場定位。
身為一個Tier1,四維圖新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在這次大會上,四維圖新官宣了與輕舟智航的合作。
程鵬坦言,能選擇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少。因為行業在面臨大洗牌,車企、演算法公司、Tier1公司的數量都在逐漸收斂。
四維圖新選擇合作伙伴有兩個要求:三觀一致,能力互補。“共同願景是為了給行業做貢獻,而不是斤斤計較。能力互補則是說,輕舟的高階智駕、感知演算法能力比輕舟強,四維的工程化、交付能力、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強。”
另一方面,補充更年輕、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用更快的速度相應客戶需求。
程鵬表示,“以前,一款汽車四年搞一個新平臺,兩年搞一個改款。現在頭部新勢力從草圖到交付一款新車只需要8-10個月。我們艙駕一體怎麼搞?硬體設計出來、圖畫完,軟體還沒開發人家新車上市了,這絕對是一個挑戰。”
今年9月底,四維圖新宣佈收購滴滴的智慧座艙團隊。
程鵬表示,被收購的團隊是艙駕一體。而這一次釋出會,主要釋出的就是艙駕融合方案,只不過從8155的高通方案變成AC8025的國產方案,但是能力是很接近的。因此,收購滴滴團隊與四維圖新的產品戰略關聯度非常高。
另外,由於智駕圈的融資環境與同質化競爭,一批智駕公司處在生死邊緣。
孟慶昕表示,“今年很多初創企業主動投奔,智駕公司比較多,有的面臨現金流斷裂,一些核心團隊想出來,問我們要不要。但是我們收購的終極目標,一定是並進來。”
此前,雷峰網《新智駕》曾報道禾多CEO倪凱加入四維。據雷峰網瞭解,倪凱沒有入職,而是以顧問形式參與,但是禾多的一部分前高管已經加入。
孟表示,未來中高階的智駕方案也許都會透過資本的手段,快速補足能力。
當然,四維圖新最大的業務收入一直是以高精地圖為核心的智雲板塊。高精地圖正在以多元化、更靈活、多端部署的產品形態服務不同階段智慧駕駛應用需求。
孟慶昕表示,“地圖要連線行業才會有它的商業屬性。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賣一整套解決方案遠比我賣一張地圖更優。我們有圖有方案,比只有方案的智駕公司更有優勢。好多喊無圖的廠商,私底下還在買我們的地圖。”
大會上,四維圖新亮相了基於四維圖新輕量化地圖HD Lite,結合輕舟智航中高階全棧軟體演算法,雙方合力推出的城市NOA智駕方案,並進行了北京、廣州多個複雜場景的路測影片展示。
此前,四維圖新獲得某頭部跨國車企的地圖定點,這次中標的重要變化,不是原來單車收費的模式,而是把地圖服務變成了訓練模式,放雲端訓練、車端提取一些特殊場景,輕量化地裝到車上。
另一方面,四維圖新也在參與地方政府的車路雲專案建設。
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了17個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
2020年9月,北京市在亦莊啟動建設全球首個車路雲一體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
“(亦莊)長時間觀測總結下來,交通出行的效率提高了11%,12%。什麼意思?原來一條路要100分鐘,現在80多分鐘就能夠疏通。”
車輛資料的流轉,是車路雲一體化系統的核心關鍵。
程鵬透露,“最近接了一個亦莊3.0車路雲專案,我們來做北京示範區所有的路,不僅是車,路側的改造,路口、紅綠燈、計算單元,我們都參與在裡面,牽頭在搞。”
投入智駕圈的創業大潮,意味著四維圖新要有更靈活的身段和更“紮根田間地頭”的心態。
在程鵬看來,現在行業裡創新的核心是新能源和智慧化,不選也得選,但是四維圖新要評估贏的機率。
“我不可能100%贏才幹。我們每天做的決策都是這樣,如果決策贏的機率是51%,別人是49%,365天下來,差距就很大了,十年下來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