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倒閉的AI明星公司,已經出現了

在AI狂潮之下,明星公司只是少數。
01
已有第一批AI公司,倒在黎明前
眾所周知,AI公司需要孤注一擲,但往往代價也是巨大。一個數據相當誇張: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註冊的AI企業超過23.7萬家,但與此同時,有超過8萬家AI企業陷入倒閉或破產的困境。
最近,頂著“李開復關門弟子”、“ACM 世界冠軍”光環的周健和他的明星 AI 公司瀾碼科技就已經身陷困境。瀾碼科技成立於2023年,是一家基於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級AI Agent平臺公司,該公司曾研發能夠連線人和系統的企業級Agent平臺“AskXBOT”,2023年8月宣佈完成來自IDG資本、聯新資本、Atom Capital參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
然而突然被爆出欠薪訊息,周健強調,公司正在尋求被併購的機會。面對數百萬的薪資缺口,周健對外聲稱透過抵押房產來自救,甚至賣掉了房子來償還員工的薪資,已支付三分之二的賠償。
更早之前,杭州的AI創業公司波形智慧被賣給了OPPO。波形智慧成立於2023年3月,專注於個性化內容生成的技術研發,核心產品包括基於自主研發的Weaver大模型和網文寫作工具蛙蛙寫作。
2024年1月,波形智慧完成了千萬級Pre-A輪融資,這是屬於波形智慧的高光時刻。半年後“蛙蛙寫作2.0”釋出,該版本實現了全鏈路內容創作,創作範圍覆蓋小說、劇本、影片等多個領域。應用上線一年註冊使用者超30萬,生成近200億字的文字,然而僅半年後就出現重大變動,團隊解散,包括CEO、CTO多位團隊核心成員,已經集體入職OPPO。
波形智慧創始人兼CEO姜昱辰
無獨有偶。去年2月,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創辦的竹間智慧,被曝突然宣佈因業務需求減少,開啟停工。竹間智慧回應稱,“目前竹間智慧正對於部分虧損業務進行最佳化,其中涉及部分崗位的工作重組計劃,進行了少部分崗位的停工,而非全面停工停產。”竹間智慧推出基於類ChatGPT技術的成熟AIGC產品,主打行業大模型與LLM行業解決方案。
類似的還有醫療行業AI醫療企業鷹眼智慧中醫突然宣佈解散。網傳截圖顯示,鷹眼智慧中醫戰略管理部總經理兼總裁辦公室主任呂繼有,在企業微信全員群裡釋出瞭解散通知,全體員工解聘。
鷹眼智慧中醫成立於2019年,基於中科院劉忠齊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李洪娟教授等科研團隊的理論基礎,打造出“中醫紅外熱成像+AI多參演算法”技術。董事長向軍曾躊躇滿志:“中醫的精髓是個性化辨證論治,我們的技術能實現‘千人千方’的突破。
此外,據IT桔子統計,國內34家AI上市公司中,有19家在2024年上半年依然處於虧損狀態,累計淨虧損為62.4億元。哪怕沒倒閉的,在資金鍊上也面臨不小的難關,大多數AI公司仍未實現盈利,創業企業更不用說。
02
海外AI倒閉潮
中國的AI企業水深火熱,海外很多AI企業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從倒閉或尋求收購的AI公司裡,除了一些行業小透明,甚至不乏獨角獸公司。
美國AI獨角獸Afiniti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走向破產的“老牌AI公司”。Afiniti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有18年曆史的AI創業公司。歷史上,它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3.2億美元,在2017年的D輪中估值達到18億美元(約130億人民幣)。
哪怕創始人Zia Chishti曾是一位少年成名的企業家。他是個70後曾成功創立一家用軟體和3D列印技術輔助牙齒矯正的公司Align,發明出世界上第一款隱形牙套“隱適美”,推出後大受市場歡迎。
Zia Chishti
但過去履歷再光鮮,也擋不住骨感的現實。自2019年E輪融資之後,Afiniti再也沒有新的融資進賬。提交給法院的檔案顯示,Afiniti如今揹負了高達5.8億美元的債務,律師認為“該公司的資產遠遠低於其負債”,“很可能不足以償還公司所欠的擔保債務”。Afiniti破產的一大原因的是ChatGPT的衝擊。
另一個明星AI公司AI文生圖模型Stable Diffusion,市值曾經飆升到10億美元。憑藉開源模型Stable Diffusion掀起的影像生成革命,市場上催生出大量AI作圖工具,AI作圖如野火燎原。然而也傳出資金鍊斷裂,正在尋求合併的訊息。去年第一季度,母公司Stability AI收入500萬美元不到,虧損卻超過3000萬美元,還欠其他公司1個億美元的債務,創始人更是被逼下臺。
還有人梳理不少破產或倒閉的海外AI公司,如亞馬遜、英特爾等投資的兒童AI機器人品牌Embodied AI,宣佈將停止運營;由前OpenAI和谷歌AI開發人員創立的AI公司Adept,正在與AI巨頭就出售進行談判;大語言模型創企Reka AI被曝可能以10億美元被資料儲存和分析公司Snowflake收購等。
大廠成了很多AI公司的最終歸宿。有資料顯示,蘋果公司總共收購了30多家AI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微軟也基本收購了20家左右。
03
AI雖好,也不能“貪杯”
如今的AI行業,明顯就是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熱錢如潮水般瘋狂湧入AI行業。全球各大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在AI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惜重金招募頂尖人才,風險投資企業也紛紛發力AI公司。
另一方面,許多AI公司燒錢投入甚至開始復刻曾經網際網路的瘋狂,各種AI大模型一夜如春筍般湧現,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兩大問題。一方面對公司而言,顯然是把資金鍊放在火上烤,稍有不慎就會有破產風險;另一方面,也會破壞使用者的正面認知。甚至很多人開始表示對AI祛魅。
很多使用AI的人,已經發現它的明顯弊病了,就是胡言亂語。
筆者在使用DeepSeek的時候,也會發現它給出的答案質量並不太穩定。前一天還是按照格式穩紮穩打,後一天就完全變了風格,甚至需要重新調教。
表面上看起來無所不知的AI,經常會編造出看似專業細節但實際上胡編亂造的內容。
甚至它還可以刻意貼近使用者需求,使用者想問什麼方向,它就編造出可以用來證明使用者觀點的資料,這也是AI幻覺。
有歷史學學生曾經測試DeepSeek,發現它會瞎編“驗鈔機”等專業術語,哪怕調教讓它給出參考文獻,連參考文獻都能自己胡編。
有資料顯示,根據Vectara釋出的大模型幻覺排行榜,DeepSeek-R1的幻覺率達到了14.3%,遠高於Deepseek-V3的3.9%。更關鍵的是,如今各行各業幾乎都開始接入DeepSeek,如果濫用它來批次化生成真假難辨的資訊、並海量投放到公網,甚至會汙染網際網路,對於一些沒有辨別力的公眾而言破壞力和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曾說過,預防大模型生成“幻覺資料”充斥網際網路帶來的危害,從技術研發和管理機制上構建可信的資訊環境。
不得不說,2025年是AI大爆發之前,但也同樣是洗牌加速的一年。
針對AI幻覺、資訊汙染等問題,有危機就有機遇。誰能率先研發出AIGC幻覺治理技術和平臺,或者開展幻覺自動分析、AIGC深度鑑偽、虛假資訊檢測、有害內容識別等服務,誰也能在下一個風口上吃到紅利。畢竟毫無疑問,AI是未來最關鍵的時代風口,也是確定性的機遇。
但眼下比起捲風口,先讓自己活下去才是最要緊的事。
當然,有公司倒閉,就有公司開始突圍。
04
Manus,到底是黑馬還是平庸之輩?
3月6日,一款名為 Manus 的AI黑馬產品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傳開,很快“網友集體要驗證碼”登上熱搜,雖然尚未全面開放,但熱度已經席捲全網,這一次的AI,處理效果更加誇張,在官網展示的案例中,同行還需要人工來後期最佳化,它卻能直接交付完整成果,遠超 OpenAI 同類產品,創下 GAIA 基準測試新紀錄。
Manus 不僅能篩選簡歷、選房炒股,還能處理眾多複雜任務。它像專業招聘人員一樣高效篩選簡歷,處理檔案,隨時接受新指令;還能分析股票價格相關性,建立並部署網站。此外,它還能應對個性化旅行規劃、保險政策比較等任務。
不過也有一些報道認為Manus目前只是demo測試階段,到底實力如何還需公開檢驗,如今網上有人賣測試碼純屬炒作。還有一些評論提到,Manus像是一個全面應用的封裝版,海外發布的英文影片播放量也不高,也沒有專業人士出來背書,更多是自媒體在熱炒。目前的一些案例主要是官方案例,因為邀請碼有限,還沒看到太多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案例。
3月6日Manus團隊也發了宣告,沒想到那麼火,目前伺服器容量還有限,接下來提升空間還很大,團隊會努力讓等待體驗的使用者儘快體驗,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炒作。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有人歡喜就有人憂。在一片AI狂潮下,明星是少數人的榮耀,總有AI公司被現實潑了一大盆冷水,也總有AI公司會孕育出市場需要的產品,我們拭目以待。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歡迎加入首席參與發起的沙龍活動,加入通過後,首席贈送兩本中外人物歷史書籍以示感謝!
– END –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