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是跨越國界與文化的橋樑
交融與碰撞,好像是北京的代名詞。古蹟與高樓,京味與世界,時代的變遷與跨文化碰撞,在北京的街頭時刻鮮活地展現著。
藝術與體育、友誼與角逐、團結與和平……人們總會輕易地被這些美好又充滿力量的字眼觸動,不由自主地冒出想要乾一杯的衝動。2024年時值中法文化大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從故宮和凡爾賽宮攜手推出的中法交往展覽,到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文化互鑑,中法之間的友誼與文化交往始終是深厚又豐富的。
本期是《廚易社》系列的“摘金宴”特別篇,我們來到了一家坐落於老北京四合院裡的法式餐廳。探味官常雷和法國主廚戴廣坦走進北京的衚衕,在中式老宅裡品鑑巴黎正宗的法式“摘金宴”,聊聊那些關於中法美食與文化生活的故事。
一
文化碰撞在生活的每一面
作為一名在中國生活了18年的法國主廚,廣坦或許是最有資格談論中法美食文化的人了。分餐式的精緻法餐,講究鍋氣與圓桌共享的中餐,對於廣坦來說都各具魅力。無論是在網路上分享正宗的法式料理教程,還是在生活中做家庭的大廚,廣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差異不代表不和諧,文化自然而然地交織在生活的每一面。一個有趣又浪漫的點:廣坦的妻子是上海人,廣坦所做的中餐常常是偏向上海口味的,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美食文化的差異背後是獨屬於不同國度的文化,那些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碎片和回憶,好像都能夠被食物承載。而在這其中,不變的是中法兩國對於美食的共同追求。
二
法餐魂 中國胃
如果要談起廣坦和中國的緣分,應該要從家鄉里爾(位於法國北部的城市)的中餐廳聊起,這是廣坦第一次知道中國菜的地方。17歲從法國來到中國學習工商管理,廣坦學會的第一道中餐是番茄炒蛋,也愛上了品嚐不同的中國料理。廣坦的第一位中餐老師是學校的宿管阿姨,那時候的他常約著阿姨一起去買菜,回到宿舍時不時再請教一些中餐的做法。隨著對中餐和料理的興趣日益增長,廣坦漸漸地確認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成為一名廚師。“可以說番茄炒蛋這個菜改變了我的人生。”廣坦笑著說道。

最近正在熱播的《中餐廳8》讓廣坦受到了全網的“誇誇”,有實力又謙遜的廣坦大廚既俘獲了觀眾們的胃,又抓住了大家的心,關注廣坦賬號多年的老粉則是笑稱“呀,我們中國女婿廣坦出息了。”

對於廣坦而言,無論是參與綜藝,或是做美食博主,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品牌。做個人的品牌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雖然並不容易,但是可以在網路平臺向中國分享法餐或自己所創新的中法融合料理,並從中得到真實的反饋,作為一名對料理抱有熱枕的主廚而言,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三
文化出海是“摘金宴”的意義
正因為有著像廣坦這樣優秀且秉承匠心精神的美食家們,世界各地的美食得以相遇、碰撞、激發出更多可能性,各國文化得以成功交流與傳播。就像青島啤酒,作為中國文化和中國品牌出海的標誌性代表,青島啤酒在潛心研發優質產品、走向世界市場的同時,也始終致力於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中法文化大年之際,青島啤酒攜手主持人楊瀾、金廚大董於巴黎呈現的中法文化之光“摘金宴”,再次向世界展示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在”摘金宴”上,金廚大董精心打造出“力鴨群雄”、“鮑攬桂冠”、“蠔氣衝金”、“牛轉乾坤”幾大風味菜餚。而在本期節目中復刻的“蠔氣衝金”則以青島原漿為靈感,濃濃的麥香與生蠔一拍即合,讓鮮美之感層層疊加。
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在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品中國好酒,嘗中華美食。以酒為靈感,文化為媒,美酒配佳餚,不同國家的朋友們為摘金乾杯,為世界喝彩。青島啤酒再一次成為了連線東西方文化的橋樑。

四
結尾
結束了這頓致敬“摘金宴”的“慶功宴”,廣坦將繼續探索中法料理的共通性,我們將繼續走上探味之旅,而青島啤酒也將繼續講述中國情誼、打造中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