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刷到“猝死前兆”嚇得睡不著?爸媽轉發“養生秘笈”不知該不該信?上班之後越來越胖卻怎麼都減不下來?體檢報告一堆箭頭卻不敢問醫生?
當健康焦慮成為新常態,我們常常陷入兩大困境:
資訊過載——帖子治病、短影片開藥,越搜越心慌;
溝通失效——排隊3小時,問診3分鐘,一肚子困惑不知該怎麼說。

這一次,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陳罡把門診室“搬”到了書裡,回答各位最關心卻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他學識淵博、又風趣幽默,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位醫生朋友,時刻關注著我們的健康。
更有爆款健康欄目《約吧大醫生》主理人子琳進行提問和對話,堪稱我們的完美“嘴替”。她既擅長和醫生交流,又清楚地瞭解大眾讀者和患者常有的健康誤區和困惑,專治“醫生說的每個字都懂,連起來全不懂”綜合徵!

《那些你關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是一本“對話體健康科普”,聚焦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關心的10大健康主題,解答40個重要的健康問題。
這本會對話的醫學百科,讓你像擁有私人醫生般暢聊。無論是便秘、失眠這樣的“煩惱”,還是心肺、腸胃、腎臟等器官的“隱患”,本書都能帶給你針對性的指導,陪伴你走向健康的生活。

問答式對話體:
打破 “教科書式說教”傳統醫學科普的一大短板,是過於專業和冗長的“說教感”。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惑,但他們並不能穿過書本直接向作者提問,醫學科普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但在《那些你關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中,二位作者一反常規,以問答的形式,展開了一場妙趣橫生的午間茶話會。

從心腦血管到美容護膚,從中醫智慧到免疫迷霧,10大健康問題被輕鬆拆解。
協和專家陳醫生接受提問,媒體人子琳親身示範,精準踩中你最想問但是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
相信你在看完這本書後,下次再去看醫生時,溝通效果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消化篇

陳醫生,您提到了計算每天所需的熱量,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兒複雜。有沒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估算自己的熱量需求?
你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確實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叫做“千卡估演算法”。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患者的理想體重(千克),乘一個係數,就可以計算全天需要攝入的熱量,也就是千卡數。一般來說,日常輕度活動的人,係數是25~30;中度活動的人,係數是30~35;重度活動的人,係數是35。當然,這個係數會根據你的性別和年齡進行適當調整。

睡眠篇

在淺睡眠階段,我們的身體有什麼特別的任務嗎?
睡眠可以分為幾個週期,每個週期大約90分鐘,就像看一部由多個章節組成的電影。淺睡眠是最開始的章節,它是一個過渡階段,幫助你從清醒狀態慢慢進入睡眠。睡眠對我們身體的修復和大腦的整理,更多的是在深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完成的。

心臟篇

陳醫生,週末打擾了。我想了解心臟病發作前有哪些預警訊號?之前聽說過心臟病發作可能非常突然,直到這次身邊人發生類似情況,我才深有感觸。前兩天我還看到舅舅行動自如,沒料到他這麼快就需要接受心臟支架手術。
特別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情況有時甚至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如果能提前識別一些預警訊號,或許可以避免一些悲劇的發生。
正如你所提及,冠心病發作往往具有突發性。心臟病發作前的預警訊號主要包括心前區不適,這種不適可能表現為胸痛,也可能呈現為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通常,心臟病發作源於心臟肌肉的氧氣供應不足,當冠狀動脈發生阻塞或狹窄時,心臟肌肉可能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引發心前區不適。
此外,噁心嘔吐、冷汗、頭暈以及極度疲勞等症狀也可能預示心臟正承受著某種形式的壓力或損傷。對於有心臟病家族史或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的人群,若出現上述症狀,應更加提高警惕。


我們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各種健康需求:青春期如何補充營養,工作中如何緩解疲勞,退休後如何應對各種基礎疾病、延緩衰老。
本書將健康知識嵌入100多個日常生活場景中,透過情景再現,為中老年人解讀“三高”,為上班族破解職場健康密碼,為年輕一代提供科學護膚指南。協和專家用醫學邏輯拆解日常健康之謎,讓全家人都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答案。
打工人自救指南

趕專案壓力肥怎麼辦?
壓力大,皮質醇水平升高,就會讓你狂“炫”奶茶!壓力只是導致肥胖的一個因素,實際上,人體的體重調節是一個高度複雜且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過程。基礎代謝率(BMR)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它指的是在靜息狀態下,身體維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
再忙也別忘了保持運動,這不但能幫你消耗更多熱量,還可以增加肌肉量,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

都市麗人護膚秘訣

我怎麼確定護膚品真的適合我?難道只是看成分表就夠了嗎?
敏感性肌膚最好避開香料、酒精,以及高濃度的活性成分,比如強效的果酸或者視黃醇。其他的一些成分,比如神經醯胺和積雪草提取物,也像溫柔的“修護師”,能幫助修復和強化皮膚屏障,減少敏感反應。
油性膚質確實需要更強效的清潔力來去除多餘油脂和汙垢。不過,過度清潔也會引發皮膚的“反擊”——分泌更多油脂。我們可以使用含有水楊酸的潔面乳,它是對抗痘痘和黑頭的“秘密武器”。
乾性膚質最怕的就是過度清潔,潔面產品需較為溫和,比如不含十二烷基硫酸鈉(SDS)這種強效去脂的成分。

失眠是因為想太多?

最近採訪任務比較重,我一直在回想著採訪細節,還在考慮明天的工作安排,越想越清醒。真的是因為我想得太多才導致失眠嗎?
你說得沒錯,思緒萬千確實是失眠的一個常見原因。白天積累的壓力和焦慮,就像大腦裡的一群“守夜人”,在你的耳邊喋喋不休,讓你很難安穩入睡。不過,失眠的原因還有很多,可能涉及身體的節律失調,比如你的晝夜節律或者說生物鐘出問題了,或者是你的睡眠環境不夠理想。


聽上去我的大腦好像不聽使喚了,那我該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幫我放鬆下來嗎?我聽說過一些辦法,比如數羊、睡前洗熱水澡、睡前喝牛奶,可能有助於緩解失眠,是這樣的嗎?
洗熱水澡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洗完熱水澡後要給自己一點兒時間,使體溫自然下降後再上床。褪黑素不是萬能藥,它更適合短期使用。有一些更為科學的方法,你今晚就可以試試。
比如“漸進性肌肉放鬆法”,這是一個有效的放鬆技巧。你可以從腳趾開始,逐步緊繃每一塊肌肉,再慢慢放鬆,逐漸向上延伸到腿部、腹部、胸部,最後到手臂和頭部。這個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放鬆身體,還能將注意力從煩擾的思緒中轉移。
除此之外,深呼吸也很有幫助。你可以採用“4–7–8”呼吸法:吸氣時默數 4 秒,屏住呼吸 7 秒,然後慢慢呼氣 8 秒。這個節奏可以減緩你的心率,促進身心的放鬆。
冥想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閉上眼睛,專注於呼吸,或者想象自己在一個寧靜的地方,比如一片靜謐的森林或海邊。透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步讓大腦從工作和壓力中解脫出來。舒緩的背景音樂或者自然音效也可以幫你放鬆。選擇那些輕柔的旋律,或者海浪、雨聲等自然聲音,這些聲音有助於創造一個平靜的環境,幫助你更容易地進入睡眠狀態。

糖尿病患者該怎麼吃?

糖尿病飲食管理的核心在於把控飲食的量、質與均衡。首先,我們得明確“量”的概念。糖尿病患者需做到“定量進食”,切忌暴飲暴食。我們要依據自身的體重、年齡以及活動水平來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並將其合理分配至一日三餐。
為防止吃多,我們可用“盤子法”。一頓飯的食物都盛到一個盤子裡,1/2 盤是蔬菜,1/4 盤為蛋白質,像魚、雞肉、豆腐之類,還有 1/4 盤是全穀物,例如糙米和全麥麵包。
要記住,我們的胃並非無底洞,有時糖尿病患者在不經意間就吃多了,實際是肚子飽了,可眼睛還沒飽。所以,緊握原則,再加上自身的意志力,方可真正做到“管住嘴”。


當我們搜尋某個健康話題時,出來的不一定是科學知識,也有可能是偽裝成科學的謠言!
在書中,陳醫生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實際,提供了不少健康“冷知識”,幫助我們明辨真偽。
糖尿病≠吃糖多!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糖尿病並非單純由吃糖引起,它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至於吃糖多與糖尿病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雖然糖分攝入過多會使血糖水平短暫升高,但偶爾的高血糖並不直接引發糖尿病。實際上,不只是糖分,如果平日攝入的熱量過多,各種營養都可能在體內“堆積”。長此以往,會改變體型,影響胰島素的功能,人也就容易患上糖尿病了。
打鼾≠睡得香,可能是缺氧!以前總以為,打鼾的人睡得香,怎麼反而會精神不濟?打鼾的人往往睡不好。由於夜間反覆的呼吸暫停,身體會處於一種缺氧狀態,這會導致早晨醒來的時候頭痛、口乾,甚至影響記憶力和判斷力。

每天一杯紅酒護心臟?有研究表明,適量飲用紅酒、特別是含有多酚和抗氧化劑的紅酒,確實對心臟有一定的益處,這些潛在益處可能要歸功於紅酒中的抗氧化劑,尤其是白藜蘆醇,它被認為可以減少炎症和氧化應激。
然而,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明確指出,這些潛在益處並不足以鼓勵不飲酒的人開始飲酒,因為飲酒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如肝病和某些癌症。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肝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總之,紅酒並不是維持心臟健康的必要手段,均衡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為重要。
吃巧克力對心臟好?可可含量在70%以上的黑巧克力,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少動脈硬化風險。《歐洲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連續兩週每天攝入富含黃酮的黑巧克力可以顯著改善血管功能。
因此,適量食用黑巧克力是可取的,但需注意節制,每天不超過一小塊(約 20克)為宜。至於超市貨架上的牛奶巧克力算不算,記住一點——包裝上如果有“代可可脂”四個字,直接拉黑!

此外,我們牙齒和骨骼的健康,也有腎臟的一份功勞;過敏除了去變態反應科就診,如果症狀主要表現在呼吸道,去呼吸科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深入淺出、清晰明瞭的介紹,讓我們在面對網上各種“健康資訊”的轟炸時,有了參考的尺度和依據。
當健康焦慮成為時代病,這本書更顯示出它的可貴:專業靠譜有耐心,不製造恐慌,不堆砌術語,用300多頁治癒你的“網路看病後遺症”。
書中沒有“絕對健康”的烏托邦,而是教你與身體和解的智慧。從青春期到銀髮期,從日常保養到急救預案,這本書如同一位駐家全科醫生,構建起家庭健康防禦體系。那些你關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問題,都在這本書裡。
—— · END · ——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