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配枸杞、蹦迪帶護膝,這樣的“朋克養生”早就是過去式了,現在的年輕人開始迴歸傳統,重新愛上“一種氣血充盈的美”。
高強度工作或許沒得選,但生活的節奏必須跟老祖宗學習,“新中式”養生才是當下更為鮮活的生活方式。
辦公室桌上的養生壺裡,馬不停蹄地煮著紅棗、枸杞、薏米,有時候還燉起了藥店抓來的酸梅湯,閒暇時候曬背、抱樹,或是打上一段八段錦,睡前最好還能泡個腳,徹底地放鬆身心。

圖/圖蟲創意
當年輕人不甘“脆皮”,成為新中式養生主力的時候,就連飲料企業也不甘寂寞,把養生飲料直接搬進了飲料櫃。據悉,元氣森林“元氣自在水”產品線(以下或簡稱“自在水”)在2023年做出了從0到億的銷售額。
新中式“養生飲料”到底有什麼特別?自在水,又“自在”在哪兒?
養生壺裡的味道,也能復刻?
年輕人愛上養生,幾乎算得上是一種“血脈覺醒”。
每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在家裡喝過綠豆湯、酸梅湯,紅棗、枸杞、陳皮、芝麻等都是日常經典食材,“藥食同源”的理念早就刻在骨子裡了。
比起更強效的藥補,把這些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原材料,熬成水喝進肚子裡,就顯得既日常又有用。
不過要做成瓶裝飲料,還得還原“家裡的味道”,就變成了對於飲料創新能力的考驗。
其實,飲料圈裡似乎尚不存在嚴格的“養生飲料”品類,只要帶有“草本”“天然”“健康”等概念,隆重如泡著一整根人參的熬夜水,日常如降火的涼茶,似乎都能套入這個範圍。
自在水的養生“套路”似乎走得更“傳統”一些。
雖然都是選用天然食材,但食材本身也有差異。產地、品種、品質等都會影響原材料在飲料中的“表現”,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與試驗。
以紅豆薏米水中的紅豆為例,自在水研發團隊陸續篩選了近40種,最終東北黑土地上生長的高品質珍珠紅豆才成了那個“天選之子”,為紅豆薏米水帶來了清甜的豆香。
在家做飯、燉湯、煮養生水之所以受到爸媽等“老牌”養生群體的青睞,不僅是自選食材比較放心,更因為過程“透明”,可以實現“無新增”。
年輕人雖然屈服於“宅”和“懶”,但也早早學會了看配料表,把“乾淨”作為衡量飲料配料表的核心指標之一。既然要養生,養生飲料就更要最大程度地簡化配料表,讓食材迴歸於食材,用最簡單的食材“復刻”出最自然的味道。

圖/受訪者提供
早已宣佈“全線產品不含防腐劑”的元氣森林,在自在水這裡,採用了一種更為徹底的方式。可以說,自在水的配料表乾淨到透著一股“顧名思義”的味道。主要配料只有水和天然食材。
簡單的家常養生食材,就這樣走出了自家養生壺,成了隨手可得的瓶裝養生水。
元氣森林的出道,始於氣泡水對天然代糖的創新利用,打開了全新的品類機會;而自在水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將傳統“家常養生”的方式,挪用到了飲料工藝之中。
什麼樣的水,才能叫“養生水”?
“你為什麼要把口味做得這麼清爽?”
自在水團隊有點意外,這一次,“老唐”(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除了內部經典的靈魂兩問“你自己喝不喝?”“你能不能天天喝?”之外,給他們加了一道題。
不過大家仔細一想,這道題雖然“超綱”,但還是沒有超越靈魂兩問。作為一個不愛喝水星人,這樣淡香清甜還養生的飲料,就是他們自己願意每天都喝的“水”,也是他們決意要為更多和自己一樣的人做這款產品的初衷。
儘管意在“養生”,但口感仍是一款飲品吸引人的前提與關鍵。
如何能在味道寡淡和藥味兒十足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也就是將“藥食同源”發揮得更加現代和日常,在“食”的前提下,不做額外新增而保留“藥性”,同時不顯出“藥感”,就成了自在水團隊必須要考量的關鍵問題。
“既要又要還要”的他們與研發同事反覆拉鋸、磨合、嘗試。直到在元氣森林滁州工廠裡架起專門用於熬煮原材料的大鍋後,紅豆薏米水的“平衡點”慢慢出現了。
珍珠紅豆大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煮,除去豆腥味的同時,召喚起紅豆與薏米的天然香氣,關火燜煮。“養生壺”流程結束,透過無菌罐裝產線完成鎖鮮,一瓶自在水就此誕生。

自在水團隊的同事對“熬煮”自在水頗感得意,“聽起來很家常吧?但對飲料行業來說,這就是一種創新。”
更重要的是,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產品功效是消費者購買中式養生水時關注的首要因素。熬煮工藝不僅可以更好地還原家常現煮的口感,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營養成分,讓養生水發揮更好的功效。唯一犧牲的恐怕只是效率,熬煮起來慢一點罷了。

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而這也迴歸到自在水團隊堅持的自在水的“清爽”,更接近於“水”,但又具備養生功效,完美吻合他們對於“養生”飲料的定義。
最後的問題來了:自在水團隊的喜好,能在多大程度代表消費者?
元氣森林一貫的做法也延續到了自在水上,要想知道大家願不願意為一款飲料買賬,“喝就對了。”
團隊成員們直接把成箱的紅豆薏米水搬到自己的工位上,成了日常“水替”,辦公室公共區域裡也出現了同款,等待同事們的“臨幸”,小規模的試賣更是給大家帶來了一點驚喜,只花了5天時間,電商試賣的幾千箱自在水就宣告售罄,成了2023年元氣森林的第一黑馬。
相繼推出的紅豆薏米水、紅棗枸杞水、清爽綠豆水三款自在水,線下試賣也相當順利,在幾乎沒做推廣的情況下就吸引了不少“自來水”,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圖/元氣黑板報
不到一年時間,自在水就實現了銷售額破億。
更有意思的是,自在水團隊在消費者調研與回訪中發現,在新中式養生的大潮裡,自在水的主流消費群體裡有一大部分人都是無糖茶愛好者,自在水也加入了他們的“水替”行列。
尼爾森IQ資料顯示,作為飲料圈的“當紅炸子雞”——無糖茶全國規模同比增速超過110%,助力整個即飲茶超越碳酸飲料成為飲料市場份額第一的品類。以自在水為主的養生水,用更加沒有負擔的中式養生食材,替換了同有健康屬性但卻會使敏感人群失眠的茶,生生在其間撬出了一個更小的口子。
元氣森林,慢一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24年中國中式養生水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增長超350%。

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這個正在高速增長的市場裡,去年年初才正式入局的元氣自在水,與可漾中式養生水共同瓜分了超過99%的養生水市場份額。
不過,要說自在水有沒有機會成為元氣森林的下一個爆品系列,甚至是下一個“氣泡水”,倒也為時過早。
“養生這件事,不管怎麼說慢一點都挺好的,我們對自在水的期待也是如此。”自在水團隊從2022年啟動自在水專案起,就想好了用一種更加中式的耐心態度來面對這系列產品。他們也和老唐也就此達成了一致,儘管市場反饋很好,但自在水依然是需要時間來“養”的產品。
據團隊透露,2024年元氣森林一共有三款“戰略性產品”,自在水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們自己對於自在水“戰略性”的解釋是,“未來廣闊,靜等風來。”
當年輕人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於傳統養生方式也更為開放和有信心的時候,健康無負擔同時具備養生功效的中式養生水,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對瓶裝飲料來說,這到底還是一條嶄新的賽道。
值得元氣森林自在水慢下來繼續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衛生部規範的幾十種藥食同源原料還有待繼續開發,熬煮工藝也將隨著原料的變化有更多的調整空間,口感上更有必要隨著消費者的反饋不斷精進與改良。
這種“慢”心態似乎也開始在一度銷售年增速高達三位數的元氣森林裡蔓延。這家仍然年輕的公司,開始向傳統飲料企業學習,試圖在新與舊之前取得更好的平衡。據悉,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曾在8週年內部分享時強調:“元氣森林是一家傳統的飲料生產製造企業。我們要求真務實地打好自身基礎,把份內功課做紮實,在巨頭的紅海中更積極地探索藍海,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食品飲料的創新迭代無非從原料、工藝等方面著手,當同行也把汽水中的阿斯巴甜換成赤蘚糖醇的時候,不管是早就開始落地的自建工廠,掌握主動權,還是近兩年來改革銷售體系,整頓銷售團隊,以及更易被市場所感知到的收窄產品線、放緩新品速度等,元氣森林必須做更多。
最終落到產品上,也無非就是被唐彬森奉做長期企業使命的“配料表更簡單更乾淨”,或是那句早已在公司內部成為研發基本原則的“加一點”和“減一點”:往水裡多加一點,讓配料再少一點。
而一直試著無限逼近這項原則的自在水,也還有長路要走。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屈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