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愛發脾氣的媽媽,一定要看這一篇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那些長大後優秀出色的孩子,背後幾乎都有一位情緒平和的媽媽。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到位了,孩子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薩姐
作者:蓮子媽
來源:愛蓮子(ID:A13400669010)
01
最近有一親戚和我拉家常,說到剛上小學的女兒,疲憊的臉上有了更深的愁容。
她說:“我最近天天九死一生,天塌下來都不及孩子帶來災難的萬分之一。”
“怎麼了?你家露露一向乖巧懂事啊!”
在我記憶裡,露露真的是一個乖巧的小女孩,每次見到她,都很熱情地打招呼。
偶爾和她交談,會小聲的抱怨,媽媽嫌她笨、話多。
“在你眼裡,沒有不懂事的孩子,”親戚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剛開學就有老師反應,露露上課找同學聊天,偶爾會課堂上吃零食。班主任在微信群裡點名提到這事,覺得超級丟臉。”
加上寫作業磨蹭,現在看到女兒,心裡就莫名的煩躁。
感嘆說:“真的是越大越不聽話,怎麼吼她,她都不聽你的,有時候真想一把掐死她,越大越難管。”
只要懂一點育兒知識,都能想到,控制好自己情緒,就是對孩子的身心保護。
02
小區有幾個媽媽,很擅長給孩子做輔食,選衣服,更重要的是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是小區公認的好媽媽。
我有一朋友,就是這媽媽群體中的典範。認識她的新手媽媽都把她當育兒達人,買孩子用品,給孩子新增輔食,都會先聽她給的建議。
某一天她告訴我,她其實不愛孩子。
“不愛孩子”她說得風輕雲淡,我聽得膽戰心驚。
如果一個對孩子“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謹慎有加的媽媽不愛孩子,就等同於沒有幾個媽媽真愛孩子了。
她說:孩子小,覺得挺可愛,挺乖巧,挺有意思的。
現在長大了一點,小情緒越來越多,動不動就哭鬧,和孩子相處,越來越覺得不耐煩,時不時對孩子發脾氣,甚至希望沒有生過孩子。
前幾天,孩子搭凳子去拿餐桌上的零食,凳子一翹,摔了下來,嘴巴磕在餐椅上,嘴唇破了好大一口子。
她看著孩子跌倒,心裡第一念想不是心疼,而是——叫你不要亂翻,活該被摔!
03
有很多媽媽說起養育孩子,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不會走路之前,基本上可以百般包容。孩子會走了,會說話了,反而越來越不耐煩。
看見孩子跌倒、聽見孩子哭泣,第一感覺不是心疼,而是“煩死了!”
粗魯地把孩子提起來,或者拉到一邊,極不耐煩,甚至還會威脅:“你以後再敢這樣,看我不打你”或是“你以後再敢爬上爬下,摔死你我都不管。”
看見孩子哭泣,應該是心疼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耐煩”呢?
孩子摔跤想發脾氣,孩子不聽勸就想發脾氣,聽到別人說孩子的缺點也想發脾氣,敢情真是孩子越大,越難管?
媽媽們為什麼會有這樣感覺呢?我總結出三點原因。
04
理不順自己的情緒
不管是教孩子寫作業,還是孩子磕傷、哭鬧,一旦媽媽自己帶了情緒,孩子也就本能地帶著情緒反抗。
一個進攻,一個牴觸,發脾氣也就在所難免。
俗話說:兩個人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如果溝通的情緒不對,內容也會給扭曲了。
所以和孩子溝通之前,一定要弄清自己的情緒狀態,不然誤會只會越來越深,說得再多,也是畫蛇添足。
怎樣才能弄清自己的情緒,恢復內心的平靜?
第一:覺察。
有關孩子的事情,觸及到自己的內心,留一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想想自己內心處於的狀態。
情緒的背後,往往藏有一個失控的猛獸,一旦失控,猛獸的傷害勢不可擋,誘發憤怒、委屈,進而驅使身體做出某一種暴力性動作,或者破壞!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第二:接納。
在情緒來臨之前,有了覺察,然後接納自己的當前狀態,就等於扼殺了情緒失控。
這個時候,告訴孩子你心情處於什麼狀態,是失落,還是困惑,還是心急,還是疲憊,還是心慌——
只有全身心接納自己,才能逐漸抵達真我,也才會抵達宇宙的核心——愛。
要知道,孩子問題會帶來情緒,但情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第三:轉化。
接納消極情緒,不是把情緒往更深處壓,而是要把它轉成另外的一種形式,釋放出來。
比如喝一杯牛奶,唱一段小曲,大吼幾句,又或是告訴孩子,你需要獨處一段時間!
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掌控的媽媽,即使給你全世界最棒的孩子,也早晚會毀掉。
05
看不見孩子感受
遇到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孩子還沒有做出回應,當媽的開始自己著急了。
比如:孩子不願寫作業,不問孩子原因,內心卻在盤算“怎麼說服他去做作業?”“有什麼辦法可以逼他做作業?”
於是就有了:孩子不做作業,就不能吃自己最愛吃的,做自己最愛做的。
不管孩子的牴觸,和失落,只顧不停地注入自己的觀念、想法,最後可能魔鬼附身,脾氣一股腦兒往外竄。
如果媽媽可以看見孩子的不樂意,理解他,幫助他經歷這個情緒,消除內心的不情願,困擾就會降低很多。
06
較真
為孩子情緒上一句傷人的話,而耿耿於懷他的孝心;
為孩子花出的每一分錢,而思忖值不值;
在這不停的計較得失中,忘記養兒育女的初衷——健康快樂!
豐子愷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心若計較,處處怨言;心若放寬,時時春天。人生是如此,育兒也是如此!
智慧的媽媽,不計較孩子說了什麼傷人的話,而是引導孩子怎麼說話。 
大人一旦和孩子較真,孩子童言無忌的嘴裡,指不定說出更惡意的話來,刺激著媽媽被不理智的情緒控制,往死衚衕裡面鑽。
媽媽較真,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短處,進而責備孩子的不是。
心理學家漢斯·塞利說過:我們對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對責備就有多恐懼。 
媽媽對孩子發脾氣,帶來的不是孩子的改變,而是排斥和怨恨!
-END-
作者:蓮子媽,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金融理財師,資深親子閱讀推廣人,深諳親子閱讀之道,推薦的童書深受孩子們喜歡!善於從小事中捕捉教育的契機,給蓮子和小鹿融入生活的無痕教育。來源:愛蓮子(ID:A13400669010)。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