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檔節目,裡面講到“
兒童一天能提多少問題
?
”
答案竟是“
200+個”
!

作為一個媽媽,雖然成天被孩子的各種問題問到崩潰,還真沒仔細算,不過以好奇寶寶們的厲害,200+這個數字也真不算高。
因為他們不僅在家裡問家長,還會在學校裡問老師,外向的小朋友們出門路上也能不忘各種“提問”,瞧,新聞裡這位第一次獨自坐高鐵的小男孩就很會提問:

小男孩遇到的大學生哥哥真是太暖了,全程溫柔解答各種問題。事後說像在和當年的自己對話,在回答自己當年的問題……
看了這個新聞感動之外,又莫名有點心酸,我們有多少家長還記得當年那個好奇的自己呢?又有多少家長能做到耐心回答孩子的“連環問”呢?
當孩子不停提問的時候,
你有沒有不耐煩:“你這孩子怎麼天天有這麼多問題?”
你有沒有
想推卸責任:“自己去看看十萬個為什麼不行嗎,上面都寫啦~”
你有沒有想瘋狂的吐槽:“啊啊啊,老孃現在都要累死煩死了,你還問這麼多我奇葩問題,安生一會不行嗎?”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不會回答孩子的問題,覺得丟面子?
你有沒有以“閉嘴”“別問了”阻止孩子的提問?
……
被小孩子的“提問”折磨的確很崩潰,尤其是剛回答了一個,後面接著一連串稀奇古怪的問題的時候,心情好還可以忍一忍,耐心回答幾個,累了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在熊孩子嘴上裝條拉鍊都是溫柔的。。。
可是小孩子也很無辜啊,好奇心是他的天性,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還不長,很多事物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他只是想要去認識,去了解,去學習而已,為什麼就不能被滿足呢?

好奇心是想象力、求知慾、探索欲的基礎,是開啟科學、藝術和創造之門的鑰匙。
世界上有成就和有各種偉大創造的各領域人士,無一不是一生都保持好奇心的!
哲學家培根說過:“好奇心是一切發明和進步的源泉。”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好奇心是科學之母。”
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好奇心是推動人去探究事物原因和事物本質的內在動力。”
居里夫人說過:“學者的第一美德是好奇心。”
……
那些學霸們也一樣,他們不僅有靈活的腦子,還有一顆像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
他們從來不止步於“答案”,而是總想要深入思考探究“為什麼”。
好奇心讓他們習慣挑戰新知識新事物,讓他們不需要外部壓力就能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所以,孩子的問題多,好奇心強,是好事,應該被滿足和鼓勵,而不是被打壓。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在節目裡也說到“小孩子愛提問是他的天性”,“小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滿足他的好奇心”,“這個過程是在突破他的認知”。

所以,
別再敷衍、拒絕孩子的提問,阻止他的求知欲了;
也別再拒絕孩子的各種要求,阻攔他探索新事物的腳步了;
……
一邊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一邊扼殺孩子好奇的天性,如此收穫一個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得不償失,也相當危險。
單說學習,孩子小學的時候課程內容簡單,或許還能以聰明的頭腦保持好成績,但到了初高中課程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孩子沒有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內驅力也就沒了,這個階段又處於叛逆期,結果會如何不需要多說。

所以,平時多多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與孩一起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吧~
想想小時候那個好奇的自己,是不是也想要父母對自己多點耐心和關心,多點鼓勵和誇獎,少點批評和責罵呢?
可能有很多人說孩子的問題太奇葩,我根本回答不了啊。也有很多人說整天被孩子問倒,我做家長的不要面子啦?
那你有沒有想過
孩子其實並不想要你的正確答案,他只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呢?
被孩子問倒,也並不會喪失家長的權威,更不會丟面子,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經歷。我們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不知道”也沒問題,關鍵是要有後文:
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詢答案,即使最後無解,也是愉快的親子相處過程,而不是敷衍的把孩子推開。
可以去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如果孩子自己把問題解決了,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誇獎,這能給他帶來強烈的成就感,他會更自信,更有求知慾。

不僅要儘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還應該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帶孩子走出家門,去大自然,去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開拓視野。
對孩子來說,外面的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
哇哦,原來螞蟻會團體作戰,一起運送食物~
為什麼蚯蚓斷了還能活?螞蟻不能?
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天上為什麼會有白雲和烏雲?冰雹又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這裡的房子都是白牆黑瓦?
……
外面的一草一木,一隻小飛蟲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神奇的,都可以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
還可以把家裡的科普書和工具利用起來
家裡有好東西,別放著落灰,時不時拿出來帶孩子玩一玩,既是高質量陪伴,又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你家裡有一本《十萬個為什麼》(任何適合孩子的科普都可以),可以給孩子制定閱讀計劃,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去讀一個問題,並與孩子探討答案,日積月累下來孩子發現自己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成就感有了,還怕他不會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嗎?
而且孩子思維邏輯高速發展階段,本身就好奇心爆發,多帶孩子讀科普書也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增加知識儲備,也能讓孩子學會去從書本里尋找答案和學習知識。
另外,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過諸如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等玩具,這可都是幫助孩子激發好奇心的好東東,要好好利用起來。
比如顯微鏡可以帶孩子在家裡觀察任何東西,看微觀下的床單、塵土、頭髮,皮膚等等,出門可觀察的就更多了,微觀下的石頭、樹葉、螞蟻、蝴蝶……

總之,千萬別覺得孩子每天問問題煩,孩子凡事有好奇心,有窮根究底的精神絕對是大好事,沒準還是個潛在的小學霸呢。
在保證他安全的情況下,給他的鼓勵越多,空間越大,他的好奇心就越持久,他就能擁有更多的求知慾和學習的驅動力。
相反,你越是打壓和忽視孩子的好奇心,總跟孩子說這不行那不許,越會讓孩子壓力過大,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也做不好,變得事事小心翼翼,缺乏內驅力。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關鍵詞
時候
問題
讓孩子
答案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