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不耐煩時,想想這三句話,有奇效!

作者:半小知
來源:知子花教育(ID:zhizihuajy)
有媽媽說,每次看到兒子做事磨磨蹭蹭時,能感覺到心裡的怒火在慢慢躥出來。
真想大吼幾聲,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慢,難道就不能快一點?
可吼了之後,就會聽到哭聲,那就更惱火了。
之前還只是不耐煩,聽到哭聲後,更不好受,感覺自己的情緒會馬上失控。
如果失控了,肯定會傷害到孩子,自己也會覺得內疚。

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我經常會對孩子不耐煩呢?
哄TA睡覺,偏偏各種作;
說過很多遍不讓做的事情,還是做;
玩遊戲的時候沒有一點兒專注性;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有這種對孩子沒耐心、無力又抓狂的感覺?到底該如何破局呢?
當你對孩子不耐煩時,不妨想想下面三句話。
01
“對孩子不耐煩,是我太累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發火並不是因為他犯了多大的錯,而是咱的心太累。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心情好,對孩子忍耐度也就上來了。
耐心和心情是成正相關的。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耐煩,不是孩子太煩人,而是大人的情緒有了問題。
比如孩子找你給他講故事,你心裡煩,就會不想理他:“走走走,別煩我,忙著呢。”
如果放在平時,你反而會想:“孩子想讀書,那是好事啊。”
孩子們是無辜的,他們只是承接了我們的負面情緒,成為了我們的“情緒垃圾桶”。
正常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情緒容器”,幫孩子認識並化解負面情緒;不正常的親子關係中,父母積攢的負性情緒無法排解時,就一股腦的將情緒全部發洩到孩子身上,讓年幼的孩子來承接。

如果孩子看見的永遠是家長的焦躁和壞脾氣,那麼孩子就會將這種情緒折射到自己身上,他們會認為一切的問題根源都在於自己,就拼命的否定自己,無法建立對自己完整的認知。
對孩子不耐煩時,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自我狀態。
當我們平和的時候,如果有人想要傷害我們的孩子,我們一定與他誓死拼命。
可是,當我們不平和的時候,傷害孩子的往往是我們自己。像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父母要學著照顧自己,你可能需要傾訴、需要幫助、需要休息,總之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給自己的壓力找到出口。
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照顧孩子,你就會變得耐心起來。
02
“對孩子不耐煩,是我不理解孩子”
我一個朋友對孩子就特別有耐心,不急不躁,也很少對孩子發火。
我問她為什麼不急呢?她對回答是:因為我接受孩子就應該這樣。他反應慢,他繞不過來,甚至他不用心,他就是這樣子的。
孩子表現出的種種行為,是多年的養育環境造成的,他是無辜的。我們的職責是去幫助他而不是責怪他。

理解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有多少的理解,就會產生多少的耐心。所以很多父母說對孩子缺乏耐心,那只是因為你不能理解孩子。
網路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媽媽帶孩子去參加晚會,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的場合。
可是和她預料的完全相反,孩子在這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害怕,吵著要出去。
媽媽不明白,平常最貪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這個漂亮又熱鬧的地方呢?她反覆安慰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吵著要回家,坐在地上哭,連鞋子都弄掉了。
最後她也失去了耐心,對孩子吼起來,看著孩子耷拉著腦袋,嘆了口氣,蹲下來給他穿鞋。
在蹲下來的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孩子。
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腿,哪裡有什麼美食、美景。
原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一個與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麼多年,我們已經習慣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少有人努力嘗試著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位置上,用一個孩子的眼光去看,去感受些什麼。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煩,完全是視角問題,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沒有看到孩子的需求。
所以我們不懂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哭、不懂他為什麼在陌生的環境裡一定要大人抱、不懂他為什麼突然對某個東西執著起來…….
因為你不理解他,所以煩躁也來得特別快。
03
“不耐煩,孩子不會恨我,
但他會恨自己”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爸爸輔導孩子數學作業時,孩子竟然反過來安撫他的情緒。
爸爸在崩潰的邊緣即將爆發,兒子可憐兮兮地看著他並“鼓勵”道:
“爸爸,你別吼我了。”
“寶貝會寫,會寫。”
“給爸爸鼓掌……” 

孩子討好的眼神,讓人十分心疼。
其實,這就是孩子在感受到父母不耐煩時的真實表現,他們心裡很害怕,很惶恐,甚至會小心翼翼地討好父母。
神奇的是,父母這種不耐煩並不會招致孩子的恨,反而是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
“我讓爸媽煩了。
“肯定是我不夠好。”
“我不值得媽媽的重視。”
因為孩子從父母的態度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被拒絕感”。

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
在一個情緒化的家庭裡,孩子最先學會的就是,謹小慎微、察言觀色。
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一點,有的孩子總是想盡辦法“討好”, 確認父母是不是愛自己。
孩子需要去討好自己的父母,是很悲哀的事情,而這都源於孩子對父母之愛的苛求。
孩子很愛你,所以才願意總是原諒你。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對父母是無條件寬容的,那就是孩子。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愛著父母,即使你不愛他,他也會愛你。
做父母的,不應該辜負這份寬容。
所以,當你心裡對孩子產生那股無名之火時,一定要想想孩子對你的毫無保留的愛與依賴。
在作家張文亮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裡,父母會感受到孩子跟這隻小小的蝸牛如此相似。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是不是覺得就好像看到磨蹭的孩子時,自己也是這樣的心態。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也想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而忘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
請一定記得,對孩子感到不耐煩的時候,要耐心一點,少一些怒氣,多一些和氣,生活才能多一些福氣。
作者:知子花部分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知子花教育(ID:zhizihuajy),多年專注於心理學和家庭教育領域,20000+海量原創家庭教育案例,掃碼關注我,瞭解更多教子方法。

今日推薦
《讀不夠的奇妙故事書》全18冊
165個溫暖治癒的心靈故事
讀到它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milan-21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