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在美版貼吧Reddit上看到一個帖子,樓主表達了對自己居家辦公期間承擔大部分家務的不滿和困惑:
她提到自己和伴侶在財務方面基本平等,家務也曾經是1:1分配。但自從她開始彈性辦公後,家務分配變成了9:1,大部分家務落在了她身上。

👆作者供圖,圖源Reddit
由於她的工作性質,有時會非常繁忙、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任務,而其他時候則較為輕鬆、有一些空閒時間,於是自己會利用這些空閒時間來完成家務,比如吸塵、澆花、疊衣服、準備晚餐等。
儘管伴侶在她提出要求時會去分擔一些家務,但她內心依然感到矛盾:
她認為既然自己在家、有空閒時間,似乎理應做些家務;但她也為這種不平衡的分配感到不滿:憑什麼只是因為自己彈性辦公,就要承擔更多家庭事務?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電視劇截圖

女性越“有空”,
家務負擔越重?
近年來,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推行“彈性制工作”(遠端辦公、減少坐班工時或兼職等)的政策:
今年4月6日,英國宣佈全面施行彈性工作安排(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簡稱FWAs),入職的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申請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早在2003年,英國政府授予有6歲以下子女或18歲以下殘疾子女的父母申請彈性工作安排的權利)。在冰島、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也陸續展開“一週四天工作制”的試驗。
Arrangements,簡稱FWAs),入職的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申請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早在2003年,英國政府授予有6歲以下子女或18歲以下殘疾子女的父母申請彈性工作安排的權利)。在冰島、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也陸續展開“一週四天工作制”的試驗。
在國內,上海、廣東、山東等城市也相繼推出“生育友好崗”,主要提供給對12週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僱員可以採取彈性上下班、遠端辦公、兼職等方式工作……
彈性工作安排的興起重塑了人們在家中的時間使用方式,也進一步影響著家庭中的勞動分工。
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兩位中國研究者Senhu
Wang 和 Cheng Cheng 就對此進行了一項研究。
Wang 和 Cheng Cheng 就對此進行了一項研究。
二人追蹤了英國874對育有12歲以下孩子的異性伴侶長達十年,分析他們的家務分擔情況(包括購物、做飯、清潔、洗衣等)與彈性工作方式之間的關係。

👆作者供圖
透過調查,他們發現:
從研究結果來看,在現有的“社會規範”下,彈性工作安排(FWAs)並未改變家庭事務(包括做家務和育兒)的傳統分工,反而“利用”女性的靈活時間,加劇了分工的不平等。

👆《好東西》電影截圖
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女性,承擔更多家務和育兒似乎成了一種“宿命”。

“工作”不會讓女性少做家務,
“有空”也不會讓男性多做家務
研究發現,造成這種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女性往往會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來兼顧家務和育兒(這符合了傳統社會規範對女性的期待),而男性則更傾向於把時間用於休閒或工作相關的活動中去。
即便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她們願意接受兩性關係中的一切平等,但對自己是否“理所應當”承擔更多家務也會猶豫。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Nicholas Bloom及其同事曾做過一項調查:
對於女性來說,靈活的工作方式為同時承擔有薪工作和家庭責任提供了便利,但也會強化傳統的性別角色——讓女性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待在家裡,而她們很可能會把這些時間花在做家務和照顧孩子上。

👆《坡道上的家》電視劇截圖
這種現象——無論如何總是女性承擔更多家務和育兒工作——在高收入水平家庭也有著相似性。
我們也許會覺得,高收入家庭的情況可能會不一樣:
一方面,這些高技能/高收入的家庭成員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更可能持有性別平等意識;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有更多彈性工作機會,比如技術崗位可以遠端辦公,高管可以更靈活地安排工作時間等。
但研究結果顯示:
大多高收入的職場男性,會優先考慮工作而非家庭。即使工作時間靈活,他們也會盡量縮短做家務或照顧孩子的時間,將節省下來的時間更多用於與工作相關的活動當中去,導致這些家庭的家務分工與低收入人群相比更加傳統。
的確,有一些高收入家庭中的女效能夠在育兒和家務方面更輕鬆,但減輕她們負擔的不是另一半的親身投入,而是因為她們有更多的資源可供選擇,比如月嫂、鐘點工、住家保姆、家庭教師等。

能把女性從家務中解救出來的,不只是伴侶
雖然,較之過去,現代男性在家務和育兒上的投入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社會傳統、勞動結構、性別觀念等多重因素下,改變目前的家庭分工傾向還是任重道遠。
對於承擔更多家庭責任的女性來說,除了尋求另一半的理解和配合,也要學會“自我減負”。比如:
1. 抓大放小,選擇性地投入時間
比如對於我來說,共度親子時光、個人發展和孩子的教育等事是最重要的,我會花費更多時間和心力去投入;對於家裡的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家裡的衛生死角是否清理乾淨這些瑣碎小事,我會適當放鬆或外包出去。
另外,我會給自己制定一個簡單的計劃,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在家庭事務上,又要花多少時間在休閒和個人成長上。
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一天已經很疲憊,這種“抓大放小”的選擇往往能帶來更多的家庭幸福感。

👆《坡道上的家》電視劇截圖
2. 都不想做?那就外包出去吧
除了多和另一半溝通分工,有時學會外包是一種智慧的“自救”方式。
比如日常可以使用洗碗機、洗地機等自動化工具,定期請鐘點工來做深度清潔,減輕日常打掃的負擔。雖然要付出一些金錢,但是能多騰出點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也是值得的。

👆《好東西》電影截圖

最後,對於開頭那個博主的疑問,我個人的看法很簡單:
一方面,彈性工作的空閒時間該是屬於個人的,應該由本人自由支配,而非義務用在家庭事務上。
另一方面,雖然家務和育兒中的諸多“瑣事”很難用經濟來量化,但承擔這些事情對整個家庭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她和伴侶在經濟上基本平等,就更不該因為工作地點和時常的變化,而單方面改變家務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方願意承擔更多家務,雙方可以做出適度的經濟調整、溝通協商新的家務安排;如果女方不願意,那麼家務分配應該照舊。
兩個人組建家庭,該是共同付出讓這個小家過得更好,而不是其中一方的責任。

編輯丨
kk
題圖丨《好東西》電影截圖
參考資料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